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里人的年
暗香疏影
山里的旧历年是伴着寒风和冬雪悄悄开始的。
那时,纷纷扬扬的雪花已经把山沟粉妆成一个玉砌的世界,青蓝色的炊烟袅袅升起,萦绕在清冽的空气里,在寂静的山谷绕成一个柔美无缺的环,宛如山里人朴素的生活愿望。空气中夹杂着特有的柴烟味,随风飘散到处都是;偶尔一两声零碎的爆竹声,“噼啪”,土砖青瓦后面,露出几个孩子冻得通红的笑脸,山里人嘴里念叨:“哎,又快过年了。”
过年是孩子的希望,也是山里人一年劳动的寄托。火坑旁,一家人围在一起,大人开始盘算这个年的过法:该要的一样不能少,可要可不要的尽量不要。要盘算得明明白白。
雪花像厚厚的棉絮,通往县城的路上,多了匆忙的身影:三三两两,在晨光的微雪里晃。山里人开始张罗年货,刚放假的娃娃软磨硬缠的让进城的父母捎上自己,娃娃的眼睛总是明亮而好奇,而山里的寂静对他们来说太冷清了。
年货很多很杂:瓜子、糖果、茶叶、爆竹、香火蜡烛、新衣新裤……一两次还难买齐,保不定要多次进城才能避免落下什么。山里人喜欢上城,县城比山里好看、热闹。
一去一回,年货渐渐买齐,大年渐渐近了。远行的亲人也陆陆续续赶回山里,虽然来回一趟辛苦,花费也不少,可山里人有个共同的想法:赚钱是一辈子的事,团聚才一年一次。团圆的思想,是中国人的根。
离大年还有几天,山里人赶着把猪圈里的猪杀了,能卖就卖一点,卖不了全腌了,挂在烧火房的横梁上,一串串,烟火一熏,黄灿灿,香喷喷。娃娃望着他们的美味,想着他们的生活里永远有腊肉的香。山里人几乎不到外面去买肉,外面的猪是吃饲料的,不如自家的味美。年节里来客人,腊肉是少不了的一道菜。年糕也自己做,糯米团子,白得软甜,用香油一炸,装在罐子里,直吃到荒四八月。
大年三十终于来临,这是山里人最忙的一天。一大早,山里人忙着张罗贴对联,对联上写着山里人的渴望,大红纸,浓墨,粘着米汤往门梁上贴,映着火膛的旺火,整个房子新亮新亮。
时近中午,男人拉了小孩,抱着祭祀的酒和菜,到祖坟上扫墓。孝,是山里人代代相传的哲学。唯有等祖宗先吃完,团圆饭才能开始。空时莫空节,对于一年一度的年夜饭是很注重的,再贫穷的人家也要使出浑身解数把这顿饭弄得尽可能丰盛。这一天,灶膛的火不能熄灭,必须旺才行,火旺才能财旺,日子才会红火。这是山里人认同的真理。
除夕之夜从“封门神”开始。放一串爆竹,把大门一关,好像财源就不会外流。这夜,小孩子也要乖乖呆在家里,等待父母拿出新买的衣裳给自己穿上,接过压岁钱,欢天喜地和父母一起守岁,一边憧憬着明天花花绿绿的钞票能换回梦寐以求的东西。
新年里,大家互道祝福,最忌讳是说不吉利的话。虽然父母几番交代,还是难免说漏嘴。这时,父母赶紧使眼色,万一不可避免了,就以“童言无忌”来圆场。在山里人看来,大年初一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向外扔的,即便是洗刷后的用水也不能外泼。爆竹燃放后的纸屑要扫好,放回火坑,偶尔几只未燃的爆竹在火坑里开了花,炸得火星四溅。
正月里除了走亲之外,最重要的是耍罗神和庙会了。这是年节里很重要的事,神可以保佑来年的平安和幸福,这却是山里人对未来的永恒追求了。
山里人的年,一直要到元宵后,太阳暖暖的唤醒山里的一切,山里人才缓缓走出年的氛围,开始紧张而繁忙的一年的劳动。
|
评分
-
1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