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大桥或一幢大楼建成了,留在大桥和大楼上的往往只是设计者的名字,殊不知,建设者的功勋同样不可磨灭。
中国已经被称为“世界工厂”,但职业技能不受重视,肯定会影响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每年的这个季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都会牵动各方神经。今年也不例外。据报道,699万毕业生让今年大学生就业遭遇最冷寒流,然而新华社记者近日在重庆部分高职、中职院校采访发现,应届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哄抢一空”,有的一两年前就被企业“预订”,多数毕业生月薪在3000元以上。无独有偶,当人们纷纷质疑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门槛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之时,上海有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始终供不应求。
这种冷热不均的背后,折射出我们固有人才观上的某种偏狭——“没出息才去当工人”成为不少家长教训孩子的常用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读书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当官发财吗?
遗憾的是,在现代社会,不少人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方便和舒适时,往往看不到职业技能在大量科学技术现实化中的作用。一座大桥或一幢大楼建成了,留在大桥和大楼上的往往只是设计者的名字,殊不知,建设者的功勋同样不可磨灭,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必然同时包含着建设者的敬业与忠诚。
一位中国学者曾这样记述他在德国访学时所看到的,“从莱比锡大学主教学楼到汉学系的那条小道开始铺小石头,每次路过那个地方,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放慢步伐观察:工人们拿起小石头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慢慢琢磨,看哪块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然后把石头镶嵌进去,慢慢敲打,确定平稳后再寻找另外一颗小石头。当然,工程进度超级慢,直到我离开德国了都还没有铺设完毕。”
在德国,修路如此,建筑、装修也不例外。莱比锡大学图书馆前后装修了7年。还有更惊人的,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不断修缮。正是这种敬业精神,使得很多建筑、桥梁成为了历史的丰碑。
日本作家小关智弘说:“从脑传达到手,才成为技能”,“技能是带着体温的技术”。现代文明社会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技能,技术的文明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文明的高度。当代世界有一个“国际技能奥运会”,实际就是职业技能的世界大赛,自1950年至今,已举办了41届。产品制作工艺精良、技术含量高的国家,大都在技能奥运会的排行榜上有一席之地。如20世纪50年代名列前茅的主要是西德、瑞士、荷兰、意大利等北欧和西欧国家。而日本从1962年到1971年这段时间里,拿过6次金牌总数第一和4次第二。成绩的好坏直接说明了国家的工艺水平,这同样是一种“国威”。它不仅能够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知名度,而且对于提升职业技能的社会地位和行业精神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中国已经被称为“世界工厂”,但由于长期的职业偏见,职业技能不受重视。年轻人莫不把上大学和读硕士、博士作为奋斗目标,导致我国技术工人中,拥有高级技能者只占5%,而在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超过35%。这肯定会影响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需要千千万万身怀绝技的职业技工。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尊严。没有技工们的辛勤劳动和社会对职业技能的敬重,现代社会的大厦根本不可能拔地而起。
要改变职业技能教育普遍受歧视的局面,政府和社会应齐心协力,加强引导,使职业技工既有社会地位又有职业尊严。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开展“技能竞赛”,推进技能比赛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大力宣传和善待获奖者,鼓励和支持青年在“国际技能奥运会”上获奖。遥想当年,日、韩在工业化过程中,都把夺得“国际技能奥运会”金牌、载誉归来的优胜者视为英雄。我们是否可效仿一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