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有怨无悔 于 2013-10-17 03:44 编辑
————观叶挺将军故居
来到惠阳已经快一年了,叶挺将军的故居近在咫尺,总想抽空去瞻仰一下将军的故居,每每都被一些琐事耽误,总感觉有点说不出来的滋味。今天,我骑摩托车送一个好友去深圳,在秋长坐车,朋友走后,我想,何不趁这个时候去将军故里参观一下呢?
将军故里在秋长东北方的一个偏僻而又幽静的小村里,离秋长只有6公里路,反正没有什么事,慢悠悠地骑上摩托车,一边欣赏着岭南的风景,也不乏一种快意。
随着一个巨大的牌坊上写着的“将军故里”映入眼帘,我已亲临将军故里了。
泊好车,几百个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正走出纪念馆。我寻思着去买门票,可守门的保安却要我去登记。走的时候没有想到要来这,什么证件也没带,于是我央求办事人员,好说歹说,总算给了我一张门票。原来,参观是不要门票的。哈哈。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足有十米高的叶挺将军身着戎装,腰佩战剑, 跨着战马的巨大铜像。将军威风凛凛,一脸庄重,左手拿着刀鞘,右手紧握战刀,剑已拔出一部分,两眼怒视前方,俨然就是一个欲冲锋陷阵的将军。战马仰天长啸,铁蹄高高扬起,就像要踏碎一切来犯之敌。不由使人由然起敬。
身后的大理石巨幅浮雕,记录着叶挺从1927年到1942年革命生涯。浮雕的中央是叶挺在狱中写的那首《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禁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迈着沉重的步子,缅怀对先烈的无限敬仰,我缓步走进了将军的家。
叶挺的家在一片开阔地中央,四面群山环抱,右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被众多的小乔木覆盖,看不见河流,只听见河水潺潺流过的声音。房子的正大门上有江泽民亲笔提的“叶挺将军故居”几个大字。房子不高,成砖木结构。也没有多深,整个房子一个整体,东边的一半比西边一半要高出一部分,显然,东边是后来加盖的了。两边是一个整体,却又互相沟通。房子中间各有一个天井,没有江南旧时天井那么大显得小巧玲珑。地面是火砖铺盖的不比现代人铺的地面砖,但很整洁。每个房子都不大,也很简朴,像浓缩的住房的精华。叶挺的住处在中央,没有什么特别。家里陈列着犁、刀、斧头、蓑衣等农家用品。可以看出叶挺是农民的儿子。
紧挨着后边便是“育英楼”是叶挺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说是“楼 ”,其实也就是一般的平房。比江南人家的民房低得多了。只不过它结构紧密,有点“袖珍”的感觉。在这里,叶挺度过了他童年的时光。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也就是在这里,他的老师陈敬如为激励他学习兴趣,为他改名“叶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挺身而出,拯救中华”。在叶挺的心里播下了救国救民的种子。旁边不远处有一个小亭取名“读书亭”是叶挺读书的地方。
房子的左前方不远处,有一栋小屋,里面陈列着刀、枪、棍棒,石锁狮子头等什么的,是叶挺习武健身的地方,取名“习武堂。
离”育英楼“不到50米的稍高处,有一谭清澈的塘水,塘并不大,水清澈见底,名曰”心湖“。湖中藕叶耸起,几朵芙蓉绽放在水面。水下,各种颜色的红鲤鱼在自由地戏耍。从心湖里有一涓小流缓缓流出,谨挨着叶挺家的左边墙角在门前绕了一个大圈后,流入小溪。
展览馆倚心湖而建,气势自然宏伟,里面陈列着叶挺和他的同乡革命的旅程的遗物和图片。从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到广州起义,到武汉保卫战,到南昌起义、组建新四军,最后迫害入狱,记录了叶挺将军一生的戎马生涯。
展览馆的右下边是一湾碧绿的水库,心湖的水,绕过将军门前淌入小溪最后流进”将军水库“。
参观完了将军故里,了解了将军的一生,一种敬仰之心油然而生。将军的”抗战到底“的民族气节,不屈不饶的铮铮铁骨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不正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传统么?祖国的大好山河怎么能让强盗来侵占?鼓起我们民族的勇气,发扬我们前辈的光荣传统,中华一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虽然已是暮秋,但这里依然到处鲜花盛开,没有感到丝毫的秋意,那遍地开满的鲜花,正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安逸舒适的幸福,那古老的千年古树,不正是烈士们高大威武的化身么?
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将军故里,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叶挺将军的声音“。。。。。。。我渴望着自由,但我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我和这个活棺材一起埋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