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26|回复: 12

七七事变——心头永远的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写在事变76年日之际
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东北后,为进一步侵占中国,增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十点钟时,日军一木清直所部的一中队,在宛平县境的卢沟桥夜间演习,突然借口日兵(村菊次郎20分钟后归队!不久被调回国了)一名失踪,

要求入宛平县城搜索,并开枪示威。但中国驻军和宛平县政府,严词拒绝其无理要求:一面由县长王冷斋通知驻军金振中营长,对城防切实戒备;一面命令警察保安队代为搜寻,并无所获。王县长乃亲赴北平市政府和冀察外交委员会报告。后失踪日兵均已归队,此时日兵三百余人,分载大汽车八辆,已向卢沟桥出动,发起进攻。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史称“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卢沟桥事变”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 “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1937年7月11日,日本内阁批准增援华北方案,扩大战事。日军独立第1旅奉命增援,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北京天津沦陷。
卢沟桥战斗发生后。蒋委员长发表庐山讲话,正式对日宣战,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抗击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多万人。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伟大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长期以来,有些人将抗战理解:成地道战、地雷战,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片面地理解成一个白求恩大夫。除此之外概不承认。以为钻一钻地道,摸一摸大刀片就是缅怀抗战了,即使坐在一起漫谈,一听到别人谈起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即台儿庄会战)、湖南四大会战,也立即制止,不让别人说话。历史终将还原,牺牲的抗日将士的英灵终将受到后代的缅怀……
每每看到这些,就忍不住的眼框湿润并伴有心痛,湿润的是这些为了民族而献身的英烈,心痛的是都过去多少年过去了了,当年为国献身的勇士们至今还没有得公正的待遇!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3-7-5 13:59 编辑

1937年7月7日夜间,芦沟桥事变。“卢沟桥”成为战争导火线:敌攻我华北!我战于上海!
1:两军的实力和战略考虑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比较,国军与日军的差距:相差整整一个时代,一个连一挺机关枪,各省的军队只有步枪,靠两条腿一双手来抵抗敌人,中国海军和日军的吨位比为1:30,我军飞机约300架,作战的飞机不足一百架,日军约为2700架,所以空军的势力远不止1:9。国军依靠简陋的武器,发动淞沪会战,目的扭转日军的进攻路线。如日军顺着平汉路和津浦路南下,我们就会被包围而歼灭,元朝便是这样攻打南宋。淞沪会战最终 “开辟了第二战场”。
2:中国之战略把日寇拖在淞沪
日本在华北挑衅不已。战事无可避免!中国除了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民,便是视死如归的勇气,这便是我们抗战的筹码,用血肉来 “抗战”!为了抵抗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牺牲来面对挑战

淞沪会战之意义
蒋介石本打算扫荡日海军陆战队,赶日军下海,不料日军中计,将战略进攻由华北转到上海沿长江仰攻。这场抗战中最大最惨的大会战,虽然造成了惨烈的牺牲,战术上虽然失败了,但战略上却成功了。会战几乎把国军大部分主力给地消耗掉,也造成多数诸侯踊跃派兵抗日!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整体团结作战。

武器落后是国军被动的重要因素。阵亡中将军长1人 阵亡师长、副师长4人 阵亡团长28人 阵亡营长44人!不仅丢失了上海,首都南京受到威胁。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淞沪会战在战略意义上我们是胜利的,因为我们扭转了日军的进攻路线,给了东南沿海城市的工厂、人员转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日军被我们拖在了华中战场,后来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总结说:“上海开战以后我忠勇将士在淞沪阵地正与敌人以绝大打击的时候,敌人以计不得逞,遂乘虚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这是由我们对侧背的疏忽,且太轻视敌军,所以将该布防部队,全部抽调到正面来,以致整个计划受到了打击,将士受了莫大的牺牲,国家受了无上的损失。实在对不起国家
QQ截图20130703102739.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七月十九日:蒋介石于庐山发表著名抗战宣言、“……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国土地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致敌以死命”作为抗战总方针策略.

悲壮激动人心的口号传到中华大地,中华民族怒吼,黄河在咆哮。芦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国共产党号召:武装保卫工平津华北,为保卫工作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八月二十五日八路军进行改编,开赴山西战区。九月中旬,林彪指挥的115师在平型关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歼敌一千余人。狠狠的打击了坂垣师团的嚣张气焰。

蒋介石决心抗战,电令孙连仲北上,又急令汤恩伯第二十军和卫立煌十四集团军北上。汤部在长城,南口与敌激战,卫部也向敌侧背发起猛攻。

芦沟桥事变后,八月九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战端。派军侵入虹桥机场,遂爆发震惊中外的淞沪会战,蒋介石决定诱敌华中,将华北战场转到华中!实行战略转移。

华东由松石井石根!率二十万多万人马,飞机二百余架,在海军配合下,向上海进犯。到十一月中旬又增兵力,达到三十余万。

蒋介石亲自指挥上海战事,并将战区分左中右三个集团。右张发奎指挥第八第十四两个集团军。中部朱绍良指挥第九,第十七集团军,左陈诚指挥第十五,第十九集团军,皆为国军精税部队。

战事激烈,我军无现代化武器,无制空权,全赖血肉之身与之相抗,阵地相互争夺,几番易手,以致罗店便成了绞肉坊。激战中,将土们打得十分勇敢,每小时的死伤数以千计。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当时冯玉祥在日记里写道:“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一个师的往战场里投入,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撑了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个大熔炉一样,填进去就融化了。”这一役,国军投入的约为70万军队。“一天要消耗一个师,  国军一个师的编制为1万人左右,地方部队的装备只有步枪、手榴弹,一个连才能有一挺机关枪,不仅数量少,质量差,步枪和机兵都有卡弹的毛病,用我们的血肉抵挡日军的机械化,遇到鬼子的战车时,只能以手榴弹出击,或捆起炸药,钻到坦克地下,我军将士奋不顾身。有敌无我,有我无敌!日军陆海空联合作战,江上之兵舰,空中之飞机,地面之坦克,火炮,机关枪。对我形成立体攻势。,我军英勇不屈,视死如归。弹药打完了,便与敌人展开惨烈的肉搏战。
     
   这是一份壮烈的史诗,我军究竟死亡率有多高呢?守卫闸北的88师还算比较好的,88师共有15000人,后来到南京后剩下不过三分之一,而像第1师第1团而言,前后补充兵力共5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历史真相慢慢会还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还我河山!还我钓鱼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不忘国耻!向小日本讨还血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七七事变
76年的今天,中国人民的苦难之日,自这天起,我们终日以泪洗面,以血解仇。从那天起,鬼子的大踏步侵入我中原。有3500万人永远倒下去,再也站不起来。珠玉俱毁国之不存。人民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终日处于战火之中!
然而我们的勇士,我们的人民,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弹雨而浴血奋战。七七事变是一部流血史,是部流泪史,是部仇恨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小日本你记着,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定全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_249:}{:1_249:}{:1_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誓扫倭奴不顾身,三千骨肉丧胡尘,可怜滴尽英雄血,不见东瀛赔一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