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378|回复: 24

读《余秋雨作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3-1-3 11:24 编辑

                                       读《余秋雨作品集》
    这部大砖头,(608页)终于读完。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个多月。读来枯燥,却有收获。
余自我介绍:“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47年)出生于浙东农村,”余很幸运,又有天才,读了一肚子书,最后任上海戏剧院院长。官不比陶渊明小!(陶仅当了彭泽令)余秋雨却石破天惊却向文化部告辞。余秋雨说:
“但就是这时。头顶上似乎出现了陶渊明《归去来辞》里的呼唤,“归去来兮,田园将芜,故不归去”?这呼唤,象一声声的催促。一声声的责问,一声声的鞭策,终于使我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余秋雨辞官而去,仅此一点,就令人敬佩不已。看看如今的求官众生之像,形成多大的反差。然而好戏在后头,秋雨开始文化之旅。先游华夏大地,再游欧州诸国,继游亚非名城。与李白杜甫相比,何止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秋雨跑的路多,见的世广,
一支笔在他手中。成了黄山上的“梦笑生花峰”。要什么有什么,说什么象什么!这技笔变化多端,倾诉的是洋洋万言,如天河之水滔滔而不绝那样的感人。以至中国形成了余秋雨热,余走到那里有粉丝,到处都是追随者!果真是神仙下风嘛?
不过在下看来:他那笔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但余并非圣人!
   
  其一:余秋雨能将某一景物,人物戏剧化。写得不仅细而且宽宏!故而余秋雨的文,有血有肉。能将相关联的人物,先后有序出场,这样锣鼓一响,自能感染观众。
其二:他的主题不是直面而出,而是有许多景物来衬托,绿叶烘托红花,形成万绿众中一点红。
其三:如果让我按传统观点来讲:中国历来的作品大多是:经,史,子,集。那么《余秋雨》当属子集。秋雨的文好在那儿呢?首先他不是吹鼓手,也不是“听话的狗”。而是有个性的和特点的,这种秋雨的观点,也就形成了余秋雨的大散文。(附便说一句,余的散文笔我很欣赏,但他的观点和思想我并不赞同)
其四:我喜欢将两个上海文人进行对比。韩寒的文带有春意,如春风之拂面,二十多岁的人朝气足。句子也闪亮。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很有骨气一个小伙子。而秋雨(65岁)却是戴着眼镜讲课。“子曰诗云”的样子。“书袋子”味道很浓。难怪暗香网友不愿看他的书,教条多于灵气。但秋雨必竟见的世面多。人在江湖,自能吹牛皮卖膏药。打起大洪拳小洪拳,吊起众人的胃口。值得肯定的是秋雨肚子里有货。(洋货多于国学)口袋里装的东东,多于韩寒。
    用一句话来讲,“秋雨是以学问写,韩寒是以才气写”。我在书上题了一句“:“学者余秋雨家的散文,确实很美,”!余秋雨不是文化的传人,却是文化的名家!
getimage.jpg
发表于 2013-1-2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真服了你了,在当今这个发达的网络时代,你还能做到这样孜孜不倦。{:1_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我最敬佩余秋雨的经典语录是——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1_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余秋雨不是文化的传人,却是文化的名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余秋雨诗歌奴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3-4-22 10:33 编辑
天黑请闭眼 发表于 2013-1-2 22:11
余秋雨诗歌奴才


这部书我全看完了。应当有些发言权。在书中说:天朝好何样好的话没有多少。余个人也没有观点。但是如同上街卖打的一样。大红拳小红拳的拳经念得好。“昨天与宗师握手,前天与少林过招”。牛皮吹得满天飞,那是有的。如书上便有与总统接见了,与部长交谈。这样便以为余是了不得的人了。但与季老(季羡林),那样反传统的还没能看出来。如老季那样:作吹鼓手,说天朝如何好的,也找不到的。季老那部书,那块大砖头我也看完。文笔吧在下看来,并不在余秋雨之下。但是奴役气太重了,吹鼓手的味道太浓了。否则如何当了那么大的官啊。自已刚断气。子女便打官司。一点家教也没有,何谈是名家和国学大师。但是余秋雨为人的正气,在书上看来比季老要好。此个人之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3-1-3 10:20 编辑

这是余秋雨作的一首诗

三尺之助尚不易,万里之善非等闲。
乱世星火天有记,湖南益阳何凤山。

  连韵律都不知,还以才子自居,真是吹大牛。俺写散文不如秋雨,秋雨之诗实在不如俺


何   文有一首不错的绝句。
    时逢立秋,天降微雨。摇头太息之余,忽忆《幽梦影》中“秋雨如挽歌”句,联想余某《文化苦旅》、《借我一生》、《霜冷长河》等篇什,戏成《秋雨》一首,权为诸君笑谈之资。

                   《 秋雨 》

               苦旅纷纷马变骡,
               一生颠倒是非多。
               长河霜冷惊幽梦,
               秋雨原来是挽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有才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雅趣老师好有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