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当山的有关掌故
一、“马当”的来历 邑【城镇】中乡民某,家畜【蓄养】一马,日久成精。每逢月夜,出害禾稼,动辄数十亩。玉帝大怒,将它囚禁于浪溪港下凌村溪流一巨石中。某日,巨雷袭石看,马精逸【逃】出,天兵天将闻讯追捕。至青山坝附近,大江横亘,马精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乃跃入长江,忽化为山,名曰“马垱”。 旧县志记载:“乘舟自彭泽而下,约三十里许,突兀一山,状如奔马,横枕大江,是谓【这就是】马垱。”
(“马当”原名“马垱”,因“垱”字在以前的印刷字库中难以找到,不便打印,且难以识认,属于生僻字,故“马垱”渐约定俗成而成为“马当”。)
二、写马当的古诗文 唐陆龟蒙曾在马当山下构庐讲学,作《马当山铭》。还在上元殿侧建亭一座,名曰“鲁望亭”。清光绪甲午中日之战时因修筑马当炮台被毁。 李白《横江词》与陆龟蒙《马当山铭》这一诗一文是古往今来描绘马当山险水急的代表作。
李白《横江词》 海潮南去过寻阳,
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
一水牵愁万里长。
陆龟蒙《马当山铭》
三、王昌龄 唐开元中,大诗人王昌龄自吴往京。舟行至马当,风浪骤起。船家说;“经过这里的人,无论贵贱,都要祭谒马当山神,才会风平浪静。”王昌龄即派人陈列酒肉和纸人纸马,献与山神大王,草鞋一双,献与大王夫人。并对江朗诵自己的诗作:“青骢一匹昆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直为风猛波浪骤,莫怪昌龄不下船。”读毕,风浪遂平,安然而过。 【昆仑奴】唐代流行以昆仑奴为冥器的风习。杂役家奴。唐代的男性家奴一般从事看门、守夜、挑水、送饭、打更和充当随从等杂役,宋人赵汝适之《诸蕃志》中提到:“托以(昆仑)管钥,谓其无亲属之恋也”,因昆仑的奴隶身份,无亲属挂念,因此可毫无疑心地托以看管钥匙。 【青骢、昆仑】纸人、纸马之类的冥器。 开元中,琅琊王昌龄,自吴抵京国。舟行至马当山,属风便,而舟人云:“贵识至此,皆令谒庙。”昌龄不能驻,亦先有祷神之备。见舟人言,乃命使赍酒脯纸马,献于庙,及草履致于夫人。题诗云:“青骢一匹昆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读毕而过。当市草履时,兼市金错刀一副,贮在履内。至祷神时,忘取之。昌龄至前程,求错刀子,方转其误。又行数里,忽有赤鲤鱼,可长三尺。跃入昌龄舟中。呼使者烹之。既剖腹,得金错刀,宛是误送庙中者。(《太平广记·卷三百·神十》出《广博异志》)
【翻译】唐代开元年间,琅琊郡的王昌龄从吴郡返回京城。船行到马当山时,被大风吹得东摇西晃不能行进。于是,船的主人说:“有贵人来到了这里!”让所有的人都去庙里拜谒。王昌龄不想下船,但先前也做好了祈祷神灵的准备,就对船的主人说:“快派人把酒肉纸马献到庙上,送给庙神,再送一双草鞋给庙神的夫人。”然后,他题了一道诗:“青骢一匹昆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读罢这首诗,船便顺利而过。当初王昌龄买草鞋时,同时还买了一把金错刀,放在了鞋内;向神祝祷时,忘了把错刀拿出来,随草鞋一并献了上去。王昌龄向前走了一段,想拿错刀,这才知道有误。又向前行了几里地,忽然有一条三尺来长的红鲤鱼从水面跃起,蹦到王昌龄坐的船上。王昌龄喊仆人烹了它,结果剖开鱼腹一看,里面有把金错刀,仿佛是误献到庙上的那把。
四、王勃游马当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