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51|回复: 14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雄鹰展翅 于 2012-10-11 19:44 编辑

2012诺贝尔奖揭晓    莫言获文学奖

    瑞典当地时间10月11日13:00(北京时间11日19:00),2012年诺贝尔文学揭晓获奖名单。据最新消息,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等。

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原标题 [莫言摘2012诺贝尔文学奖 村上春树再次失之交臂]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刘欢)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于11日颁出。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该奖,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诺奖失之交臂。此前村上春树得诺奖的呼声很高,甚至传出了正在准备新闻发布会的传闻,日媒也将文学奖视为囊中之物,认为必将归属村上春树。

   多年来,村上春树一直被冠以“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的称号。他曾多次处于各大博彩公司赔率表前三名,却至今未得奖。有评论称,得奖热门作家往往最终得不了奖评委会认为,既然这个作家已经被这么多人关注了,那就没必要再给一个文学奖了。中国诗人北岛也几乎每年出现在这个名单里。

  翻译过41部村上春树作品的林少华认为,村上春树获或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的作品离诺贝尔文学奖标准比较接近。村上春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较大,他在美国是“最受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在德国有“日本的卡夫卡”之誉,在英国被誉为“世界文学的原声”,在中国也有最广大的读者,作品在世界各地已有30余种语言的译本。

  而曾经获得过诺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却不看好村上春树,他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

  在今年的博彩网站赔率榜上,村上春树依旧是得奖热门。然而,村上春树本人似乎对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感冒。他曾表示,诺贝尔文学奖政治性比较强,我不想搅和进去,此外,得奖还会干扰生活的私密性。据悉,日本人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2名,包括1968年的川端康成、1994年的大江健三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名人评价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创作年表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莲池》第二期发表短篇小说《丑兵》、第五期发表短篇小说《为了孩子》。


  1983年春,在《莲池》二期发表短篇小说《售棉大路》并被 《小说月报》转载。秋,在《莲池》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此文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孙在一篇短文中说这篇小说有一种空灵之感 。


  1984年春,在《长城》双月刊二期发表小说《岛上的风》、五期发表《雨中的河》。秋天,得到军艺文学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先生赏识,进入该系学习。


  1985年春,在《中国作家》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在华侨大厦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时推出中篇小说《球状闪电》(收获)、《金发婴儿》(钟山)、《爆炸》(人民文学)、及短篇小说《枯河》(北京文学)、《老枪》(昆仑)、《白狗秋千架》(中国作家)、《大风》(小说创作)、《三匹马》(奔流)、《秋水》(奔流)、等。


  1986年春,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该作一发,引起轰动。随即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军文艺)、《高粱殡》(北京文学)、《狗道》(十月)、《奇死》(昆仑),同时还发表中篇《筑路》(中国作家),短篇小说《草鞋窨子》(青年文学)、《苍蝇、门牙》(解放军文艺)等。夏天,与张艺谋等人合作,将《红高粱》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


  1987年春,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中篇小说《欢乐》在《人民文学》一、二期合刊发表,受到批评,事过多年,始有作家和评论家对该作得新评价。秋天,中篇小说《红蝗》发表([收获]三期),该作因强烈的个性风格和大胆和亵渎精神,连号称新潮的评论家也不能接受,纷纷著文批评。也是多年之后,才有评论家对该作发出了另外的声音。


  1988年春,电影红高粱获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引起世界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在《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青年文学》第十发表《复仇记》、《马驹横穿沼泽》(这两篇收入《食草家族》)。秋天,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在故乡高密联合召开“莫言创作研讨会”,有关论文汇编成《莫言研究资料》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8)。九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生班。小说集爆炸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1988年秋,长篇小说《十三步》首发(文学四季)随 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后,大概只有一个名叫林为进的人,在河北的(文论报)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后来又有港台的几个人写过评论。作者认为此书是一部真正的“先锋”之作。


  1989年三月,小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四月,中短篇小说集《欢乐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六月,在《人民文学》发表中篇小说《你的行为使我恐惧》。冬天,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


  1990年,中篇小说《父亲在民夫连里》在《花城》发表。继续创作《酒国》。


  1991年春,在高密家中创作中篇小说《白棉花》(花城)、《战友重逢》(长城)、《怀抱鲜花的女人》(人民文学)、《红耳朵》(小说林),夏天,创作《神嫖》、《夜渔》、《鱼市》、《翱翔》等短篇小说十二篇。秋,中短篇小说集《白棉花》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1992年,创作中篇小说《幽默与趣味》(天津小说家)、《模式与原形》、《梦境与杂种》(钟山)。


  1993年,二月,长篇小说《酒国》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月,中篇小说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由社科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十二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神聊》。


  1995年春节,在高密创作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秋,五卷本《莫言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冬,《丰乳肥臀》在《大家》连载,并获首届“大家文学奖”。单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电影《太阳有耳》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1997年创作话剧《霸王别姬》(与人合作)。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1998年,发表中篇小说《牛》([东海]六期,[小说月报]九期、[小说选刊]九期转载)、《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收获》六期,短篇小说《拇指铐》([钟山]一期,[小说选刊]转协)、《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钟山]五期)、《白杨林里的战斗》([北京文学]七期)、《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北京文学]十期 )、《蝗虫奇谈》([山花],[小说选刊]五期选载)。十二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


