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雄鹰展翅 于 2012-4-18 20:44 编辑
大桂村----------我魂牵梦萦的故乡(二)
提起故乡,不免勾起我童年电影般的回忆。
生于六十年代的我生活在似懂非懂的“文革”运动时期,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最辛苦劳累的是我们的父辈。
那时每家儿女少则两三个,多则七八个。在那个年代,大米加杂粮能填饱肚子就很满足了,别谈什么营养了,所以我们这代人还爱吃小时吃习惯了的豆粑、荞麦粑、包心粑、苦荞麦粑、糯米糍粑、乌株豆腐、冻米、玉米爆、薯各、红薯、薯丝干饭、蒸菜粉糊、南瓜糊丶玉米糊……
除过年过节生产队杀猪按人口分得几两肉外,平时也有点鸡蛋丝瓜汤就不错了。有时放学后及周末和小伙伴们拿着小鱼网,在村前的小河里网些小鱼以改善生活。那时分肉大家都争着要肥点的不要排骨,最好的肉就叫正刀即五花肉。我家七口人分得斤把两斤肉,放很多萝卜,炖-大洋锅,那时的肉炖萝卜特别好吃,现在很少吃到那时萝卜炖肉的香味了。
每个星期六都要跟着外婆一道去打猪草,还要上山砍柴,帮着父母种些自留地。再大些就得帮父母做些生产队的包工挣工分了。我家只有母亲一人做工分,父亲教书也是靠工分:男劳力十分工-天,妇女七分工-天。最辛苦要属于妈妈们了,早上要做好一天全家的饭菜,都是些自家园里种的青菜和咸菜。饭用木甑蒸好吃一整天,还要一日三餐把猪喂好,洗晒好全家的衣服。吃过早饭又急着去赶工分。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是家中最辛苦的人!
玩的只有陀螺,我们称地老鼠。还有打弹子、皮弹弓、自制火子木手枪,还有用小水竹做的十字架形的连发“机关枪”,子弹是-种树上结的小果子。我还用木板做了-个小木车,伙伴在后面推,我双脚控制方向盘,每天都玩到天黑才回家。
吃的水果有山上野生的猕猴桃、猴枣、蒲瓜、野桃、糖梨、杨莓、野草莓(地泡、树泡),再就是地上种的生萝卜、黄瓜了。
那时没电灯,大部人家点的是带灯罩的煤油灯、马灯。逢年喜事,条件好点的人家有气灯。再穷的人家用松树油点着照明,这样房子被烟熏得黑黑的。过年时条件好的生产队用柴油机发电,到元霄结束,每天傍晚就在机房边盼着发电师傅来开门发电。电灯亮了,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才各自跑回家中。那时没有电视,条件好的,象我父亲教书有一台木制面板的收音机,每天-大早就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最高指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些口号!家中经常围坐着许多老人、妇女、小孩,都来听收音机,还说:怪事啊!这么个东西还能收听到北京毛主席的声音呢!(待续)
|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