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隐语在元杂剧中的作用
隐语运用于元杂剧有着角色的不同、场合的不同、位置的不同等差别,因而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例如不同的位置中有出现于唱词与宾白的区别,出现于宾白的又有散白与韵白的区别,运用于上下场诗与运用于普通对白的作用与效果也有区别的;元杂剧艺术人物有类型化的特征,人物形象与性格大多不是发展变化的,而是基本稳定的,因而隐语运用于不同角色人物的口中也会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这些因素客观上要求我们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具体的考察方能做到准确评价。隐语在元杂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推动剧情发展
虽然杂剧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但是具有一定长度有一定情节结构的叙事艺术,因而情节的构架是否巧妙也是杂剧创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某些杂剧中,作家则利用了隐语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契机,因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戴善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的故事发展就与一句隐语密切相关。其第二折云:
(韩坐宋看字科,云)太守。你解此意么?乃春秋战国之时,多有作者,号曰“隐语”。说他正大,则看这十二个字上,便见他平日所守。川中狗者,蜀犬也;蜀字看个犬字,是个独字。百姓眼者,民目也;民字着个目字,是个眠字。虎扑儿者,爪子也;爪字着个子字,是个孤字。公厨饭者,官食也;官字着个食字,是个馆字。团句道“独眠孤馆”。此人客况动矣。陶谷,你如何瞒的过我?你来要说李主下江南,我直教他还不得乡土。太守你近前来。(做耳语科,云)待十数日后,依吾计行,此人必中吾计矣。陶学士!陶学士!(诗云)由你千般计较,枉自惹人谈笑。休夸伶俐精详,必定中吾圈套。
后周陶谷学士本奉命至南唐说降,南唐君臣知其来意,但苦于不知如何应付,因而只得以方面采取避而不见的策略,一方面将之优厚的安顿在馆驿中,以寻找机会让他无功而返。陶谷是一个沾染风流习性的儒士,但平日里假装一派正经的刘下惠。没想到一句隐语泄漏了他“孤馆难眠”的心声。韩熙载、宋齐丘二人破译了这句隐语才设定出了一条妙计才挫败了陶谷招降之谋,并对陶谷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此剧是元剧中不可多得的讽刺喜剧。关于此条隐语,欧阳光认为:“《风光好》杂剧之前,这个故事流传的各种版本中并没有拆白道字的记载,……显然是杂剧作者的创造。” 据程毅中《古体小说钞》收录的北宋刘斧《摭遗》中唐州崔庆成事中就已经有此隐语记载,因而应该不是戴善甫的创造。 但陶谷擅长隐语拆字亦非全无本事。吴越王钱俶时,赵宋使者陶谷出使吴越,二人就有拆字令,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九:
白玉石,碧波亭上迎仙客。(吴越王)
口耳王,圣明天子要钱塘。(陶谷)
钱俶所言乃是“碧”的拆字,陶谷所言乃是“圣”(繁体为“圣”)的拆字。但不管如何,自创隐语也好,吸收隐语也好,不可否认的是隐语在此剧中有重要的作用,若不是以此隐语为契机,整个故事就无法如此巧妙的展开,也无法达到如此辛辣的讽刺陶谷
除此此外,隐语在《西厢记》中对情节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云:
【满庭芳】(末云)小姐骂我都是假,书中之意,着我今夜花园里来,和他“哩也波哩也罗”哩。(红云)你读书我听。(末云)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红云)怎见得他着你来?你解与我听咱。(末云) “待月西厢下”,着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着我跳过墙来。(红笑云)他着你跳过墙来,你做下来。端的有此说么?(末云)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河,浪子陆贾,我那里有差的勾当。(红云)你看我姐姐,在我行也使这般道儿。
莺莺囿于大家闺秀的诸多束缚,不敢明白的表达自己多张生的爱意,因而采用了将隐语用于诗歌中通过红娘传递简帖来向张生表明心迹。张生亦是冰雪聪明之人,通过此简帖领会了其中的含义,因而才有月下相会的一幕。然而好事多磨,张生于西厢月下见到莺莺却被莺莺一顿抢白,大失所望,因而病倒。号称“猜诗谜的社家”的张生为什么这次偏偏失算了,错在哪里呢?传统的看法是当时有红娘在场,莺莺不敢造次方才故作姿态的抢白张生的。蒋星煜不赞同此观点认为是张生误会了“疑是玉人来”才导致了西厢月下他被莺莺借口拒绝。 他认为这“玉人来”指的是莺莺,说的是莺莺将会主动去见张生,而非叫张生跳墙相见,因而这一次误猜导致了故事又起波澜。不管怎么样,张生已经被拒绝了也大病不起了,情节该怎么发展呢?在这情节发展的关键,又是隐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第三本第四折云:
【鬼三台】(末念云)“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谋。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雨云来。”此韵非前日之比,小姐必来。
莺莺再次以探病为由让红娘再次传递相会的隐语,只不过这次的隐语相对前次而言语意更为明晰了,因而张生终于没再次猜错,二人才最终成其好事。由此可见,隐语在崔张二人的两次重要的相约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若无此二隐语,《西厢记》的情节波澜将大为失色。
总之,由于隐语特殊的“隐”的表达方式,对于杂剧剧情的发展转换有比较巧妙的过渡与逆转作用,因而经常被剧作家们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契机来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