  1999年,发表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收获]二期)。作品讲述一个下岗的老工人在湖边的僻静处开了个“黄色小屋”,专供人男女野合……这就是《师傅越来越幽默》的梗概。张艺谋用这个故事进一步编开去,就有赵本山和董洁主演的电影《幸福时光》,几个名人一煽惑,电影和小说都赚钱。小说集《师傅越来越来越幽默》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


  《我们的七叔》([花城]一期),短篇小说《祖母的门牙》([作家]一期),另有中篇小说《野骡子》、《司令的女人》[收获]、 《藏宝图》[钟山]发表,短篇小说《儿子的敌人》、《沈园》[长城]发表。三月,海天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十二月小说集《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刘欢)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于北京时间19:00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 曾屡次获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于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19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在经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其中,《丰乳肥臀》曾获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檀香刑》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红高粱系列》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生死疲劳》获第二届红楼梦奖,《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此外,莫言还曾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第三十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福冈亚洲文化奖等奖项,并曾位列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中国作家实力榜第一位。

  然而,莫言曾义正言辞地说,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是“世无英雄,竖子成名”。

  迄今为止,莫言有三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其中,由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而莫言自己却认为,只有《丰乳肥臀》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巨片。

  国际上享有声望 被誉为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幼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曾说:“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莫言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强悍的民风与凛然的民族正气的混声合唱”,振聋发聩。冯牧文学奖曾评价说,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莫言的《蛙》则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以一位乡村妇产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重点回顾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称,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福冈亚洲文化奖肯定了莫言对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成就,认为莫言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据悉,莫言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红高粱家族》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瑞典文、挪威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等;《丰乳肥臀》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西班牙文、波兰文、葡萄牙文、塞尔维亚文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_249:}{:1_249:}恭喜莫老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如果您真正地爱好文学,建议您了解一点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至少是中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原标题 [对话莫言:痛苦时产生的幽默感是活下去的方式]

  国际在线消息:据世界新闻报报道(记者 邱晓雨),他的文字,拥有梦境的奇幻与丰饶;而他的梦境,又不断与现实重重缠绕。是谁让他塑造出电影《红高粱》原著中的女性形象?他为何认为小说《丰乳肥臀》中,有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缩影?近日,本报记者邱晓雨(以下简称“邱”)对话著名作家莫言(以下简称“莫”),聆听他在梦幻文字背后的现实足音。


  最屈辱的事跟食物有关


  邱:你小时候最喜欢吃什么?
  莫:不是说我喜欢吃什么,我什么都喜欢吃,但没有任何东西可供我选择。因为我生在1955年,等我有了记忆时,也就是1960年左右,正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大家还觉得很正常,以为人生下来就应该这样半饥半饱的,见了食物眼睛发红,像狼一样要往上扑。我们一生下来就没有体会到像现在的孩子这样一种食物过剩的生活,就感觉到生活就是这样的,就是没东西吃,永远伴着饥肠辘辘的一种感受。


  邱:而且小孩也不会把食物和尊严联系在一起……
  莫:小孩儿,我想他确实体会不到一个人应该有自尊,应该忍受肉体上各种各样的痛苦来保持人格的尊严,只是在长大之后才会有这方面的思考。我想别说是小孩子了,即便是一个成年人,当他连续几十天都吃不饱时,突然面临美味佳肴,那真的就很像我小说里说的一样,什么尊严都是顾不上的。


  邱:现在回想起来,在挨饿的那段时光,给你这一生当中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莫:最深的印象,就是我现在经常做梦,梦到又在跟人抢夺食物。我想我生活当中很多最屈辱的事情是跟食物有关的,最丧失自尊,让我最后悔的事情也和食物有关,当然我觉得最大的幸福可能也是跟食物有关的。记得上世纪80年代以后,真的,突然一回家,父母亲非常欣慰地把家里的粮食都掀开让我看——那时候我已经当兵在外了——你看今年我们家里有多少粮食,不但今年够吃的,就是明年颗粒无收也不会发愁了。我也感觉到真是幸福,家里面竟然一下子存下了两三年都吃不完的粮食,这种幸福我想是城里人很难体会到的。回忆起往事,我就会感觉到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粮食,而不是什么黄金、钻石,所以这个影响我一辈子。


  在煎熬中活着就是生活


  邱:在你的书里常提到你的家人,尽管那是一些艺术的形象,不是真正的“我爷爷”、“我奶奶”,或者“我妈妈”,但那些形象又很真实。
  莫:很多读者,包括一些西方读者和批评家也在问我,我的小说里为什么总是有一种女性至上的感觉,好像女人是包容一切、创造一切的,男人都是病态的、软弱的、破坏的,为什么会这样?我说这可能来自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每当遇到重大问题,家庭生活里出现重大转折,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时,女性的表现——母亲和奶奶的表现,总比父亲和爷爷要坚强。

