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农作物秸秆烟雾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悬浮颗粒物污染:随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大于5微米的尘粒易被上呼吸道阻留,形成慢性炎症;小于5微米的尘粒进入上呼吸道,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影响肺换气功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升高。目前我国城市地区的肺癌死亡率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大气污染加剧是主要原因。例如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发生的烟雾事件,大气种悬浮颗粒物的含量比平时高5倍,引起居民死亡率激增,4天内较同期死亡人数增加4000余人。由此可见,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突然增高,对人类健康能造成急性危害,对患有心肺疾病的老人和儿童威胁更大。
氮氧化物:秸秆燃烧时,可使空气中的氮与氧发生反应,形成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较轻,主要侵入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及肺泡。当氮氧化物进入肺泡后,因肺泡的表面湿度增加,反应加快,在肺泡内约可阻留80%,一部分变为四氧化二氮。四氧化二氮与二氧化氮均能与呼吸道粘膜的水分作用生成亚硝酸与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从而增加毛细血管及肺泡壁的通透性,引起肺水肿。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还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可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高浓度的一氧化氮亦可使
血液中的氧和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当污染以二氧化氮为主时,对肺的损害比较明显,严重时可出现以肺水肿为主的病变。而当混合气体中有大量一氧化氮时,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就占优势,此时中毒发展迅速,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损害症状。
一氧化碳:秸秆不完全燃烧形成的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能与血液中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血液外的肌红蛋白和含二价铁的细胞呼吸酶等形成可逆性结合。高浓度一氧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者常出现脉弱,呼吸变慢等反应,最后衰竭致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衰弱症状。近年来,动物试验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长期生活在低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的心血管病人,能促使血液中的类脂质和胆固醇在血管中沉积,使病情恶化。
此外,烟雾还可产生二氧化碳、甲醛等。这些有害物质会使人感到呼吸困难及产生流泪等症状。在烟雾形成时,建议人们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以防止浓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