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2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3-4-23 09:41 编辑
附:大历山游记:
远古传说舜耕山
东至县舜耕山又名大历山. 久闻其名!一日三哥突然对我说道: “大历山,美丽的地方,去啊”!没话说。“因为我是花痴”太爱山水了。
我们上了路,一路说笑,天南地北扯一通。车很快就到了东至县尧渡镇。三哥的同学,汪哥早就在那儿等候;二人都是安医大毕业的,一个在江北任副教教授,一个在江南中医院作主任,两下见面,亲热异常。先讲了一些闲话。便言归正传,
“东至县城为什么称尧渡,难道当年尧帝,曾渡此河?
我也很感兴趣,便问“东至县。为什么八个镇的名字都带水啊
如,大渡口,东流,香隅,官港,尧流,昭潭,洋湖?
汪哥,出自于书香门第,家在大历山下。便说,“那是三千多年的事。远古传说啊:”“讲给我们听听:,“
“相传古时的虞舜,从北方一路行来,见这儿白茫茫的一片,到处都是水,
这就是东至许多地名都有水啊。。
从咱们中医五行来讲,“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你看;多好,这大历山本是风水宝地。要什么有什么,要风水有风水,要人才有人才。这儿还出了一个大名人。那就是《汉书》的“上上圣人”虞舜,得这个封号,中国五千年没有几个啊。你看这大历山。便是“水生木”,一片勃勃生机
大历山是个宝瓶!为什么大舜要来到这里?左青龙,右白虎,前面尧流河,。大舜来到这儿,教百姓学农学渔。人们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丰衣足食了。但是大舜,还每天跪在地上对着上天哭泣,替父母分担罪行,自我引咎……舜的孝心感动了天下人。天下人也知道大舜的贤名,
尧帝闻知后南巡访舜,渡过大历山前的大河——,为尧渡河。来到大历山,请他下山辅政,之后又将帝位传给了大舜。舜50岁继位后不负众望,披荆斩棘,治熏风除水患,开辟了“尧天舜地”之盛世。我的老爷爷常与我谈起这些事”,老人家谈起大历山来:忘记了吃饭!!三哥笑道,“你现在一讲,那我们肚子也饱了不用吃了。”
“你怎么知道那么多?
汪哥:“现在那个地方没有论坛。你们有安庆论坛。我们有贵池论坛。我写过大历山游记,查过资料!才现买现卖“!
“记得作范仲淹一首诗呢!”
“好的,讲给我们听听啊。”
这是范仲淹登大历山时所赋:
“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
舜禹终平洚水,舜载治熏风;
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
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
“是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对啊”不过那诗太深奥了!解释一下,老同学”诗的意思:“国泰民安得益于禹舜二帝的治水和教化!主席也称赞过这两位圣人啊!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尧舜.指的便是这位二圣人.”
三哥讲,“老同学上论坛,还是好处多,您讲起来,滔滔不绝啊,说着话车很到了查桥街,来到大历山脚下!我们刚下车,汪哥便上前解决了门票。“以尽地主之谊”.步入山门,渡过尧渡河,走过舜封桥,踏着宽敞的台阶,在绿树浓荫之中,迈着轻松的步伐, ,尽情的呼入清新空气.!
再向上行,便是绿竹,翠绿一片,当年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有了翠竹,便多了一份诗情,增加了一份画意,更多了一份情趣,虽然今天是六月七日,天气炎热,然而在绿竹之中,却增加了许多凉意,!登山不仅是;一望众山小,居高临下的环顾,而是在一路行进之中,您想, 我们整天奔波于红尘之中,今天却有这份闲情,这份诗意 , 行走在尧池之旁,尧舜望江台上..怀含着古圣先贤的遗址!
今天这儿寻找,许多历史的古迹,欣赏悠久的传说.这是一种文化的品味,也是一种心灵的陶醉,
在这儿有说有笑,既增加了心肺功能,又增强了体质..记住这美好的日子,09年高考第一天,我们登上了大历山.大历山,一部厚重的史书.大历山一个遥远的传说.!大历山一个美好的记忆!您想放飞心情,您就上大山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