  我爷爷刚开始是个胆大无比的人。当时叫“跑警报”,一旦日本要来扫荡了,所有的农民就牵着牛羊,老太太就抱着母鸡,立刻跑到田野里去,钻到高粱地去躲避。但我爷爷就说不怕,他不走。但后来真的来了日本人,把他堵在堂子里,逼着他交待八路在哪里。我爷爷哪会知道,一个日本士兵拿着刺刀在我爷爷头上来回拉了两下子,头上豁开了两个血口子,血流满面。日本人也没再怎么着,就把家里的鸡给抢走了。后来再说日本人要来了,我爷爷跑得比谁都快。

  邱:即便是当时活下来的人,很多人也一直感觉到一种很煎熬的状态,所以我特别想问,一个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存活的意义是什么?
  莫:即便在那样的环境里,日本人来,国民党伪军来——我们叫二鬼子、黄旗子,各种各样的游击队来。我们想老百姓干吗还活着,都死掉算了,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老百姓还是要生活,还是要关心粮食的问题、收成的问题,要考虑明天的问题,明年的问题,还会为了钱财来争吵。所以这就叫生活。


  幽默是活下去的方式


  邱:在《生死疲劳》里面有好多笑话。让你觉得那么残酷的场景中,他们的生活那么累,那么辛苦,但还是开很多玩笑。你身边的那些人也是这样吗?
  莫:这种幽默是老百姓使自己活下去的一种方式,是解脱自己、减轻压力和安慰自己的一种方式。所以我想,实际上在非常痛苦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幽默感,甚至是黑色幽默,荒诞的幽默。
  我们当时叫拉怪话、拉熊话。比如说寒风刺骨,抱着个铁锹,穿着单薄的衣服,哆哆嗦嗦地被生产队的干部赶出去挖沟挖河,这个时候我们照样会讲一些会令人捧腹大笑的话,一边讲还一边唱。


  邱:谁是拉怪话最牛的,你是吗?
  莫:我可能拉得比较多吧,因为我父亲是从来不讲的。他是非常严肃、方正的一个人,但是我们几兄弟在外面是很有名的拉怪话的人。当他的面,我屁都不敢放,我二哥他们一见我父亲也特别正经,吃饭时没有一个人说话。


  邱:你长大后还怕爸爸吗?
  莫:不怕,但是几十年形成习惯了。我吃饭跟我太太一块儿,5分钟解决战斗。我女儿喜欢一家人围着饭桌,倒上一杯红酒,她欣赏电影电视里面那样一边吃,一边讲,很优雅地吃。我哪有那么多的优雅,稀里哗啦吃完就走了。我父亲直到现在还是这样,饭桌上很多菜还没摆完,他已经一抹嘴吃完走了,到一边去了。所以我想在那个年代里面,我们真是依靠这样的一些幽默,私底下感觉到生活很有乐趣。


  上官金童是我的写照


  邱:每一个小说家可能都有自己的精神自传,《丰乳肥臀》封面上有一句话,说你可以不读所有的书,但是要了解莫言,一定要读这本书。
  莫:是的,因为《丰乳肥臀》里面,上官金童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懦弱,这真是我的精神自传,我想也是中国像我这样的一代人精神方面的一个弱点。武汉大学的邓小芒曾写过一本书,里面有评论《丰乳肥臀》的一章,他说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灵魂深处都有一个小小的上官金童,这话让我很感动。


  邱: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
  莫:我在写《丰乳肥臀》之前就已感受到了这个问题,要不然就写不出这本书来。上世纪80年代之后,慢慢地感觉到对一个男人来讲,懦弱是非常可耻的事情,懦弱使我们不敢坚持真理,也不敢坚持自我,这实际上是非常可怕的。


  邱:会想方设法去战胜它吗?
  莫:那就是经常要受到提示,包括别人的提示、自己的提示,但到了关键时刻还是退缩。我想懦弱这个东西有它正面的一些好处,确实可以息事宁人。当你受到很大的侮辱时,不懦弱的话,真是会到拔刀相向这种程度了;因为懦弱,你退却了,那么也安全了。
  我小说里之所以写了像《红高粱》里的奶奶,以及余占熬这样一些敢作敢为的男子汉,可能就跟自己身上缺少这东西有关系,缺什么就写什么,缺什么就梦到什么。当感觉并认识到自己的懦弱是一个巨大的弱点时,于是在我的很多小说里就出现了那种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敢于坚守自我的人物。


  作家莫言


  莫言,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主席团委员。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参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1年毕业于北师大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97年脱离军界转至地方工作。
  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四十一炮》、《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5卷。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获得过很多重要的奖项,其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


