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13|回复: 2

泰坦尼克号是怎么从2D转成3D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今天在看QQ邮箱时,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泰坦尼克号是怎么从2D转成3D的? ”不是现在大家都在说泰塔尼克号这部电影吗?很多地方都在讨论这部电影,看来这部电影的收视率极高,观众也非常关注这部电影,所以在此复制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泰塔尼克号,分享下泰塔尼克号是怎么从2D转换成3D电影的原因。

现在虽然3D电影慢慢进入我们的视线,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3D电影,很多人认为传统电影转换为3D电影的效果,却经常粗制滥造令人失望。詹姆斯•卡梅隆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他决心打破这个偏见,花费了1800万美元将原本已是登峰造极的泰坦尼克号制作成3D电影,于原版播出15年之后再度回归银屏。

  4月10号,3D版泰坦尼克号已在全国上映。不管你是否已经看过这部影片,应该都会对2D电影转换为3D电影的技术有所疑惑和好奇吧。下面就简单的和大家说下怎么从2D转成3D的:

  简单来说,2D-3D转换技术需要将2D影像的各部分嵌入3D的计算机图形(CG)空间中。要制作出比较协调的自然3D影像,需要数百名工作人员手工进行的大规模调整工作。即便工作量巨大,但一方面可避免购置价格高昂的3D器材,另一方面又可对经典老片进行修补和加工,免去了容颜老去的演员们风采不再、后起小生风韵不足的尴尬,所以2D-3D转换技术获得大批3D电影导演的青睐。即使是直接3D拍摄的电影,也不可避免要用到2D-3D转换技术,比如《阿凡达》。

  卡梅隆曾经说过:“在3D转换技术中,最难实现的一点是怎样将其‘以对的方式’来进行转换。”导演需要对每一个场景要营造出怎样的立体视觉效果做出决断,需要确定观众与不同场景物体的“亲密接触”程度,这些对观众的3D观影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说,怪兽和子弹需要从屏幕里呼啸而出,让观众全身后缩哇呀大叫。而属于背景的场景,则需要“嵌”进屏幕里去,这就需要依靠3D图形学的渲染技术来制造出透视感和距离感。几乎对于影片中的每一帧每一幅图片都要增加这种“前凸后翘”的效果,但是不同场景下所采用的技术又大相径庭,甚至只是拍摄的角度变化了一点,就会带来转换技术上的全盘变动:
1. 利用视差形成景深

  制作3D效果时,关键一步是要做出景深。其基本技术原理是人眼观察物体时所形成的视差(parallax)。简单来说,视差就是从有一定距离的两个点上观察同一个目标所产生的方向差异。从目标看两个点之间的夹角,叫做这两个点的视差,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作基线。只要知道视差角度和基线长度,就可以计算出目标和观测者之间的距离。人类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感知到观察物体的深度信息。同时,自然界中也有些动物会利用运动视差,依靠自身移动来获得不同的观点。

2. 为电影画面增加深度信息

  在3D电影制作之前,导演需要拥有一个“深度预算”,即为负视差和正视差的范围。控制在深度视差范围内将确保眼疲劳控制到最低限度,这关乎在某时观看2-3小时的电影而非几分钟的节目人眼的舒适度。该范围要求日益严格。例如,英国天空电视台最近对大部分素材规定了2%正视差和1%负视差(以帧宽度的百分比来计量它)的深度预算,短期冲击效应分别不超过4%和2.5%。一旦导演确定下来理想的深度预算,就可以来设计场景中的深度信息了。

3. 3D的真实效果

  在正常的视觉过程中,我们主观判断一个物体的特征时所搜索到深度信息的方式,将加剧2D转3D的难度。比如说,我们在看3D电影的时候,所感知的并不一定是导演所营造的3D效果,人脑具有玄妙复杂的信息处理能力。在高质量的3D电影转换过程中,必定会考虑大脑的处理信息方式,作为辅助技巧增强影片质量。然而难度在于,人脑对于深度细节的处理又有着非常微妙的变化方式。比如说,如果两个物体仅仅是遮挡关系,那么立刻就可以判断出,被遮挡的物体应该是远离观察者的。

4. 泰坦尼克号3D版的转换经验

  卡梅隆称,之前诸多3D转换电影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太过于追求抢占市场先机,无法全身心投入,确保影片转换质量。同时,他也强调说,在此之前拍摄《阿凡达》的经验将有助于泰坦尼克3D版本的转换,这是其他的电影人所没有的切身体会。

发表于 2012-4-17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_236:}         准备去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7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垃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