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飞哥 于 2012-10-1 17:25 编辑
童年趣事
节日的菜场,人头攒动,几乎挪不开脚,靠近西头的水产品的摊位更是人挤人,黑压压的一片。
一位老表,拿着一只朔料桶,里面盛了一些黄鳝,一看就是电瓶打的,野生的。40元一斤,一口价,而且卖的很火爆,一会就买完。
看着那黄鳝,不觉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起儿时抓黄鳝的一些趣事。
虽说从小生活在农村,毕竟家里没有田地(当时令人羡慕的非农业户口,如今农转非容易,反过来就不易了)两个多月的暑假显得很清闲,而抓黄鳝也成了假期的必修课。
农村晚稻不插立秋秧(据说哪怕隔一个时辰,稻谷收成相差很大),插过秧的水稻田里黄鳝很多,中午的太阳很毒,父母一般不让出门,等父母午休过后一去上班,我也就立马行动起来。
拿了一只蛇皮袋,去田间抓黄鳝。白天黄鳝都呆在田间洞里(自己打造巢穴),沿着田埂仔细观察,黄鳝的洞口一般有两个,一进一出,狡兔三窟(遇上狡猾的如同地道战,让你防不胜防)。
白天我们都是徒手抓黄鳝,不像现在用电瓶打,看见一个洞口,不急于采取行动,留意另一个出口在何方,一旦确定,立马采取行动。通常用右手握住拳头,沿着洞口小心翼翼的推进,眼睛密切注视另一个洞口的变化,一旦黄鳝尾巴露出,迅速左手堵住退路,两只手配合在洞里抓住黄鳝;通常大拇指与食指就能掐住,田里水少也可洞外抓黄鳝,水深那就相当于放虎归山,浑水摸鱼可以,抓黄鳝就不行。之所以开始用拳头而不用手指,一则给黄鳝产生威慑作用,庞然大物来了,二则避免母黄鳝咬人,有点疼。记得一次我手指刚伸进去,就被黄鳝咬住了,吓得我赶紧抽出手来,一条黄鳝被我从这个田埂甩到另一个田埂。
抓黄鳝的过程,也容易损害秧苗,有时洞穴一两米长,过后都要扶正秧苗,尽管如此,遇上不自觉的,我们也跟着挨骂(生产小队长),那时候田间的黄鳝很多,它们擅长打洞,以至于一些田里保存不了水,黄鳝喜欢群居,一个田里有的话就很多,要么没有。逮捕率不是很高,通常50%就不错了,对于逃脱分子一般晚上进行围剿。
吃过晚饭,纳凉以后,黄鳝都要出洞找食物,这是你只要带上手电,捎上自制的专用工具(模仿钢丝钳,用竹片做成动力臂较长的钳子),有时与爸爸同行,有时独行侠,白天逃脱的黄鳝,晚上都会在附近活动,伸手就能捉,成功率达到90%,一个小时就能抓到4-5斤黄鳝,遇上小的,通常不要,预留让它长大。那时的价格比较便宜,才一元一斤,只是比猪肉贵一点,而且只是街上单位买一点,销路不行,大多数自给自足,家里的小水缸里从来不缺货。
只是后来家乡农田改造,种植棉花,黄鳝才少了些,退居小河小沟里,而此时的逮捕工具都是迷魂阵,电瓶,几乎毁灭性的扫荡,黄鳝因此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抬越高,而自己离开家乡回家的次数也少了许多,儿时的记忆依然那么清晰,就像不能忘记父母养育之恩一样,忘不了遥远的地方,还有养育我的那块土地。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