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12-17 19:10 编辑
云居山之旅——五人同朝佛山 早闻“云居山”,很有诗意的名字,“白云深处有人家”,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何况还是国家级风景区呢。故五人相约来访名山!(它又名欧山!) 云居山离九江八十公里,在庐山西海之旁。我前年去“庐山西海”从那儿路过,心中仰慕不已,暗暗定了决心,来朝此庙,来访此山。至今日方了此愿。 车下‘艾城”高速,经过一段砂子路,便转入佛山。新鲜空气从窗口刮来,令人神清气爽,有耳目一新之感!小车盘旋十二公里的山路,来到山上莲花城内,最古老,最著名,最景仰的禅宗胜地——真如寺了,它掩映绿树翠竹之中,仰之弥高! 哇哇,一千二百年历史的古庙就在眼前,自唐宪宗时期至今,真如寺历经沧桑,最老的一棵树,白果树,(即为银杏),一入以来,黄叶飘零,尽是老树枯身。此树为唐代道膺禅师手植。我迅速拿出相机,将古树下的题诗拍下:诗云:
有实无心事最真,难将此语对旁人。只须自己新尝嚼,始信欧峰别样春。 在真如禅寺,我们参观了虚云的遗物,有百纳衣、鞋子等。此前对虚云老和尚知之甚少,在听了朋友的介绍后,对虚云才有初步了解。虚云一代宗师,系佛教协会首任名誉会长, 想想看,自1840——1959年,是神仙,还是凡人,历经我多少朝?多少代呢?见过了多少白云苍狗,世态炎凉。真是奇人。我数了数虚云历经的帝王: 光绪,宣统,同治,民国“八大总统”,毛泽东,哈哈十一朝,历史少有啊,活到一百二十岁,奇人奇人,大师大师!虚云活了120岁,后来在云居山无疾而终。生平如他的自挽联一样: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无常。 我在虚云的舍利塔下,久久不忍离去。不由想起郑板桥诗来: “离天百尺有一山,僧住半山云半山。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虚云亲率子弟,复兴真如寺,他们以百丈家风严格要求自己,生活非常简朴,自己种田种菜,寺也建得很简朴,不过并没有影响法喜庄严。 “农禅一体”,古人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和尚自己种田,耕牛,种菜。寺门口有田地一百多亩,这种规模性的农禅家风,想到今天:我们的生活虽然很富有,吃喝不愁,生活无忧,便在这红尘之中,工作的烦恼,生活的枯燥,空气的污染,让人们觉得很浮燥, 却没有虚云大师那样宁静和思想富有,生活充满了快乐。难道我们生活富有了,却不去追求思想富有嘛。今天阳光明媚,大家玩得很开心,有说有笑,看山看水看古迹乐在其中。 同行者:独饮独酌,名相居士,海航,雄鹰展翅,庐山雅趣,时在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
二:由禅宗想到虚云大师
禅宗是什么呢!是一种修心养性的方法。禅来自于生活,是长期对生活积累的顿悟,禅不受知识的约束!
而六祖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令人耳目一新!
佛家讲究心灵清净,象明镜那样明照察秋毫,不能受红尘的纷扰,这就是需要人们去维护它,去清净它!佛家需要感悟,难道我们就不需要感悟嘛!
孙悟空学艺之时,师父打了他头顶三下,悟空明白:这是晚上让他独来,秘传本领于他。如果悟空没有这点悟性,那“石猴”也成不了孙悟空!假如禅师:说到芝麻,你能说到西瓜。由此想到彼。这就是开悟您的本性。如云居山虚云大师,将一切弃掉,能保持本性。这就卓尔不群之处。
1951年的春戒期中,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云门事变”。三月,寺中正在开戒期间,一日,地方干部及民兵百余人包围了云门寺,将虚云拘禁于方丈室,将百余僧侣分别囚于禅堂,干部大事搜索,上自瓦盖,下及地砖,搜了两日,未搜到金银财物,乃殴打众僧,亦无所获,数位大汉以铁棍殴打虚云,逼其交出财宝,打得老和尚五窍流血,肋骨断折。
老和尚深入禅定,苦乐俱捐,多次殴打始终不死,干部们不敢再打。在“事变”中,一百一十二岁的虚云打断了肋骨,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在这期间,全寺僧众百余人集中禁闭于禅堂者十八日,饮食睡眠均在其中,大小便有军警看守,使清净佛地变成了恐怖的监狱。
在“云门事变”期间。已经九天不进饮食的虚云忽然活过来了!直到五月间“云门事变”传出,僧人们通知海内外同门,联合营 救。后来北京电令地方严查,云门之围始解。
我踏步虚云纪念堂,心情格外沉重……纪念堂里陈列着虚云生前穿的衣服、鞋帽等,都很破旧。——仿佛老和尚还在说:“不足衣,衣取御寒,宜服粪扫衣,更不能贪求美备。” ……就是不能穿漂亮的衣服,也不能穿太多!
虚云的舍利塔,圆寂后烧出许多舍利子,除留下几颗传扬佛法外,其余的都埋在这里了。为什么高僧都留下舍利子(不腐的千年肉身),舍利子究竟又是什么?活到了120岁本身是奇迹,圆寂后还烧出许多舍利子,更是奇中之奇。虚云是中国佛教协会的首席发起人,但他怎么也不肯当“主席”。他生前是真如禅寺的主持,在那里圆寂,这也许是云居山受禅宗推崇的原因。真如寺里有一棵千年不衰的白果树,树犹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