  莫言的斗篷
  记者\邱晓雨


  每次走过离我们国际台不远的一个十字路口,我都会抬头看看。如果我身边有人,我就像鲁迅笔下的某女那样千万遍地叨咕起来:你知道么?莫言原来就在这上班,《检察日报》,10年。
  我每说一遍,“上班”这两个字都在我的嘴里扎一下我的舌头。因为把莫言和上班联系起来,就像往鸭掌里挤芥末那样,让人觉得刺激。莫言小说里的文字像是高天上的流云,但他现实中的身份却如同云影下一头默默耕耘的老牛,看着那么普通,连反刍的时候,我们都意识不到有什么特别。
  当时还在国内部的记者杨琼把莫言从两会的住宿地接过来。她坐在录音台子的一角听我们的采访。杨琼姑娘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失望,因为就连《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任何一个编辑,看上去也比他有戏剧性。“莫言是个正常的叔叔”,这让看过莫言文字的杨琼备感泄气。但是我则有另一重惊喜,总是觉得如果莫言有一顶斗篷,一定可以呼啦啦地钻出我们直播间的大玻璃,飞得越来越远。
  不瞒你说,想起莫言,我就想起两个字:超人。我的眼前,甚至好几次出现过莫言整理好了行头,低下头来系着红色斗篷的样子。
  莫言新月般的两弯眼睛,和电影里的那个人绝不会形似。但是他更像真实世界中的超人。我们都知道,超人是个坐在办公室里,看上去最不起眼的,还有些书生气的平凡小白领,好像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那样。但是私底下,当他披上斗篷,这个世界就掌握在他手中了。
  莫言也是有斗篷的人,文字就是莫言的斗篷。高粱穗子织成的土地裹着猩红色的历史,白狗黑孩加上金色的红萝卜,这些颜色让他的斗篷那样绚烂夺目。而斗篷下面的莫言,平时又能把自己掩藏得极其到位,让人一点都看不出他曾经飞翔过。
  (作者系世界新闻报记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著名节目主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算不算沙发?很激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过去的乌托邦与失落的现代性
——对《白鹿原》、《废都》、《丰乳肥臀》的一个特例性比较分析
王韬 葛红兵

   90年代中国人似乎无可置疑地陷入了一种进退维谷之境。一方面对现代性的追求、历史脚步的前行与进化使人们不断失去对传统的记忆,传统的生命理想和道德理念被虚无主义的景象替代了,人们处于前所未有的无归属感和荒谬感之中。另一方面人们又不能放弃对现代性的追求,现代化使劳动过程愈加合理化和机械化,它以无与伦比的加速度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换而言之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本世纪末年的中国人是矛盾的、焦虑的。中国本世纪初的激进的全盘否定传统对西方式的现代化充满信心的新文化运动已经成为历史往事,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运动留给世纪末中国人不仅仅是现代化的现实还同时是现代化的后遗症。90年代的小说就处干这种二者皆有的困境氛围中。

    一、 20世纪土半叶中国的现代化与《白鹿原》

  20世纪初叶的中国人已强烈意识到了现代化的重要性。如果说晚清改良派意识到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性,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者则更进一步认识到现代化应该是文化上的总体的现代化。然而在加世纪的上半叶,清政府的后继者们皆无力筹划或发展当时已出现的各种各样和零散存在的现代化因素,四分五裂的地方分权,中央政治的阴暗与朽落使得现代化成了一个不断招摇却怎么也不会来临的戈多。


  这段历史在90年代受到作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这段历史作出思考和价值重估的诸名作品中,陈忠实的《白鹿原》可以说是最富干代表性的。陈忠实在小说扉页上题下的巴尔扎克的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正体现了他想将白鹿原当成中国半个世纪缩影的雄心壮志。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天下一统局面的瓦解,必然造成传统国家的分崩和衰落。我们在《白鹿原》中可以看到,本世纪初分裂和缺乏有力的全国领导的现象,使得地方政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书中的滋水县为例,县,这种地方历史和地方习俗的传统堡垒,己不再能担负起中央和地方利益的交汇点与平衡器的职能。书中县长频频的被撤被换,文官在武装军人面前的软弱无能,使得农村社会不得不对非正统的强权人物,如军阀,土匪相妥协。书中描写的官场格局的变化,地方精英势力的兴替,以及政党集团在政府中地位的起落,都给白鹿原的地方生活结构带来重要的,然而多半是不稳定的影响。如此,也就有了白鹿原的圣人朱先生对原上的官方代表田福贤的那句话,"你的白鹿原成了鳌子了。"的确,一切传统的禁忌都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岳维山、田福贤之类除了滥施淫威就一无所长之辈的放纵。


    白嘉轩、朱先生那种中国传统乡村精英的坚守操待,"耕读传家"的意识形态,也受到了时代政治生活中条件变化的根本性挑战。在社会变革发生之前,他们的地位是牢固的,其权威性来自坚不可摧的意识形态基础和长期积累起来的历史先例,但是现在它的基础丧失了。自然《白鹿原》对20世纪上半叶的政府无能、社会颓败的大加挞伐是正确的,但这部小说给予我们的却是一段被割裂的历史,从书中我们无法看出中国传统体制的退化的必然性,更看不出中国堕人深渊之中不仅仅是作为历史结局还作为新历史的开始所拥有的一切属性,而是相反它让我们看到,旧政治秩序的高度稳定和伦理公正是在本世纪初的某一夜之间骤然失落的,作者为此而深感憾恨。


