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真好,仿佛这样重要,此一生,谁与初见又有什么关系呢?你看,那些轮回了千年的花种,至今仍在无我无他的盛开。
——题记
欣赏她的才华,由此记住她;沉醉于她的爱情,所以靠近她;倾慕于她的人格,才最终爱上她。
初次与她相遇,还是在朦胧之间初读了如梦令,那淡淡的少女情怀在不知不觉中打动了我。我才明白,原来在那群星云集的北宋词坛,她,如同一泓清水,以清新优雅的兰花香在这个时代散发于迷人的魅力。因为真正地想要走近她,于是在不知不觉间读起了宋词。我才发现,原来有这样一位女词人,在花看花谢之间,用自己独有的才华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漱玉词》,另一本就是爱情。
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披上凤冠霞帔,与她的夫君赵明诚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岁月。这段爱情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又是难得的琴瑟合一,夫妻伉俪。直到离别之愁让易安独抛红豆,编织成诗。而就是这样的离别愁,渐渐让易安感受到思念的苦楚,于是,《醉花阴》便出现了。这就像是唐代王昌龄所写的《闺怨》。
不过就李清照而言,对于怨妇,她更胜于做一个优雅的思妇。虽说那情意绵绵的美好年华如落花流水般消逝,但易安她承受相思之苦,却也是难得的坦然,感伤之情无处排遣。就如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及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几度离别使得赵明诚夫妻更加甜蜜,虽说之后与赵家有过分离但基本上两人情意不变。那来之不易的恩爱时光是易安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直到战火蔓延到汴京古城,靖康之乱的后果就是北宋宣告亡国,赵明诚夫妻跟随队伍一路南下,其中易安所作之词,以失去之前的风光明媚。直到赵明诚的死,使得她正如“易安”一梦苏醒,一路艰难的爬山涉水,最后换来的却是“梦远不成归”。伴着一树花香,49岁的赵明诚之死终于让李清照迎来了生命里最寒冷的冬天……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在易安沉浸在丧夫之痛时,这个摇摇欲坠的朝代更让她心碎。昔日繁华的汴京古城被今人大肆蹂躏。两帝及后妃之辱更让人的心里蒙上阴霾。易安她心痛,在丧国之后,为何等不到宋人的大军,为何不去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她没有等到,岳飞也没有,辛弃疾和文天祥更没有!可惜的是,易安她未看到南宋的未来,否则,她会更痛。
有这样一名绝世的佳人,她为国恨,为情伤,可最后只换来那伤心欲绝的离别……这个时代对女性的偏见,更是让她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中寸步难行……灵秀如她,竟是如那烟花,在北宋最为华靡璀璨又脆弱的时刻,怒放过,最后消逝过……
由衷的爱上她,所以唤她“易安”,每每见到她所作之词,只希望前世未了的“易安”在后世有着平淡生活。在这个风雨变幻的朝代,有一位绝世佳人,她的才华和风华举世无双。在这个落魄的年代,她在丧夫之后孤独一人,即使有过再婚,也只是潦草收尾,再添伤心。因为那个贪婪的张汝舟,还远远不及,也高攀不了易安这朵圣洁的白莲花!
可想而知,那一刻,她的心有多痛。命运在夺取她丈夫生命之后,又来夺取她最后的安康生活……这世间,为何要将这样的女子逼到一个无人问及的地步。
那元宵佳节,本是欢灯结彩。
可你,却深深感觉到光阴一去不复返。你害怕,自己梦醒时分,身旁又是空无一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话是不是表现了你最深的感受。同样,这是不是你对昔日北宋盛世的一丝缅怀……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光阴流转,一千多年的时光匆匆流过,又看那个动乱的朝代,曾有位绝代佳人,站在秋千架旁,踮脚轻嗅青梅,少女情怀不过如此。
又在看,倘若易安生活在盛唐,那又是何番情景,只可惜,易安就是易安。易安她也只能是生活在北宋晚间。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认识到:这位传奇才女所走过的一生,这位传世才女所拥有的爱情,这位传世才女所拥有世间独一无二的爱恨愁。因为易安只可能是易安。从此之后,汴京只是一场破碎的清梦,芭蕉树下已物是人非,不知那时的易安可曾想到手捧红豆,编织成诗的自己。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可待成追忆,才上眉头,却上心头。”
……
那点点的相思情,那寸寸的愁怨恨,那丝丝的离别忆……都在易安的一生中所体现。倘若柳三变是开创宋词婉约派的始祖,那易安无疑是婉约派的中流砥柱。试问,若这泱泱大宋无她的词,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一幕。
可惜的是,无论是柳三变还是易安,都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