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池州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4-4 21:14 编辑
四月一日,我们家七口会合望江老家兄弟做清明,
来到一墓碑之前
碑铭上刻一付对联
生不逢辰英年早逝
死当无撼抱母长眠
旁有小字,记生于一九三七年,逝于一九六0年
推算起来,死之时,正好23岁,可谓英年早逝
为什么英年早逝,无语啊,此时无声胜有声。
心情难平,奔腾起伏,和平之时,中国大地饿死3500万人。这是多么巨大数字。这其中的一人,便是现在长眠于此的,我的小叔叔
其实我现在悲愤的不仅是自家的叔爷,而是千千万万的叔叔,阿姨,逝者已逝,无声无息。留下给我们的却是沉思
为什么啊,为什以么,和平年代为什么饿死这么多人。我看到这付对联,当即对父亲提出来修改此联
而且说
这官司要打到茅爷爷那儿去
应当讲父亲拟的这了联从结构,意境和以对仗已很完美,父亲说,现在他与母亲长眠在一起同,也是一种了结
当时,不好讲生不逢时。父亲一笑
我说应改为
生不逢时英年早逝
死当有憾抱母长眠这样才符合于事实,符合于历史,这才是真实的写照
这官司打到茅那儿就不好讲了。
我要拟一联
千万人倒一去
几个人站起来
横比
惟我独尊
要命有理,造反是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