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彭蠡之泽 于 2010-5-12 14:03 编辑
卡梅伦入主唐宁街 变革打动公众 2010-5-12 【大公网讯】
「英国最美好的时期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5月11日晚,英国新任首相大卫·卡梅伦以胜利者的姿态,在唐宁街10号门前手牵著有孕在身的夫人,向世人昭示英国政坛卡梅伦时代的开启。作为保守党领袖,43岁的卡梅伦最终以工党13年执政终结者的角色,成为自1812年利物浦勋爵之后,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其始终挂在嘴边的「变革」二字,无疑是身处经济逆境之中的英国民众最希望看到的,而其咄咄逼人的姿态,口若悬河的辩才,更是让其入主唐宁街10号的重要砝码。 从羞涩的差等生到耀眼的政坛新星 身为英王威廉四世的直系后裔,卡梅伦沿循著贵族之家的传统教育轨迹—著名私立小学—伊顿公学—牛津大学。 幼时的卡梅伦丝毫没有显示出政治人物的天赋。小学时不仅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而且极为害羞,几乎让旁人感受不到他的存在。直到进入牛津大学,他依然与政治活动极少沾边,反倒是一个以放荡不羁著称的俱乐部成员,但其学业极为出色,以最佳成绩毕业于哲学、政治和经济学专业。 卡梅伦大学毕业后先是进入保守党政策研究部门任职,又在某商业电台工作7年之后才最终从政,2001年首度代表保守党当选国会议员。 在2005年保守党领袖霍华德宣布辞职之后,卡梅伦竞逐新领袖之位,在几乎无人看好的情况下,他以出色的演讲口才最终成功当选保守党党首。 获胜之路一波三折 虽出身贵族之家,但卡梅伦显然不是一个老派的保守党人。他提出的政治主张,甚至比工党更贴近普通英国民众。 在一些中下层民众还在怀疑这个皮肤细嫩的家伙,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时,卡梅伦以「变革」的口号打动了选民。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工党领导下经济低迷、议员骗补丑闻频出、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等内忧外患之下,民众最想看到的无疑就是「变革」。而在电视镜头前的出色表现,也使他在越来越依赖传媒的政治生态中如鱼得水。 但卡梅伦登上首相之位的道路并不平坦。尽管他曾长期在民调中领先对手布朗两位数的支持率,但临近大选,其领先优势一度大幅收窄。而在英国历史上首次进行大选电视辩论后,以「黑马」姿态出现的自民党党首克莱格抢去不少风头,使得三大党的支持率一度呈胶著状态。 而在大选投票结果揭晓后,他领导的保守党虽然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未能取得绝对多数席位而单独组阁,在与自民党经过了4天艰苦的讨价还价之后,最终与其联合组阁,卡梅伦如愿以偿登上首相之位。 能否成为救世主 卡梅伦在成为唐宁街的新主人之后,面对著诸多难题等待其破解。 刚刚走出金融危机的英国经济,复苏还相当脆弱,财政赤字高企,失业率难降。已经在野13年的保守党内部,具有管理国家经济经验的人才明显不足,能否保证英国经济沿著复苏之路前行,民众持怀疑态度者众。 另外,卡梅伦在竞选纲领中,将削减开支作为一个重要选项,其具体操作能否得到民众广泛认同,目前依然是未知数。 经历了「骗补门」丑闻之后,民众对英国政治怨声四起。卡梅伦在获胜之后声称将「重建民众对政治的信任」,并将建立一个「更负责任的社会」,但他究竟以何举措达到这一目标,依然有待观察。 在民众对布朗政府失望之时,卡梅伦以「变革」之声打动了民众,但在其艰难获胜之后,其「变革」的实施之路依然不会平坦。 中新社伦敦1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