  小说中鹿子霖家的老太爷渴望后代子孙金傍题名,为官为宦的遗愿,在20世纪已不可能再有实现的机会。封建社会制度化的教育与做官之间的联系在本世纪初被彻底切断。有科举功名的精英分子,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遭到了铲除,书院和私塾也被新式学校所取代。如白鹿镇的头一所新制学校落成后,私塾里坐馆的徐先生就此失业。同徉,朱先生的白鹿书院不久也宣告关闭。但在陈忠实笔下,白鹿书院非但轻有就此失去魅力,反而在乱世中成为了。全中国最宜人的一块地方",放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令人心醉神迷的光彩,"在酷热喧嚣的伏夭独辟出一方清爽宜人的乐土福地。"书中对传统儒家学说的留恋,以及对这种意识形态渗透民间程度的描述,都对是否该淘汰中国原有的教化理想表示出极大的怀疑。同时,作者也认为新的教育体制并未能实现改革者们过高的期望,反而显得不切实际。尽管作者对鹿兆鹏、白灵等新一代精英的行为做出了道义上的肯定,但这种肯定的价值取向却是以儒家精神为其基础的。


  家庭和血缘关系有一切理由能构成研究本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第一主题。《白鹿原》也是通过白、鹿两个家庭的兴衰沉浮来组织整部小说结构的。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野的白嘉轩,还是在朝的田福贤、鹿子霖,他们都认定"家事重要",相关的说教来自四面八方,强化家庭控制的惯例也各式各样。白嘉轩屏攻对里妊以德报饥都接杂着家庭宗族的理由:作为族长他严格履行着祭典仪式,以祠堂和乡约条文维持着氏族的统治,与官方权力相伉衡。而田福贤对付农协三十六兄弟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以家庭的力量熄灭了鹿兆鹏,黑娃刮起的"风搅雪"。作为行为因子的个人主义在白鹿村或者说在中国都是极其软弱的,权威归属于家长,家庭的牢固团结超过了一切考虑。这种社会现状一般只鼓励人们在本地社区内向上爬,而不是向外流。白嘉轩对自己子女前途的态度正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书中也写出了浪漫爱情相联系的个人主义理想正在形成,鹿兆鹏与白灵是一例,他们的个人主义精神与一种新的权威归属——共产党组织结合到了一起。但更值得一提的却是白孝文的例子。白孝文由干缺乏父亲那种通过正当途径使性欲得到充分满足的经历,没有经受住田小娥的性诱惑,几乎使自己遭到彻底的毁灭,但也因此不自觉地挣脱了家庭的枷锁。在中国的社会中,由干不与家庭相关联或不以家庭为模式的权威的缺乏,白孝文心中那种以家庭为基础的忠诚结构一旦解体后,就再没有任何拘束了,他就此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白孝文所说的"谁不走出这原谁一辈子没出息",正是他认识到出外远游比老守田园是更有益的人生之路,白孝文实际上因"原罪"而得益,从此比他父亲更成功。白孝文与鹿兆鹏、白灵,以及最终放弃个人主义重新阪依传统道德的黑娃。形成了一组极有趣的对比强大的反差。但这几个人中鹿兆鹏生死不明,白灵与黑娃含冤而死,只有白孝文通过卑劣手段获得了成功的结局,正表示了陈忠实对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的个人主义的否定,尽管他对以男性家长所代表的家庭对个人的控制表示了强烈的反感,但他最终还是情愿选择"慎独"这种保守的濡家准则,而放弃个人主义的冒险精神。


  "房要小,地要少,养个黄牛慢慢搞","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摧命鬼",朱先生这些倍受作者自己推崇的喻世明言,分明表现了传统濡家精神对积极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需要的根本缺乏。然而,现代化的吸引力正在干它在物质生产方面所具备的无可争议的能力,毕竟清心寡欲的人是为数不多的,人的物质欲求是一经打开就永远不可能合上的潘多拉盒子。陈忠实通过白嘉轩等农人之口,明显地怀念前现代社会那种能够满足百姓福利的轻谣薄赋政策,这种政策与长期受到尊崇的濡家目标是相吻合的,国家对经济的有限干预和满足大多数家庭利益的低额税收,的确是维持现状的理想方法,也收到过太平昌盛的治效。但国家也因此丧失了延伸政府权力并扩大职能的机会,丧失了从分散而地方化的消费中将资源征集起来的机会,丧失了促进城市化并加强城市部门对乡村旅加影响寒现现代化的机会。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各个民族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传统的社会模式一无例外地将遭到破坏,也正是因此现:犯化会遭到传统势力的反抗。然而,任何一个民族一旦和它相遇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退回到从前的状态,所以古往今来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们总是具有一种拒斥又接受的双重态度,书中无法补缀完全的石刻乡约正寄予着陈忠实这种进退两难的悲凉心境。

