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60|回复: 11

在深夜,倾听城市的哭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在深夜,倾听城市的哭泣

       
        我一直不敢下笔,轻易议论一座城市,他吸纳了那么多不属于自己的品质和声音,感觉和味道,气韵和精神。每个城市都被强有力的现代化改造,自己的风格与内涵是什么样呢?每座城市都为自己的面貌一新而羞愧难当。     性灵、生灵和神灵。
       一座又一座人造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你追我赶,向天空逼近。古诗中那座“手可摘星辰”的百尺高楼己相形见绌,不足挂齿。
        住在城里的人的目光所及都是高高低低、形态各异的水泥,很久没有搜索到月亮。今天晚上,我突然觉得这现代化的都市、那一幢幢高楼就象一堆堆水泥做成的牛屎。向稻田伸出强有力的机械手,向棉花、甘蔗、红薯、高粱、小麦发出警告:我要在你们的家圆种植钢筋和水泥!
        东莞是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有着世界工厂的美称。但是,不知什么样时侯开始,那顶“文化沙漠”的大帽子,在香港、深圳的头上转了一圈,又落到了东莞头上。当然,发展经济并不是东莞的错,但是东莞 需要以什么样文化内涵来与之相匹配,从而实现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双
        农村怀抱里的城市,吸足了甘甜的乳汁,象一个营养充足的孩子,它的身子骨迅速的膨胀。当乡村还来不及抽身逃离,它们己经被团团围困,像一群衣衫不整、战败国被俘虏的贫民。同样来不及跑掉的还有那些旧工厂,它们象一群养子,被突然产个的兄弟夺去了父爱和母爱。失几十年来,我们先用文化后用工业两个“革命”拆掉了几千年的老屋、小院、毁坏了砖雕、木刻,割断了民间小调、手工艺的传承。我们的老祖宗世世代代殚精竭利修了一辈又一辈 ,创造了光彩夺目的文明,那些在洪荒与兵火中幸免于难的宝贵遗产,我们开着铲车用二十年就拆得所剩无几。几乎每天晚上我都有听到那些在水泥底下的残砖断瓦在哭泣。
       
         在东莞这片热土上,虽然没有北京那座千年的紫禁城,也没有杭州那些释放着山水之美的建筑风格,更没有西安的古城墙等,但是东莞有的是体现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的足迹和脚印,有着印证改革开政策和东莞人走过的每一步创业之路的工厂、村舍和道路。
         东莞正在开展着旧城、旧厂和旧村改造工程,能否在这个“三旧”改造中保留着体现东莞创业精神的传统建筑,实质上是一个能否让东莞精神能否传承的核心。旧城不是包袱,不是破烂,它是历史文化的结晶,是孕育东莞人生息的土壤。“建新不能废旧,历史不能复制”。东莞引以为自豪的是什么?是我们三十年的发展史和走过的每一步发展之路,而我们周边的诸多建筑就是最好的印证。如果在三旧改造中不重视这种建筑文化的保留和发展,一味地采取大拆大迁,那实质上就是对城市文化根本性的破坏,是东莞精神根本性否定。

        我们有高楼大厦、有高级防盗门,却没有缝隙可以插艾草、挂菖蒲。墙壁上挂满了空调外机,在夜里累得集体大哭。我们把自己死死关在一个狭窄的水泥笼子里,我们是在画地为牢还是在享受现代工业文明?当我们绞尽脑汁,为自己的生存舒适度而沾沾自喜自喜时,难道不应该为大自然的步步紧逼的围剿而感到幡然醒悟?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27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7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力透纸背的文化思考,悠远深长的历史感慨。
精品散文,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7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先天下之优而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7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看到了天安站前新的变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7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每座城市都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如何定位和发展是每个决策者必修的课题,也是最难决策的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7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原创吗?真好,我也想来一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7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o   我也会,等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好文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8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首先:吸引我的是题目,继而,楼主用粗犷的笔调对情感进行的细致刻画,表面在叙说一个城市的发展,实质性也对人性进行拷问。这个令我不得不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