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路边。
亮亮的阳光穿碎了一树滴翠的叶子,在地上投下一个椭圆,带着点点清凉。我,静默坐在树荫下。望着这条南北走向的马路北方,一辆辆的车子,跃进我的视线里时候,我都满怀喜悦的希望它是十路公共汽车。然,当车子近了,我的渴望也就是一个皂泡,破的只剩下沮丧。而我不气馁,继续盼望,如此往复。终会有一辆十路汽车停在不远处的站牌边,我又开始热烈的搜寻母亲的身影。直到汽车启动,我才挪开视线,继续朝北望,期待下一辆汽车里,我的母亲会带着暖暖的笑出现。
那一年,我十岁。无邪的花朵年龄,我忽然明白了忧伤和思念的意义。因为,母亲把我寄存在城里的亲戚家暂住。可是,我不习惯陌生的束缚,也不喜欢城里孩子傲慢的神情。我想念家里飘香的野菜,一望无际的田野,和檐下欢乐的小燕。于是,我就每天坐在路边,盼望着母亲早点接我回家。
一等就是十天,十路汽车,没有把母亲带来。
终于,在一天清晨,我放弃了盼望。呆呆的望向天空,树叶,喧闹的人群。
等厌烦的心绪开始疯长,我以为一个上午过去了。当我低头,草尖上还顶着露珠,早晨还在我身边。一种煎熬里,城里孩子可爱的娃娃,那个漂亮女孩头上粉红的蝴蝶结,一起落井下石的踩在我心上。日子更加漫长,我更加的不快乐。
三天后,日渐饱满的想念,令我再次开始了盼望。我忽然觉得,在一次次的期待里,一些烦恼都隐匿,消失。时间,也像家里漫山遍野的花香,美好起来。
终于,在第六天,我等到了母亲。那一刻,我骄傲的觉得自己,靠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度过了那段不快乐的日子。
年华增长,偶有心空布满阴霾之际,我就想想十岁那年。期盼汽车的一幕幕,清晰如昨。不知不觉的,就云淡风轻,乾坤朗朗了。
一晚,无眠。一盏灯光,一室寂静,夜读“程门立雪,头悬梁,锥刺股。”心底忽生感动,眼里微澜起伏。
风雪肆虐,站立五分钟能谈笑风生,十分钟也尚可。若一场雪,落满周身,变成一个雪人。会是多久?雪一层层的铺满身上,这一个过程,每一片雪花都不是诗意的浪漫,而是带着清寒的温度,透过肌肤,渗入心骨,揉进血脉。若不是尊师重道的信念在支撑,何以如如不动,任脚下积雪一尺深。
“头悬梁,锥刺股。”只看这几个字,就觉得惊心动魄。亲身体验,需要莫大的勇气。而勇气背后,更需要求学上进的信念来鼎力相助。
“囊萤学、映雪读,凿壁借光。”一个个鲜活的词语,穿越千古的距离,展开灿烂的眉眼,也在我心里跳动起来,若一个个舞者,长长的水袖,把信念抛出,收回。一出一进里,便觉得那些人虽然早做尘埃,但那份信念,坚若磐石,亘古流传。
寒冷的季节,我异常想念春天。芳菲满地,柳媚花香,彩蝶起舞。
转念,草未青之前。种子在黑暗的地下,要忍受寂寞,冲破一层层的土壤。柳不成叶之时,叶芽儿要努力吸吮营养。蝶不破茧之前,是丑陋的蛹承受千丝万缕的束缚。是一种坚强的信念,促使草儿、叶儿、蝶儿冲破道道阻挠。才有春天的千娇百媚。
再读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为其所震撼。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段落的美好景物描写,如果比作一个人春风得意的路途。那么“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就是一个人遭受坎坷的低谷岁月。多数人都会一帆风顺时,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遇磨难感极而悲戚。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面对这样的人生窘迫之境地,要从容穿越。信念的力量异常重。此时,范仲淹不得志被贬,所处的就是这样的凄风苦雨境地。范仲淹,登上岳阳楼,面对洞庭湖水,面对庙堂百姓。由衷的发出一种不朽的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信念落字成墨时,就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在浩如烟海的史册里,熠熠生辉,照耀千秋万世。
圣主贤君也好,贩夫走卒也罢。内心里坚定一个正确的信念,即使在黑夜里也会看到黎明的身影。
生活是一片湖泊,身体是一叶小舟,信念就是一双浆。没有浆的小舟,只能漂泊逐水。有了一双浆,奋力划过惊涛骇浪,轻柔荡过万重山,向着梦想前进。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仰望苍穹,寒冬,会有雪花冷了脸庞。秋,会有潇潇北风憔悴了草木扶疏。夏,会有滂沱大雨淋湿了红颜魅影。即使春天,也有乍暖还寒的最难将息。那么,在心底种下一个正确的信念,不久就会看到:雪后红梅更艳,风后硕果累累,雨后彩虹当空舞,寒春后,百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