    二、《废都》与现代城市文明

  在典型的传统社会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上,都是农村支配城市。中国直到20年代,发生在城市的改革才第一次意味着建立新的组织而非削弱旧的组织。塞缪尔·P·亨廷顿曾说道:"现代化带来的一个至关重要政治后果便是城乡差距"。建国后迄今,中国农村社会随着城市出现的新事物日趋隔膜,与城市的联系变得松弛,城乡的差别扩大了。城乡从此变为两个不同的民族,彼此之间形成了格格不人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在才智上的优越感和对落后农民的蔑视感,与乡村老百姓在道德上优越感和对城市骗子的妒忌感,是半斤对八两"。正如波德莱尔所说的:"自然是丑的,我宁可要我所幻想的怪物,也不要那些肯定使人感到厌烦琐碎的东西"。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辉煌成果,我们的现代城市是令人自豪的。在那里,劳动分工的加剧和经济个人主义的兴起都体现着现代化特征。同时,如我们所知,在文化艺术上城市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的观众。故此,城市在当前国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远远是乡村所不可企及的,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发展才是衡量现代化的尺度。到一个大城市去获得成功,已成了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的朝圣。然而,贾平凹那部鼎鼎大名的小说《废都》,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反城市文明的倾向。


  表述时代与社会对人的影响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对当代中国尤其如此。《废都》的背景环境尽管是中国的"废都"——古城西安.但贾平凹的意图却是对中国城市生活曲、的趋势进行探讨。贾平凹在此书中并不是以普通市民的视角来观察事物的,他把重点放在了以庄之蝶为代表的文化人对事物的反应上。书中周敏和唐宛儿初到西安,孟云房就如同说《红楼梦》的"护官符"一样,介绍了庄之蝶等四大名人,但这四大名人与其说是现代城市中的精英分子,倒不如说是几个硕果仅存的文化的保存者和收藏家。四人中对传统文化感触最深的自然非庄之蝶莫属,传统文化对干他来说绝不是汪希眠、阮之非等人用来达到实利的手段,而是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从庄之蝶那种动辄被动逃避的处世行为来看,他并不具备现代城市人那种能适应所处环境变化的转换性人格。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就如同中国古代所有的神秘主义知识分子一样,不断将自我虚无化,造成与现代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断裂。就象马克思·韦伯所说的:"这种与现世断裂的态度,即便不完全扬弃行动,至少也将行动减低到最小的程度,因为这是考验遁世者的神宠状态的唯一可能的方式,并且也唯有这样才有可能证明他不受俗世的干扰"。


  当然,庄之蝶并未完全沉浸在神秘主义者所特有的无对象的梢神快感之中,他除了寻求对传统文化的神迷之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城市人思维的影响,这一点完全体现在他所说的对"破缺"的需要上。"破缺"是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想中的术语,庄之蝶需要"破缺"即意味着他对远离沮死的平衡态,减低孤立系统的对称性的渴望。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谈到平衡,如生态平衡,综合经济平衡等等,这与耗散结构理论中讲的平衡不是一回事。在耗散结构理论中,平衡态是指孤立系统保持相当长时间之后形成的一种静止状态,它不随时间而变化。与外界没有联系,整个系统呈现出均一单一的特点,是一种"死"的,混乱无序的状态。对称性则是指事物的某种属性经过一定的变换仍保持不变的性质。一般来说,系统的对称性越高,有序度越低。而开放系统则不然,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大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系统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达到有序状态是促进系统演化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打破僵死的平衡态,打破无序,使系统的对称出现"破缺",这种典型的现代思维方式与传统神秘主义"无为"的冥想是大相径庭的,必然在庄之蝶心中产生出尖锐的矛盾和痛苦,他渴望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罪恶来寻求心神状态的至福,但又想从开放的现代城市中获得他所想要的"破缺"。


  庄之蝶对"破缺"的寻求主要表现在与唐宛儿、柳月等人的性关系上.正是这些想在城市中获取成功的女人给他输入了负嫡流,使他暂时远离了僵死的平衡态。庄之蝶为此对唐宛儿感激地说道;"我重新感到自己又是个男人了,心里有了涌动不已的激情,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完"。可是,他最终和这些女人都走向了毁灭。正象柳月所说的:"是你把我,把唐宛儿都创造成一个新人,使我们产生了新生活的勇气和自信,但你最后却又把我们毁灭了!而你在毁灭我们的过程中,你也毁灭了你"。这一切庄之蝶都归罪于瞬息万变的城市,他希望维系住与所有情妇的关系,在心理上把这种关系转换成了水恒不变的有机整体。为此他不惜拆散柳月和赵京五,让她嫁给市长的残废儿子,以避免这种关系会遭受哪怕是十分微小的破坏。庄之蝶在心理上完全象个传统人那样期待着这种关系的连续性,不愿承认变化的可能性,更不愿相信变化的可取性。然而,现代人愈益依靠的是具有普遍性而非个性的价值观,庄之蝶所想维持的关系必将遭到无情的破坏。现代城市成就了庄之蝶,给了他这些女人的爱,但最后又夺回了一切,无情地驱逐。


