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16|回复: 13

成都杜甫草堂感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5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5-16 05:37 编辑

杜甫草堂就在眼前,让人激动,面对这座诗的圣地。草堂高高在上,有如日月之高悬!诗圣已成为我心中太阳,王安石说过:“诗中好句子已给杜甫写光了,通俗句子给白居易写完了。”在中国谁没读过杜诗,杜甫走出中国,面向世界,是诗界的骄傲,是华人的骄傲。
想到这些我倍感自豪,与李白相比,杜甫忧国忧民!李白飘然欲仙,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二人成为知已。杜甫称赞李白, “李白诗无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为人间的火种。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人超凡脱俗,圣人超凡入俗。仙家出世,李白一生作浪漫之行;圣人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中行走。 李白近道,故有仙灵之气,得天人之妙相;杜甫入儒,得儒家浩然正气,两人殊途同归。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国家不幸诗人幸”楚国之乱造就屈原,安史之乱成就杜甫。子美一生难以得志,铸成就了辉煌的诗篇,“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心报国,报效无门!长安应试,恰逢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阻挡贤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难以实现!
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恰逢世交故友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市市长,严武爱才,表奏杜甫校工部员外郎,赐荣誉勋章绯鱼袋。诗人始有安身之处。严武爱才,一次酒后作乐,子美喝得醉眼惺忪,一只脚踩在凳子上,笑指严武,“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宰相严挺之的儿子”,严武反笑,“你不就是杜审言的孙子”!严武这位“省委书记,成都市长”并不介意。 后来严武得病死去,杜甫失去依靠! 再度飘泊,最终病死在湘江上。
来到“草堂”的正门,一条河水绕门而过!逍想:当年杜甫:远眺岷山雪山,近观东吴之船的景象。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地。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之联,便是当年的写真,  五代时诗人韦庄,寻找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建草堂以纪念杜甫!来到草堂,凝视眼前之景,倍感亲切,“杜甫草堂:醒目大字映人眼帘,步入大门!
数株大榕事耸立在古石桥边,映入眼帘的满园苍松翠柏,小径两旁是花的世界,绿的海洋,草堂掩映在绿色之中,与周围融成一片,与大地紧密相连,我深深的感到,诗人植根于人民心中的奥秘。体会到杜甫与王候本质上的区别。这不仅从古朴的草堂中体会出,更多的可从其中的对联中读出“锦水春水君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自古到今,来瞻仰杜甫的从未中断,特别是人日这天,正月初七,成都百姓更是扶老携幼,潮涌而来! 杜甫至所以深受人民爱戴,因他根源于人民之中。想到这里,我疾步向前,跨越诗石桥,来到 “诗史堂”
步入诗史堂,这一草堂的中心,因杜史素有诗史之称, “以诗证史,以诗补史”,故称诗史堂,  厅堂中央,安放着杜甫半身铜像。两侧有朱德之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凝望着诗圣雕塑,从那微收的眉宇,深沉的目光,冷峻的嘴角,拈须沉思的神态,读出杜甫拳拳赤子之心。为此我弯下笔直的腰背。深深的三鞠躬,啊,杜甫是多么伟大,仰之弥高,再注视着诗圣两侧,有宋代诗人,黄庭坚,陆游的陪祀像。两人都自称是杜甫的学生,立志于继承其风格。“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草代两圣贤”。杜公千古不朽,得黄陆两人衣钵相传。足以告慰!
步出诗史堂,有小溪绕环草堂,中有石桥勾连相接,上有“水槛”横跨小溪过了小桥,“柴门”迎面相接。当年杜甫在此散步,纵酒而吟诗,与田夫野老闲聊亲密无间,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眼前所建,正是杜诗 “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旧景。人去物非事事非,让人伤感!
“柴门”楹柱上悬挂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有人说过:杜甫在历史上,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尊敬,杜甫是惟一受到时间的后移,不断升值的第一人!今天我不远千里来到成都,来到草堂,也加入瞻仰的行列!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这不是对杜甫最好的评价嘛。
遥想当年! 杜甫在此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之地。行吟于草堂,吟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多么美妙的诗句,令人拍案叫绝。”生活在“浣花溪畔,寄情于自然风光里。我踱步于草堂,不由吟起千家诗中的杜诗: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是在诗中,在画中,还是在现实里。是美的田圆园生活。
然而:1200多年前,一阵大风把茅屋吹破,诗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一直令人感动不已!踏步茅屋"踪迹,引发人们无穷的怀念。众人在此摄影留念,留影永存!足以证明杜甫永存人民心中。
杜诗的儒家思想,在这里尽情发挥!忧国忧民的精神。永为人们所称赞。杜甫逝后受到、韩愈、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宋朝理学确保了杜甫圣人的地位!古往今来诗人数之不尽,而子美为什么能成为诗坛领袖。流落于饥寒之中,终身不得志。却一粥一饭未尝忘记国家和人民!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文天祥以杜诗为精神支柱,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说道:“凡是我所以想要说的,子美却早在数百年前已替我说过了!”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鲁迅评价过杜甫,“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杜甫只所以成为诗圣,除了他的思想,还在于他的艺术:凡人作诗,一句话只说一件事情,或两件事,杜诗一句便可说三件,四件,五件,凡人作诗,只说眼前的事,远不过几十里,杜诗一句便能百里,数千里,能说天下事,这正是他魅力所在之处!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便是杜诗的风格,有人说 杜诗是诗中《六经》,可见杜诗地位之高。
我伫立草堂之下,久久不忍离去,虽说草堂并不雄伟,甚至有些简朴,但他却高耸在我心中,古往今来,王候将相而今何在?而杜甫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杜诗万口相传:“不废江河万古流”!




2007061537717033.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5-18 07:35 编辑

游草堂感怀
曲径通幽叶未黄
胜日寻芳来草堂
老树浓荫映阶碧
红花吐艳绕案香
庐破犹思护大众
家贫不忘建庙堂
行踪欲觅少陵处
野草闲花犹自香
其二:
胜日寻芳上草堂
苍松古柏满庭芳
诗君来此寻春景
谁解诗人咏凤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诗词写的如此大气,感悟颇深,了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5-15 07:04 编辑

那年,自青城山回,专意绕道去草堂。杜甫在我心中是那样伟大。爱诗读诗写诗之人,必朝此宗师。更因为杜甫是儒家思想,我亦是此思想,师同文,我敬重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所以我有机会还会第二次再访草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5-15 16:23 编辑

多年前曾写过《草堂情思》,今天再写此篇,更能激动我对诗圣的怀念。
杜甫,怀着:“大丈夫必游四方之志"信念,游历山东,南下江南,去姑苏,上剡溪,到天姥山,  “开始”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十年的漫游,!杜甫领略,开怀浩吟:视野开阔,志在千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圣相会诗仙,举杯而歌;豪气冲天:“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盔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赋酬答杜甫:“醉别复几月?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路过看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_249:}{:1_249:}{:1_249:}{:1_244:}{:1_2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对兄长的渊博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老师你对文字对诗的热衷实在另我尤为感叹,从我对论坛较浅地了解,您期间一直不断地用文字分享着心情,用相机记录着你的人生,寻古迹诉史历,又以诗来陶冶情操。。。人得不忘学习,决定专注文学,常写后记,让读到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留下一段美好文字属于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_249:}{:1_249:}{:1_249:}{:1_249:}什么时候又去成都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