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我和同伴游览了向往已久的芙蓉尖。
午后,我们驱车前往,过义门村部一公里左右,就来到了芙蓉山下,一座牌坊式的山门高大雄伟,上书“芙蓉古寺”四个金色大字,很有气势。
过山门就开始上山,虽说是山路,倒也宽阔,可以行车。为了欣赏山色,我们弃车而行。沿途植被虽然谈不上茂林修竹,但也很茂密,加上深秋时节层林尽染,倒也别有风味。
进山大约三里,峭壁下方有一石洞,这就是著名的油盐洞。此洞深两丈有余,宽约两丈,穹顶高耸。左侧下方并排有两个小洞,大小相仿。外侧小洞似一张张开的大嘴,内有一石,酷似舌头,表面呈粉白色,很像析出的盐粒,这便是盐洞。内侧一洞就是油洞。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这两洞一洞出油一洞出盐,刚好能供给山上僧人食用。后来有一贪心的和尚,为多出油盐,用斧凿把洞口凿深,结果油盐踪影全无。美丽的传说,为此洞平添了几分神奇,也让我们为古人丰富的想象而感叹。
出洞继续前行,山势更加陡峭。转过山嘴,就来到寺下的小停车场。往上不足50米,芙蓉寺傲立于绝壁之上,斗拱飞檐,气势恢宏。阳光下琉璃瓦熠熠生辉。大殿内窗明几净,庄严肃穆。观赏完毕,我们坐下休息,寺中种菜老人热心向我们介绍该寺的历史变迁和有关传说。芙蓉峰右侧一峰叫大山,至上而下,古冢累累,全缘于一个传说:昔时罗隐先生游历至此,发现此地有一风水宝地,如谁死后能葬在此处,其后代必能出将入相,飞腾黄达。然而天机不可泄露,只留下几句偈语:叠叠芙蓉十二峰,旱龙落在大山中,龙藏玉叶归沧海,犬咬金虎觅其踪,身坐土坪千正穴,全凭一案定雌雄,人言此地登丁甲,我独他年宰相荣。可惜至今无人能参透其中玄机,不知何人有幸,能享受这块福地。老人接着手指芙蓉山南麓说,那里有一深潭,叫龙潭(当地人叫龙塘),深不可测,当年曾有乡邻用三十多丈长的绳索悬石探测,都未及底。塘水清洌甘甜,涝不涨,旱不竭,终年流淌不息,可保周围五十余亩稻田不受干旱影响。更为神奇的是,此塘可预知天气,每当大雨来临,塘水会大量涌出,水量是平时的数倍。
听完老人的讲解,我们也心定喘息。于是,穿过大殿,我们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在嶙峋的怪石间向上攀登。来到极顶,豁然开朗,只见极顶竟是一块约70平米的平地,上面残垣断壁,荆棘丛生,让人顿生怀古之幽情。举目四望,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尽收眼底,又让人心旷神怡。
稍事休息,返回大殿,顺大殿左侧小路前行百米,就来到山后。只见绝壁下有一泉眼,距山顶不过数丈,泉水汩汩而出,水量虽然细微,但它日夜不息,终年不绝,足够寺中生活所需,真是奇妙。
此时,天色已不早了,我们原路返回,下到山脚已是雾霭茫茫,炊烟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