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33|回复: 19

有空多读书———转载同学——大男人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0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5-10 11:30 编辑

有空多读书
注:这是我一位同学所著,来源于知活,来源于现实,而浓缩于文艺!大男人之文风,笔法,确值得我学习,然而与我的笔法不同,我难学其法!同学提示我,一是要注意语言的精炼,二是写作是要注意,写其一点!这都是金玉良言。我对他说,你的从具体的,生活中入手,从细微处见功夫,有如西医看病,查病之病因,病理,再追查到器官组织上,我再如中医的宏观,从阴阳互化,从对立统一,从寒热虚实上入手,我们是异途同归,我学不了您的啊,您也难学我的,到底那个好,一样的吧,不过你的优点,值得学习


我爷爷是地主,他是一个小地主,确切地说我爷爷是一个没读过书的小地主。大爷去世后祖业和田产就传到了我爷爷手上。没读过书的爷爷去收租常收到一些欠条回家,有时二百斤的稻租到第二年就变成了一百来斤。原因是我爷爷不识字,他不认识大写的一字和二字。偏偏我爷爷又心善,从不与人计较,祖业渐渐地有些守不住了。守不住祖业的爷爷渐渐地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是,爷爷决定送我父亲读书。爷爷说,无论如何,家里也要有个读书的人,起码要有个认识字条子的人。

我父亲天生不是读书的料,父亲说他不是不愿读书,他在读书这方面没悟性。读了三年书的父亲连一本“人之初”怎么也没法完整地背诵下来,就连“牛角挂贤书”这句话在先生面前父亲也只能反复地背诵“牛角牛角”,以至父亲当先生的堂哥拿着木尺在父亲脑袋上连连敲打了几下后,说,你头上长的真是牛角,你真是个木头,木伢也。木伢,从那时起就成了父亲的名号,父亲的大名从此渐渐被人淡忘。直到父亲去世前,村庄里的小孩和大人们来探望他时,依然亲切地称呼父亲为木伢公、木伢伯、木伢叔或木伢哥。父亲不认为这是一种羞辱,却认为这是一种气息,是村庄的气息,就像村庄里的风声,就像村庄雾霭里的犬吠鸡鸣,更像村庄屋檐下滴达不断的雨声,听起来亲切,舒畅。

父亲只读了三年书。

读了三年书的父亲在二十岁那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因为读了三年书,父亲没被送往前线,而是在后方当了个传达兵。八个月后,当传达兵的父亲被解放军给俘虏了。正是因为读了三年书,父亲被解放军留下来在连部当了通信员,再后来又雄纠纠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后来父亲调到营部当文书,再后来又到团部当了团长的警卫员,复员后就成了国家干部。

体会了读书好处的父亲也体会了没读书人的苦。一天,我的一位没有念过书的老叔公在听了广播里说阿尔巴尼亚、古巴、毛里求斯等一些国家的名字后,就来问我的父亲,老叔公很无奈地说,真是怪事,以前只有中国、日本和外国,现在国家怎么变得这样多呢?父亲很耐心地给他解释,直到他弄懂为止。又一日,我的另一位老叔公也来问我父亲,那局部地区是个么鬼地方,喇叭里报天气预报天天说局部地区有时有小雨,那里天天下小雨,那地里怎种得出庄稼?老叔公的问话没有让父亲感到好笑,只是让父亲的心情感到沉重,以至于父亲在走出牛棚的那一天选择了教书这个行当。父亲虽读书不多,但父亲要把他那不多的知识留给他极度缺乏知识的村庄,使他村庄里的后人不至于闹出老叔公们那种无知的笑话来。后来父亲在教书这行当里整整干了二十年。

