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在远洲国际大酒店召开的江西省彭泽核电站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会议上,播放了一段关于搬迁户过渡安置的录像:为了支持江西核电事业,彭泽县马当镇湖西村和船形村的482户村民,挥泪离别故土,在短短7天时间内,全部搬出居住了几代人的老屋。据一位参与彭泽核电项目建设的核电专家介绍,7天搬迁482户,彭泽创造了我国核电建设新的搬迁速度。
这是会务组临时安排的内容。录像,让与会代表心潮起伏、热泪盈眶。村民们舍小家、为大家的赤子情怀,赢得了与会代表的尊重,从而更加增强了安置好搬迁户今后生产生活的责任感。
彭泽核电项目征地拆迁3083亩,直接涉及马当镇船形、湖西、金山3个行政村2000余名群众。为了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彭泽县成立了核电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小组,即宣传法规组、安置新房组、征地拆迁组、稳定保障组、督察组,提出一切服从核电工作,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为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了解群众意愿,专门成立县驻村征地拆迁工作组,由县人大一位副主任带领7个县直部门一把手,与乡征地拆迁工作组一起实行村包片、包户制度,发扬“5+2”(5个工作日加2个休息日)白天加黑夜的精神,主动与群众交心谈心,沟通群众思想。工作组通过开户主动员会、村民小组会、党员干部会、逐户走访、促膝交谈等政策宣传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核电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告知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及有关事项,解释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等。逐户详尽听取群众的意见,能够现场答复的问题当场答复,不能够现场答复的问题当晚研究,第二天工作组上门答复,有效消除群众的疑虑和担忧,化解可能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对个别拆迁户,县、乡、村干部深入家中做工作近百次。
在过渡搬迁安置中,广大搬迁户发扬了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自觉服从国家利益,割舍了对家乡千丝万缕的情感,舍己为公,帽子山组村民刘平诚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他就帮助核电勘察队砍草引路,并腾出自家房子为勘察队提供住处。离开了故土,虽然有些舍不得,但为了顾全大局,他还是毅然搬迁,全力支持核电建设。他说,几代人的梦想,盼的就是核电项目能早日建成,造福后代。
拆迁户的生计问题也是县领导时刻关注的问题。早在确定安置点的地址之时,彭泽县就开始谋划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与核电公司接洽,认为核电建设周期长,建设期内同样需要大量的普通用工,只要搬迁农民进行适当的劳动培训,核电建设可以优先考虑用工需要;同时,建设期内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达万人以上,其日常生活蔬菜、猪肉、家禽等消耗量很大,是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核电公司表示可以优先选购拆迁户种植的蔬菜及副食品供应。
在此基础上,彭泽县确定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就业两种方式,来解决这些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为保证这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彭泽县按照“当前生活水平不降低,今后生活有保障”的要求,成立了农民生计保险办理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指导小组,组织和指导未征耕地蔬菜大棚基地建设。同时,彭泽县政府还对这些搬迁户参照失地农民标准,办理养老保险,目前其中一部分人员已经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使拆迁户无后顾之忧。目前,彭泽县正在积极启动蔬菜基地示范项目建设,聘请江西农大教授进行项目规划,向该区域倾斜一些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扶持并做大示范基地,利用示范基地引导和带动农户参与,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民在征迁后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从6月1日开始,彭泽县劳动就业局已经正式开展了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班,结合核电建设需要大量的普通民工、保洁工等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向核电输送就业农民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