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970|回复: 26

彭泽蒸米粑的由来——杨梓镇红旗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0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杨梓女人 于 2012-9-20 21:06 编辑


b_large_xtCc_728b000214435c3f.jpg

b_large_RZaT_4025000192265c43.jpg

蒸米粑又叫仙米粑,这种民间美食起源于彭泽县杨梓镇红旗村,有着非常强的地域性。以前,除了彭泽,其它地方很难见到。(它作为早点广泛走进彭泽城乡的早餐店也还是近十来年的事)。

相传,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双方拼杀得昏天黑地,难解难分。相持日久,将疲兵乏,眼看谁也不能取胜,双方为休养士卒,曾一度订立“君子协定”:休战数月,在彭泽杨梓与鄱阳义门、至德青山桥三地交界处插红旗为界,双方互不侵犯(“红旗界”因此而得名)。朱元璋率部驻扎在红旗界的营盘山。他不愧是人中之杰。他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在日夜操练军队、养精蓄锐、等待战机的时间里,他苦苦思索影响作战的诸多不利因素。他认为战士们经常饿着肚子,长途奔袭作战,是久战不胜的主要原因。将士们所带干粮通常是饭团、炒米粉,在鄱阳湖作战,这些干粮遇水即坏。为此他找到当地老乡,希望能做出一种方便可口、水浸不坏的干粮。红旗界的巧妇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们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在甑里蒸熟,冷却晾干,磨成细米粉,再用开水调和揉匀,将米粉搓成一个个鸡蛋大的粉团,中间戳个洞,放入炒好的菜馅,封上口,上蒸笼蒸透。这个类似汤圆状的最早的蒸米粑就做成了。它越嚼越甜,粑内包有新鲜的菜馅,因而非常可口。它最大的特点是不怕水浸,不易发馊,十天半月都不会坏。平时作战带上它非常方便,一顿吃上两个就饱了。将士们吃了蒸米粑,作战时如有仙人相助,故此,朱元璋又将这种食粮称之为“仙米粑”。困扰朱元璋的问题,就这样被红旗界的村妇们解决了。说起来,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建立大明王朝,也少不了蒸米粑的一份功劳。

从类似汤圆的米粑演变成现在的蒸米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外形上,人们后来逐渐改为将米粉团用十指慢慢捏成碗状薄片,包上馅,做成半月形。这样的蒸米粑皮薄馅多,比以前的更可口。粑馅的原料现在也很讲究。主料一般是选用一种或两种时令蔬菜如豆角、大白菜、萝卜、芥菜,配上小山竹笋干、香菇丁、粉丝、豆腐、小河虾、猪肉等。制作粑馅时,先将主料细切成丝,用植物油或猪油将之炒至半熟,然后加入适量的葱、蒜、姜、酱油、味精、食盐、辣椒粉等佐料即成。上笼前,笼底用芭蕉叶或粽叶铺垫,并在一个个粑之间隔上小块叶片,这样蒸出的粑不相互粘连,且有股淡淡的清香。少数地方,如彭泽天红、太平、定山等地多以圆形粑为主,还有地方仍保留着当年的制作方法,即将米粉团戳上洞,包上馅搓成汤圆状。

数百年来,杨梓人每逢孩子百日、周岁、老人寿诞、逢年过节都要做蒸米粑,好友相聚、贵客上门也常用蒸米粑来款待客人。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杨梓蒸米粑这种传统美食已走出深闺,不但风靡彭泽广大城乡,在全国其他许多地方常常能看见它的身影,而且,随着走出国门的彭泽人的不断增多,蒸米粑这种民间小吃也被带到了国外。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9-20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杨梓的才子、才女就是多{:1_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0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最爱的早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0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蒸米粑是不是源于彭泽县杨梓镇红旗村,有待考究可这蒸米粑做的漂亮{:1_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0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好想吃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0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看到蒸米粑,就想杨梓的家。楼主的这篇文字写得好,通俗,流利,易懂,值得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马垱餐馆里的蒸米粑也好吃{:1_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0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我突然发现自己好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0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有历史考证,我会相信起源于红旗界村。不过彭泽县城的蒸米粑做得不是与时具进而是与时具退,商家为了省料,做得越来越小,皮也越来越簿,还是乡村做的好吃,你们还没吃过杨梓邻乡安微东至青山乡人做的蒸米粑吧,那更是另一种风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宿迁
{:1_249:}快过节了,蒸米粑,我的所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