父亲发誓要送我读书。父亲送我读书的初衷不是希望我能读出多大的出息来,而是让我能打出借条、领条和认得欠条和收条,更多的是不至于闹出叔公们的笑话来。父亲希望的这些我当然地做到了,并且还学会了算术和珠算,但我终究是没有读出书来。父亲知道不是我不愿读书,而是他的血脉里根本就没有值得传承的东西传承给我,我指的当然是在读书这方面。那年的正月初八,望着三三两两出工的社员,父亲拍着我的肩说,出工去吧。那年我十四岁,初中没毕业。或许是因为我年龄小,也或许是因为我学会了计量和学会了算术和珠算,出工的第二天,队长就让我白天给社员称猪屎牛屎称草,晚上给社员记工分,我自然就成了队里的小先生,很是得大人们的喜欢。这样,社员们在外出捡猪屎牛屎和割青草的时候,我就很自在地躺在地坝上看小说和看连环画,省得英语老师总是扯着我的耳朵说:回家看去吧,有空还可帮你老子看看牛。那段时间我特别爱读书,确切地说,特别爱读小说。

几年之后,我母亲终于被平反了,而且恢复了工作,从此我们失去了土地。父亲不得不进城为失去土地的我找工作。参加工作后,我才知道自己的书真是读得太少了。那时父亲很愧疚,几次问我想不想去上学,我笑笑,摇摇头,自己毕竟过了上学的年龄。于是工作之余我拚命地读书,那段时间我真的读了很多书。没想到我居然迷上了写小说,竟发展到后来向报刊和杂志社投稿。那时,杂志社编辑真的很认真,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初学者写退稿信并提出意见。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居然在我的稿子上用红笔把每一个错别字给圈出来。他们在鼓励我的同时,总忘不了在信的结尾写上这么两句话:欢迎继续来稿,但注意错别字。也正是他们的鼓励,让我在创作的路上一路走来,渐有收获,除文学作品外,每年均有大量的新闻报道和信息见于各级报刊杂志和网站。在父亲咽气前,我终于拥有了一部自己写的书,这让读书不多和没送我读多少书的父亲多少有一些欣慰吧。

几天前,我在电脑前写作,读初三的儿子跑来问我杯水车薪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不假思索地说:杯水车薪就是为了得到一杯水付出了一车的钱,得不偿失。儿子似懂非懂地说,不会吧?我说,不信去问你妈。他妈的解释是:这里的薪应该是柴,拿一车柴去换一杯水,划不来。儿子还是似懂非懂。我拿不准,便让儿子去翻辞海,辞海的解释是:用一杯水去灭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数目太小或力量太小,对解决问题起不了什么作用。我以为儿子弄懂后不会再来缠着我,便潜心写作。没想到儿子的一句话令我再也无法进行创作,并重新审视自己这些年来的创作路程。儿子说:

“爸,有空你还是多读些书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对父亲描绘得形象逼真,如见其人,对自已写得还没有父亲那样形象,也许看别人看得清楚些,看自已就没有那样具体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天气预报天天说局部地区有时有小雨,那里天天下小雨,那地里怎种得出庄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文从字顺,简洁流畅,充满生活气息。
为表现“多读点书”这个主题,从爷爷写到父亲,从父亲写到自己。以儿子的话收尾,画龙点睛,收束有力而又韵味悠长。
只是重在记事,人物形象不甚鲜明。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你从细处着手,我喜难从宏观上着眼,这也如中医和西医吧,中医从大处入手,从阴阳,五行,对立统一,一面入手,从大处入手,你的从西医从病因,病理,从器官组织入手,从手点没,而效果相同,也是殊途同归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5-10 09:26 编辑

笔法很好,文喜看山不喜平,其实写小说,倒只要练达人情,洞明世事,倒不要表现出什么经济学问。世事如棋,令人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_249:}{:1_249:}{:1_249:}{:1_249:}{:1_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请大家多从笔法,与俺的多做对比,以利长进,特别欣赏展翅的,对笔法的点评,有眼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很高兴雅趣老师把文字颜色调整过来了,虽是小事,却也说明了一个人对待生活态度,从文章论点上来说,提倡了唯有读书高。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多读书,读好书。有些书是不能多读的,特别是那些洗脑之书。呵呵。文字很朴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