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5-20 14:11 编辑
蜀游纪事:
“天下文章出四川”,四川文章在眉山!
从成都到眉山80来公里,一路翠绿欲滴。车下高速,迎面便见 “千载诗书城”巨制广告!
漂亮的导游小姐,一路吹风:“大家好!我来介绍一下:讲得好:你们顺手拍反手。讲不好:反手打顺手。到我们乐山来,一是看人,二是看景!有这样随口溜!到北京看砖头、到上海看人头、到海南看鸡头、到东北看块头,到广东看车头、到云南看石头、到西安看坟头、到四川看丫头。这丫头就是美女啊! 我们现在就去东坡镇。美女可多啊,帅哥也不少,苏轼可是个大帅哥!更有才气。
他是世界上100位伟人之一,中国三个!一是孔子。二是苏轼。是孙中山!苏轼的出生地,就是三苏祠。
三苏父子同登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奇迹,也是世界之最。曹操三父子,法国大仲马父子文学成就很高,难以相比。三苏祠里面保存了很多真迹,非常好看!好了:前面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三苏祠。”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是朱德的赞颂。
来到三苏祠,便见醒目一幅对联
古往今来,三苏祠是块圣地!您看门联“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大门两侧,青瓦红墙,古色古香。一入祠门,两株银杏,中间一块大石上,标着:眉州第一树。
抬头望去,神圣的门楼,赫然在眼。来到离大门十多米开外的地方,驻足观望,飞檐的歇山顶,雄伟立柱墙门,正匾系清家何绍基所题,“三苏祠”
踏入大门,如同书斋庭园,亲切可爱,显示主人的平易近人,淡薄名利,来到绿树簇拥的前厅,从格局上看,乃三开间古建筑,与其说是厅,不如说是复式门廊。两侧的耳房,陈列了历代御碑,中有南宋孝宗御碑:抚碑细读,依稀可见:“雄视百代!一代文章之宗”等语!!历史上三苏祠一直保护很好。即便民国蒋中正也立有《保护碑》!
穿过绿树成荫的庭园,走进正厅。厅中端坐着苏家三父子,身材高大,相貌清奇儒雅,长须拂胸,皆手执书卷,或细读,或冥思,或倾听,栩栩如生。原本热闹的游客一下子安静下来,静静瞻仰三位文豪!三苏父子。
苏轼苏澈在两侧。苏洵文章天下一流。有这样的儿子太自豪了!不仅是老泉的骄傲,也是川人的骄傲,更是国人的骄傲!
苏洵,号老泉,精通百家之说,下笔成文,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三字经》里说他“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且“学以致用。”
苏洵的《六国论》一文,总结了六国败亡的教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真是字字珠矶,一针见血。六国的败亡不在于秦而在于自已。
苏澈,官做到副宰相。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为哥哥所累,仕途曲折!他一生和哥哥东坡情谊深厚。苏轼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就是想念弟弟之作。
东坡盘陀坐像,眼视前方。胸中包罗万象,儒释道无所不通,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如果讲西方天才是达.芬奇!那东方天才就是苏东坡。苏轼自幼聪明过人,有书皆读!少年时便把名著《汉书》一字不漏地背诵,为加深记忆,还曾三次手抄《汉书》。相传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友人朱载上来访,朱随意从《汉书》中任取一册,随便举出某段开头一字,苏轼即能背出整段文字,朱一连换上几册,尽皆如此,不禁大为叹服。“天才,天才”!
苏轼开封应试殿试第一。宋仁宗阅览苏轼兄弟试卷后,高兴地对曹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可惜这只是张“空头支票”,不仅未兑现,反而害了苏轼,使其终生成为权臣迫害的对象 苏轼先任翰林学士,殿侍读学士,再做兵部和礼部尚书,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屡受打击,一贬再贬,官是越做越小,胸怀却越来越大。
苏东坡以蛟龙之才,困于鱼池,忍辱负重,尽最大努力为人民做事,留下了许多政绩。苏轼在杭州,没有沉湎于享乐当中,而是修建了著名的“苏堤”,与白居易的“白堤”齐名。东坡不仅是书法家。其寒食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而且是画家。成语“胸有成竹”就是他创造的。他喜欢竹,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居无竹。”水利,医药,烹调,酿酒皆能传世。故有 “蜀中多才子,东坡第一人”。
文坛盟主欧阳修曾惊叹不已,对人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世人用“凝练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概括三苏鲜明的特色。三苏不仅文章名垂千古,更关心国家命运,同情百姓疾苦。正因三苏的道德文章影响深远,后人便改三苏故居改为“祠”。
告别三苏祠,我又吟起东坡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