  《废都》尖锐地针贬和讽刺了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城市中的流弊,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拾破烂老者的民谣中。这位拾垃圾的老者对自己的时代十分着迷,从他的民谣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到现代城市中的许多消极特征,这使人感到要把现代城市变成一只道德上纯洁高尚的天鹅,同时又要让他生下金蛋来实在是件很棘手的事。但《废都》在批判了卖淫,吸毒,专横,腐败等许多城市流行病之后,价值的天平却向正不断在新城区面前消逝的古城倾斜了过去,这一点从他对城市名称的选择上就可见端倪。贾平凹有意识的不分清新城与古都的界限,如同庄之蝶那位人鬼不分的岳母一样,也正表现了他对环境所持的非变化的看法,以及对传统的迷恋。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城乡之间被一条鸿沟截然划开的问题,并未变得十分明显,中国古代城市没有变为吸引穷人又吸引富人的磁石,只是不惜牺牲现实取得象征的意义,使得城中居民感到应当服从秩序,与外界和谐相处。贾平凹之所以对不断逝去的古城表现出过于浓郁的伤感,正在于他不相信现代城市人对外界环境必要的改变是一种理性行为。


  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批判和否定也表现在"上帝无言,百鬼挣拧"这句反复出现的话上。上帝作为一切存在的永恒原型的完美化身,作为唯一的神圣总体,使得人们将自然与社会环境看作是给定的,是奉神的意旨缔造的,而改变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社会秩序,不仅是徒劳的而且是读神的。这正是这句话的含意所在,也是书中那头有哲学头脑的牛不断反当出来的思想的核心。在上帝的眼睛里,城市不是智慧和文明的产物,而是偷猎者设置的暗灯,在茫茫黑夜里吸引猎物自投罗网,即使超然如庄之蝶和牛哲学家也不能幸免于最终的毁灭。


  正如书中的主人公庄之蝶一样,作为一个传统文明收藏者的贾平凹在现代城市中痛苦地目睹着传统的沉没,他的眼前没有通向未来的道路,只有无意义的虚空。在这种两难处境里,他的《废都》"就象一个人爬到沉船的顶端随着船骸漂流,他在那里有一个机会发出求救的信号"。

    三、《丰乳肥臀》-——大地女神脚下的文明危机

  现代中国象一部巨大的奇书,召唤着作家们去破译、解读、和继续创作,继《废都》、《白鹿原》之后的《丰乳肥臀》,以更加恢宏的气魄描绘了整个20世纪中国传统社会的擅变,并指出正是这种嫂变引起了大地女神脚下的文明危机。


  根据古希腊大地女神盖雅的神话,我们的地球本身即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人类与大地女神盖雅血肉相连,危害盖雅者必然危害自己。故此我们必然要先敬爱大地女神盖雅,然后才能谈到对宇宙主宰的信仰。19世纪赫胥黎的"天演论"将自然界物竟天择,弱肉强食的现象称为"宇宙秩序",亦即"天道"。这部著作的思想观点对中国的改良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们,起到过震聋发馈的作用,对形成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决裂的分水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从现代生态学的知识来看,此说却似乎失之偏颇。因为"天道"的真义,现在被认为是物类基于造物主所赋予的共同意识,而营造出的一个合作共生和生态平衡的系统。动物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弱肉强食",只不过是这个共生系统上的一个环节而已,同植物摄取动物废料来维生的道理并无二致当人类受到自私的贪欲驱使,违背合作共生原理而从事单方面的砍伐杀戮,更有甚者将动物本能的弱肉强食应用干人类社会时,"天道"便遭破坏,共生系统被打乱,生态循环失衡,人类丧失了生命的整体性及其与宇宙的联系。


  《丰乳肥臀》一书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生存竞争思维模式进行了激烈批判,塑造了一个既是苦难深重的祖国母亲,又是倍受蹂晌的大地女神的象征人物——上官鲁氏,指出正是她那群不肖儿女们无休无止的杀戮争战,栽害着她的生命,让她颠沛流离,无家可归。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莫言除了肯定保卫家园的战争之外,将其他战争都斥之为是受弱肉强食思维驱使下对母亲,对大地犯下的罪行。故此土生土长的司马库成为了一个在战争,胜利,失败,流放与思乡中受到崇敬的英雄,而鲁立人所代表的共产党军队却成了一股伪善的异己力量。抗战胜利后,司马库回乡驱逐鲁立人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而鲁立人卷土重来却是一场莫大的灾难。在这个问题上,莫言的观点显然是不免有误。抗日战争对中国的政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八年抗战使国民党政府为代表的社会整合与政治结构遭到了巨大的毁坏,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加强了波此间的认同,空前高涨的民族主义增进了平等意识,这一切使战后任何想在中国保留特权的作法都成为不可能,也使得抱残守阀的国民党恨本无法在解放战争中,同远比它富干活力的共产党重新进行竞争。《丰乳肥臀》并未写出司马库失败的历史必然性,却在反道德的语言下对这位英雄进行了道德的肯定。书中司马库对儿子司马粮有这样几句训诫:"要做恶人就得铁石心肠,杀人不眨眼。要做善人就得走路也要低着头,别踩死蚂蚁。最不要的是做蝙蝠,说鸟不是鸟,说兽不是兽"。这种要么全赢,要么干脆全输的思路,依然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种政治与道德混为一谈的思维模式。就此看来,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依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位意大利人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将政治与道德区分开来,使政治被理解为是一种向道德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相反。


