彭泽县地处长江南岸,为水乡泽国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盛产大米。而以大米加工做成的米粑,古往今来传留民间。每逢年节喜庆婚丧寿诞,均以各样的米粑为佳肴款待来宾。米粑中尤为蒸米粑别具特色,数彭泽的一大特色食品。
虽然蒸米粑是彭泽特产,但在周边地区也得到了广泛推广,成为当地人们喜爱的日常和节日食品,不仅限于彭泽人会做、喜爱吃。比如在邻近的安徽省东至县的部分范围内也可寻觅到蒸米粑的足迹,他们还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形象的叫法——“米饺子”,也可以简单地概括蒸米粑的形状和特征:它和饺子一样,但皮用的是米粉而不 是麦粉,整体体积也比饺子大得多,这常常令它与饺子相去甚远。而“蒸米粑”的“蒸”字则告诉我们它与饺子不同的地方:只限于蒸。蒸后还可在炸,同样别具一番风味。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蒸米粑并未真正的走出去。在彭泽,有这样一个人为了推广彭泽蒸米粑不遗余力,梦想就是为了让蒸米粑像饺子一样家喻户晓,他就是张建峰。近日,我们在张建峰的店内采访了他,看看他对于蒸米粑的推广,他是怎么说的。 说起蒸米粑那要从好小说起了,妈妈是山里人做得一手好蒸米粑,小时候日子过得苦,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过年过节妈妈做的蒸米粑了,那个口水,那个香到现在都记得,想起来就发笑哈哈,蒸米粑彭泽人的特产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现在街街巷巷的小吃店,早餐都在做蒸米粑卖,彭泽人特爱吃,不腻,但是现在不像前些年了那些老板为了计算成本什么的,把我们彭泽人特有的特产也做得像七不像八了,有些外地来的朋友吃了说,这就是你们彭泽特产?这么难吃? 有一次,把朋友请到家里让妈妈做了顿蒸米粑,朋友吃了赞不绝口真香呀,问到跟外面的为什么不一样,我嘻笑着说这是家的味道,朋友问我为什么彭泽没人把你们自己的特产都做成有家的味道而发洋光大,我心里想,也是,既然是特产肯定要有自己独特,我心里就打起了小九九,那时候自己刚下岗在开出租车,妈妈总是担心不安全,总是在家里着急,朋友一席话让我决定自己创业,也是为了不让妈妈再日日夜夜的担心,刚开始难,跟朋友聊天说起来,朋友说好人吧,彭泽蒸米粑发扬光大,我反问朋友蒸米粑是不是我们特色,别人东北饺子王,大娘水饺,永和豆浆,国外的品牌肯德基,麦当劳他们都走向了全国,全世界,他们开始也不是地方小吃吗,我们蒸米粑也是,为什么别人能我们彭泽人就不能? 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发扬我们彭泽饮食文化,不过说好说做起来难,从选址装修到开业数不清的麻烦,还好一点点都过了,在店名上我又犯难了,蒸米粑叫不太响亮太普通,我本意不就是把我们彭泽特色发扬光大推向全国吗,灵机一动蒸米粑王,这个名响,味道称王称霸,开业过程中我请教妈妈好多,选料蒸米,磨粉每一道手续我都是亲自把关争取把这道我们彭泽人的点心做到最好,让彭泽人外地人吃到都能感觉出家的味道,由于我们做出了独特的味道,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有这么一家蒸米粑王,彭泽人外地来了朋友都是带来我这里品尝下彭泽美食,彭泽的特色,外地朋友吃了都是竖大拇指,彭泽人很是自豪的说我们彭泽不错吧,有山有水还有美食,在外工作的彭泽人回来来吃了不说走的时候还要带去北京,上海,福建,广东,各地都有呵呵还有香港那是带出去最远的了。 至于蒸米粑的推广上,近期先去邻县开一家试试,如果效果好的话,想继续多开几家。 蒸米粑其实就是南方人米饭和菜的一个综合快餐般,制作时那也是与做饺子完全不同的场景。一般包饺子都是一个大一点的汤碗或者小菜盆就可以装下馅的,然后一个小面团就包起来了。做蒸米粑的架势就 类似于办一桌酒席,因为馅,也就是里面的菜,总量一般都是一大盆,碰上过节或办宴席什么的,那就就像朝鲜妇女在腌制辣白菜似的画面,当然米粉团也会相应较大。
如果用一句来推广到全国,那便是“北方有饺子,南有蒸米粑”,可以说是南北方人不同饮食喜好形成的独特又类似的风景。
在彭泽为中心的那片地区,很多老百姓把蒸米粑当成馒头包子一样的早餐主食,这在早餐店便显而易见,在全国的其他地方则是看不到的。节假日,蒸米粑又会成为像北方人的饺子一样的节日食品。 如果您对蒸米粑的推广有任何想法,请和张建峰联系,电话:18970266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