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3-3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池州
围棋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能动精神。从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上看,棋牌中越是高层次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好。围棋的行棋规则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提供了广泛空间和可能。围棋一开始满盘无子,行棋中虽有"金角、银边、草包肚"之说,开局时头四手棋绝大多数都先抢占角,然而原则上,棋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的任意一点上落子,棋手有充分的行棋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正是棋手"棋力"的充分体现,是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围棋千变万化,"千古无重棋"。这正是其它棋牌无法与之相比的魅力所在。
第二,平等思想。从棋牌体现的平等思想上看,越是高级的,越能体现出平等思想,民主意识。围棋最古老,然而最现代。扑克、象棋、军棋等级森严、大小分明,作用有别。如象棋布阵先定子位,车、马、炮、士、象(相)、兵(卒)都是为了保卫将(帅)而存在,位置固定不变,兵(卒)排在最前沿,地位最低,处于最危险的位置,其它车、马、炮、士、象(相)也要为保将(帅)而不怕牺牲,甚至"舍车保帅"、"丢卒保车",将(帅)的生命是胜负的决定因素,老帅什么都不干,只等别子来保护。而围棋则不同,在未落子之前,棋子与棋子之间无任何身份、地位、价值上的差别,只有在不同的位置才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行棋中棋子无区域和行棋路线的限制,黑白两色只是区分交战双方而设。
第三,全局观念。围棋的全局观念比任何棋牌都显得重要和明显,在竞技过程中,既要重视眼前利益,更要把握长远利益,既要守卫自己的局部利益,更要时刻从全局上保证获得最大利益,为了自己获得长远的、全局的利益,有时要牺牲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围棋对弈中常常有通过弃子,转换来扭转危局,实现反败为胜。与其它棋牌相比,围棋更能培养人全面、历史地看问题、超前决策能力和长远眼光,做到有大局观。
第四,辩证思想。辩证法讲究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以及矛盾的转化,围棋的进程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事物之间既有矛盾,又有联系,相互转化,体现得十分明显。在弈棋过程中,通过压、拐、分、引、断等手法,展示了围棋"联系"与"切断"的艺术。广阔的棋盘和漫长的进程为各种战略和战术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围棋充满了辩证法,如虚势与实地、先手与后手、进攻与防守、急所与缓手、死棋与活棋、舍弃与取得、厚棋与薄棋、保留与走尽、中腹与边角、俗手与妙手、大棋与小棋、轻灵与滞重、本手与无理、优势与劣势等等。这就要求棋手要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这对于养成良好的辩证思维习惯很有益处。棋手提高棋艺的过程,就是围棋辨证思维随着围棋技术不断升华的过程。
第五,必然结果。围棋的偶然性较小,每盘棋棋手要下100多手棋,每手棋都没有一个必须的、固定的下法,然而每手棋都关系全局,必须下出最大效率。虽也能找出一、二手缓手,一、二手败招,但最终输赢,多是整个过程的必然结果的因素更大。这就要靠棋手的功力和弈棋过程中对局势的把握,输赢要从开棋时一点点积累。围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行棋过程,有更多的必然性。
第六,和谐理念。围棋本质上是一项平和的运动,是建立根据地,比较围地的大小而确定胜负。虽然在运行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激烈的战斗,但也有基本不发生大规模战斗、不通过吃子就大致决定胜负的围棋对局。越是高手,往往吃杀子越少。对高手来说,主要不是"吃一块棋",而是抢占先机和主动,并能在整个搏弈过程中保持这种优势,扩大自己的领地,压缩对手的空间。在对弈中不经过激烈的吃子战斗而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围棋技艺中相当高的境界。这体现出围棋的最高目标是获得比对方多的实地,格斗只是为了占领公共的未确定之地、保护已有之地或通过消灭对方棋子来增加自己的地盘。围棋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和谐,因此,有时双方下出的棋,无论从哪一方来说,都是好棋,甚至是"双赢"。