  新中国成立后,战火与硝烟平熄了下去,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人们不但把无情的优胜劣败法则加诸到共同生活的同胞身上,对待大自然也采取了同样的态度,社会达尔文主义真正给母亲和大地带来了新的伤害。1959年到1962年的饥荒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悲剧之一,据人口统计分析,三年自然灾害中有两千万人直接或间接地死于饥饿。《丰乳肥臀》的第五章尖锐地指出,这段饿殍遍野的历史是天灾,更是人祸。正是过早刮起的"共产风"造成的社会混乱,失败的大跃进造成的巨大经济浪费,连同1959年恶劣的气候共同导致了这场灾难。书中上官鲁氏呕吐偷来的豆子来喂养儿女的情节,正象征着乳汁干涸的大地女神为人类后代的生存做出的最后挣扎。但浩劫终于过去后,莫言却认为大地女神在新的时代里,遇上了比战争、动乱更可怕的灾难——现代城市文明。《丰乳肥臀》一书从开篇就对征服自然的现代文明抱有恶感,这一点从司马家族对胶济铁路的态度上就可看出,莫言笔下胶济铁路意味着现代文明对大地女神的戕害。而当一座新兴的城市——大栏市,在自然中平地而起后,大地女神便简直是无家可归了,书中被迫搬到古塔前居住的上官鲁氏再次受到驱逐.当她死后甚至连下葬的地方都没有等情节,象征了现代城市文明对大自然的步步进逼和蚕食。小说认为现代人尤其现代城市人将人类征服自然视为"天道",不明物类合作的天理,出于一己私欲涸泽而渔,正如鲁胜利之流妄想用鸵鸟、锦鸡、孔雀混合交配出凤凰来一样。然而,正如尼采曾说过的一个抽象的公式:"存在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又是不合理的,而且两者都有同等的权利"。现代城市真的只能给大地女神带来戕害吗?莫言对现代城市的批判乃至否定无疑是只看到了矛盾的一面。另一面如何可见上文,毋庸赘述。毕竟莫言自己也没把鸟儿韩那15年茹毛饮血的日子,当成是人类最美好的生存状态,他所认为的乌托邦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前现代社会。


  《丰乳肥臀》对20世纪中国在生命竞争思维模式指导下的现l创七变革之路的否定,也体现在上官金童这个无能无用的儿子身上。上官鲁氏与瑞典牧师马洛亚的欢爱烤和正象征着本世纪中西文化的结合,这种结合带给了上官鲁氏企盼已久的儿子。大地女神在这个儿子身上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因为他既是古老文化的延续,更是现代文明的产儿。为了这个儿子的成长,母亲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乳汁和鲜血,用生命呵护着他,不使他受到外界风霜刀剑的伤害。不幸的是这个儿子却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婴儿,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对乳汁的依赖,正象征着中西文化结合的失败。大地女神的辛劳只不过是"养活了一个一辈子吊在女人奶头上的窝囊废"。正是这个没用的儿子给了母亲最大的悲哀,这意味着一个世纪的苦难和努力都白白付诸了东流,也意味着以生存竞争为主要模式的西方文化非但不能给大地女神带来希望与生机,反而无情地摧残了她的生命。在另一层意义上,上官金童对乳房与乳汁的迷恋,也象征着对混沌未开的人类童年阶段,这个在大地女神怀抱中的过去的乌托邦的留恋。上官金童身上表现出的不想长大成熟的心理,也正说明了自己对现代化之路的反感和对前现代社会的留恋。上官金童说;"我为什么要活到七十岁呢了我为什么不在七岁前死去呢了"的确,假如我们在厉史上把17世纪作为一条分界线,那么在这条分界线之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中国争个高低。无奈的是,当中国必须向旧世界告别,并踏上现代变革之路时,却象上官金童断奶一样困难,难以发挥潜力去缔造一个有足够力量来调集资源和采取协调行动的强大国家。


  我们的确正处于地球村时代,整个世界业已缩小为一个村庄。地球村时代的两个根本特征是:l、人类已经清晰地形成对干地球村整体的家园意识;2、人类的力量相对干地球来说已经强大到足以决定后者命运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类再盲目而任性地行动,结局必然是毁灭性的,人类只能别无选择地成为家园的守护者。然而,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格局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君主利益冲突的阶段;2、民族国家利益冲突的阶段;3、意识形态冲突的阶段:1、不同文明冲突的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尽可包括在本世纪一百年的厉史中。然而,《丰乳肥臀》一书并未考虑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潮流一箱情愿地否定曾推动中国从前现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进化论思维模式。其结果非但不是走向超越,而是象上官金童那样迷恋人类的童年阶段,迷恋过去的乌托邦。


    《白鹿原》、《废都》、《丰乳肥臀》这三部小说都表现出对中国20世纪现代化的否定和对未受现代文明侵扰的前现代社会的留恋。然而已经逝去的传统就象过去了的日子一样毕竟不可能复生了,否定现代文明而指向过去的乌托邦,也定会陷入无奈的进退维谷的境地中。


  载《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1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哇,真的值得庆贺,本来老舍有缘问鼎诺贝尔奖的,可是提名时他已经去世。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