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3-1-15 07:54 编辑
沈阳故宫游历记
“要了解满清的发脉,一定要到沈阳故宫!”沈阳繁华的中街不远,就是故宫。绛红色的围墙十分抢眼。跨步故宫兴味盎然,雷哥感慨的对我说:“北京故宫72万平方米,沈阳故宫6万平米。相差十二倍!。我借了一句主席的话说:"数风流人物!".踏在厚实的砖地上,仿佛在寻找当年皇家斑斑旧迹。
故宫大政殿(金峦殿)坐北朝南建在高高台阶之上,雷哥手指大殿:,“特意建这样高的台基,显示惟我独尊”!皇太极和顺治就在此登基!两旁十王亭王公大臣在此议事,这种现象历史少见。十座亭子就是十座帐篷!但见十王亭排列两侧,庭院开阔,建筑朴实透出几分粗野和狂放。故宫建筑并不高。雷哥感慨:“建筑以朴素实用为主。不在繁华!创业艰难啊!…走进十王亭,令人惊讶不已,八面威风的亭子.内部仅有20多平方米,陈设简陋。当年努尔哈赤,盘着腿撕一口羊腿,听取大臣南征之言时,而远在1000公里外的紫禁城,苍白的明朝皇帝正听着魏忠贤谗言,处死熊廷弼!杀死袁崇焕自毁长看!眼前雄壮的大政殿,它正象征八旗崛起。大殿就象是一个大蒙古包,十王厅象是一个个帐篷。大政殿与十王亭构建,体现出游牧民族特色,由帐蓬演变成建筑!来到展览室。
引人注目的是皇太极的鹿角椅。据载: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率兵攻打辽西大凌河城,用红衣大炮猛轰击,吓得山间野兽四处逃窜。一只大鹿窜进大帐,被皇太极捕射杀,再以其鹿角制成鹿角椅。鹿角椅古朴天成。12个鹿叉被巧妙加工成靠背和扶手,外加护板并浮雕花卉。再看皇太极的大弓,长165cm,有一人多,需要100公斤之力才可拉满。我不禁感叹,“皇太极的个子好高啊”! 一名解说员称,“皇太极有194厘米“。对此,雷哥并不赞同:“皇太极不一定有这么高,这种弓一般是在马上使用“。我说:“这弓我们两人也拉不起来,我想:弓箭为八旗军队重要武器。清军本属马背民族,皇太极羽箭长度一米。可见皇太极是一位勇将
我们又见到一张康熙桦皮弓。长174厘米 弓木质面贴牛角,背贴染色桦皮。上书满汉文:“圣祖仁皇帝御用通特克面桦面弓一张康熙二十一年恭贮。” 弓侧有个鹿角制成鹿角椅。它的外型粗犷,造型奇特!上有介绍:椅通高131厘米,宽92厘米,坐面高53厘米,4条腿用4支鹿角组成,靠背扶手也是由鹿角制成.两角的根部连在鹿的头盖骨上.构思巧妙,还有俩对小鹿角做脚踏一只.椅背刻有乾隆御制诗: “制椅犹看双角全,乌号命中想当年。 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雷哥说“ 满人多半游牧的山民,赫图阿拉老城,海拔达1000米以上,从飞机上看,到都是山脉。从大山里中走出来的人---尚武、勇敢、吃苦耐劳,那一个都骑马射箭,其实他们吃喝也不讲究,现在超市卖的沙琪马,这些可口的小吃,都是满族的传统食品”。听到这些我似乎穿越时间隧道,回到那遥远的年代,想象着他们当年的生活……
参观帝王的寝宫,让人大跌眼镜。一个院落,坐北朝南的一间是帝后宫殿(清宁宫);左右两侧各两二间,是皇太极4位贵妃居所。房间简单,进门一侧为用膳区,两口铁锅想来是烧炕用的,或许兼做厨房。后宫不过是个四合院,不过百来平米的大房间,妃子的房间如此紧,皇帝在哪个屋中过夜也一目了然,一个贵妃打个喷嚏、后宫会全部感冒。妃子们就象居在集体宿舍?一张不能再普通的床,一床寻常人家的被,…
这里一砖一木,一草一花,甚至墙角的苔藓,屋檐的飞铃,殿前宫后的空气,都曾经有过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庄妃、的气息…雷哥哈哈笑道“它少了北京故宫的华丽,多了一些简约质朴”。 离别前,再次回望大殿。沈阳故宫比故宫差远了……我想,这也许是历代王朝少有的简朴的建筑,但它构建的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雄心和梦想。所有华丽背后最震撼人心的东西,往往是最为厚重的简洁。告别了鎏金的宫门,宫门内的蓝天,天边飘逸的白云。走出皇宫,虽然宫门没有在后面沉重地关上,但是总有一种声音在心中回响。走过沈阳故宫,走过一段风云的历史, 穿越历史风尘而来,带着历史沉思而去。我们都是历史的过客。但历史却让人若有所思:
雷哥说“北京故宫让人感受的是奢侈,沈阳故宫让人感受的是简朴“我感慨赋诗一首 沈阳故宫感怀
关外犹存旧帝家,红墙古朴少繁华.箭挥鹿角制龙椅,剑舞芒锋斩巨蛇。
兴旺多因勤与俭,衰亡多自侈和奢.遥思紫禁城中树,此岁惟闻噪暮鸦,
|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