围棋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暗藏天机,玄妙莫测。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在哲学、数学、文学、美学、逻辑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探索研究挖掘围棋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乃各界仁人志士不二职责。
一、围棋文化的人文内涵
围棋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道家、天道自然观和兵家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东汉班固在《弈旨》中指围棋含有天文、地则、阴阳、道德、王政之律,有经世资治、明德至善之理。把围棋的内涵同儒家安仁乐道的政治哲学思想联系起来,又称“外
若无为,默而识净泊,自守以道意。”而无为、净泊、自守、道意正是老子的哲学主张,可见围棋还内含有道家的修身之道。《周易》相传为周文王所作,是儒家、道家的思想根源。《周易》最根本的哲学道理就是“平衡”。其“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之说,揭示了天人之际和谐的原则。孔子又将其思想发展为“中庸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指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最佳的“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中和”是理想的目标,就是“和谐”,达到“中和”,天地均衡,万物兴旺。“和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围棋的本质就是“和谐”。现代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感悟到“与其说围棋是竞争和胜负,不如说围棋是和谐。在中国‘六合’的含义是
‘宇宙’,棋盘就象宇宙一样浩瀚无垠,下棋要一手一手保持平衡,在全局和谐上下功夫,棋的一子一子必须与六合,即和所有的方面相和谐,追求的是恰到好处地处于当时的位置。总之,下围棋就是保持全局的和谐,只要我们,每一手棋都遵循这样的宗旨,那么最终定能得到一个和谐完美的结局。”
二、围棋文化的哲学内涵
知识就是力量,智慧比知识更有力量。围棋是智慧的化身,是智慧的体操,下棋启迪智慧。一切学科的方法学都有三个层次:技术方法,具体方法和一般(哲学)方法,围棋也有这三个层次。清代名家朱弘祉在《官子谱》序中,就围棋
方法分为“艺”、“理”、“道”(技艺、棋理、棋道)三个层次,并且阐明三者的关系:“天下未有舍理而可言艺者也,则亦未有舍道而可言理者也。”即不懂棋理就不能谈技艺,而不懂棋道就不能谈棋理。这充分强调了“道”的统帅意义。此“道”即《易》经哲学之“道”,是最一般的方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易》中的朴素辩证法。可见,棋道——围棋辩证法是统帅棋理、技艺的最一般方法,这正是围棋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是其最富有光彩的部分。一个棋手若活用辩证思想,更自觉地观察围棋中:整体与局部,大与小、取与舍、势与地、虚与实、进与退、强与弱、攻与守、纵与收、轻与重、急与缓、先与后、时间与空间、自我与非我、平常心与胜负心、主观与客观等辩证关系,就能更好地
掌握棋理、运用技艺;就能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与战略眼光,面对棋枰而举念触
机、行棋见智、高屋建瓴、全局在胸、从容不迫、运筹帷幄、不战屈人,这也有助于一个人更好地处理自然、社会、人生、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三、围棋文化的美学内涵
1、围棋的美,首先表现为它的形状美。局方子圆,摹状万物,任人遐想;黑白相伴,情趣别致,给人清心悦目之感。所以人们把围棋的棋子和棋盘称誉为“玉子纹枰”。
2、结构美。超一流棋士讲究行棋结构的间架匀称、和谐,力求使之符合力学结构的美学原理,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在狠招与美构之间,会毫不犹豫地择取后者,他们认为结构美本身就是力的体现,凡是符合力学原理的美构,必然是强大的内应力和对外部冲撞的抗衡力。
3、数理美。现代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围棋是最富于数学哲理的游艺,其规则简单,“轮流着子、气尽棋亡、地多为胜”,然变化多端,居于各项棋类之冠。当今最先进的国际象棋计算机“更深的蓝”已能战胜世界冠军,而围棋计算机仅相当于业余十级。在围棋对局中,每下一步都有许多种方案可供选择,而每种方案
又须深算十几步至几十步之遥,每一着子,都好比解一道数学方程式
4、战斗美。是围棋美中最富魅力的表现形式。围棋是以黑白子代表两军对战的智力竞技。围棋对局中,一开始角上的折冲,是双方打响的前哨战;广阔的序盘,是双方在进行兵力的战略部署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