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3-12 23:15 编辑
谢谢,十年前写过一篇:八股:
,那时带时政的,带观点,拿出来晒晒。
岁未,接《友声》诗社社长,白鹿堂主人朱继明先生所著《白鹿堂吟草》芸窗舒卷不忍释手,必欲一睹而后快,一篇读罢红日东升,意趣盎然!何以《吟草》如此感人,必有其独特之处! 平生嗜书如命,家藏甚多,诗词类数以百计。工作之余难以尽读,如《杜甫诗集》格律严谨,《太白诗集》诗韵飘逸,《随园诗话》品味高雅,惜藏书数载,未能一一尽读。 手捧《吟草》则不然,嚼之击节赞叹。吟之朗朗上口,心潮澎湃!虽说,《吟草》才气不比袁枚,难望杜甫! 却令人产生共鸣。作者虽为诗海中一员,但《吟草》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时代感,充满人间正气,充满感慨悲歌,瀚墨间折射出历史波澜,人生轨迹。平淡中有光点,平凡中见真情,向前看展望未来,向后望总结历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深得风雅之旨。 作者‘早岁艰实可悲,历’十三年缧绁,“十三年失去自由,经二十六年磨难才平反恢复工作。而吟草、在此艰难岁月里扎根,发芽,成长。集四十年心血而成。(朱先生1932年生)半生坎坷,如屈原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拘而著《史记》。其感慨之吟,有别于单咏风月,花鸟虫鱼,放怀山水之类! 其感慨之吟非一人之吟,是时代的歌声,历史的回顾! 人生能有几回博,又有几个二十六年?大难之后雄心不灭,豪气不减壮志愈坚,诚是难能可贵,日夕苦吟《吟草》终于问世! 其感人深处,催人泪下,莫过于感慨。这种感慨非先生一人之感慨,是时代的沧桑,历史的浩劫。诗人的磨难!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之际,受到劫难的又有多少?多少人被打倒!多少人受折磨!多少旧朋变成新鬼,多少生灵化为冤魂。倒下的爬不起来,一去不复返! 而先生却以手加额,值得庆幸,九死一生终于从鬼门关中爬出,裹好伤口擦干眼泪,化幽愤为力量,跨步向前发出呐喊,于是《吟草》终于从石缝里冒出新芽! 开灯夜读感慨万千,更觉先生才情跃然纸上,如《登马当矶》 雄心勃勃生山巅, 极目烟波过往船, 倘有一帆风肋我, 也应赋出落霞篇! 读其诗磊落之气,扑面而来,假使朱先生这一代人,是生长在和谐昌盛的改革年代,乘上改革开放的列车,定能挥大手笔,写大文章!只是身逢劫难,有心报国,无力捐赠!其才情学问难以展显!!!假若我们这一代人,处于当时又会怎样!时也,运也,命也! 先生终于可以笑了,“血泪吟来诗更好,”瀚墨书来满纸香,试想从秦皇岛焚书以来,有的书传下来了,有的书传不下来,传下来的烧不掉,传不下来的不用烧,(自然淘汰)我想千百年后,先生已成来沧海一粟,但,《吟草》必有史诗留传于世。
注:朱先生是父亲的同学,其才情学问不是我妄加评论的,我敬重的是其勇气和胆略,时代不幸诗人幸,父辈的寒冬雨雪,更能衬托出今天幸福的朝阳,忆旧更能思甜今天的幸福更应珍惜。 附《吟草》诗: 1:狱中:
春风狱里感年华, 二月荒湖未见花我笑春风不公道 春风笑我未回家。 此为公蒙冤之作,笑里藏哭,益见凄楚,三用春风而不嫌其重复,回环往复,愈用愈妙。正似狱中人:九曲回肠。
2:葵花: 斜斜正正傍墙栽,时送清香入户来一点丹心天可鉴,风前长自向阳开。 零乱不堪,尚且时送清香,丹心一点,难移向阳之阳,此诚赤子之心!
3灵壁虞姬墓 听罢虞兮奈若何凛然一剑对悲歌,君王莫为红颜泣,血染乌江惨更多。 是悲歌更是悲愤,是哭更是泪,不忍见不忍闻,英雄未路,惨惨惨
4:过胡风故里 憎命文章可奈何, 那堪笔砚起风波 明文早有言无罪 只怪先生弄墨多 明白如话,平易近人,话中有话,话中有理,读后宜思。
5:春日偶成: 一带清阴护草堂,二分春色正梳妆, 三山嫩绿舒微笔,四野嫣红吐异香。 五岳高峰迎晓日,六桥烟树锁斜阳, 七长八短丝丝柳,九十春光自主张。 才子之吟,信手拈来,以数字入诗,却明白如话,妙趣横生!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登庐山 6:拾级匡庐一豁眸,天池顶上眺江洲. 车驱绝壑惊千仞,日上高峰醒万丘 ..欲取香炉飞瀑练,能吞彭蠡大江秋, 名山若许轻装载,检点诗囊一卷收. 首句照题,次句登山,一气呵成.气势惊人,第四句绝妙,出语惊人,结句非常人能得.妙哉!
。 陶光教授咏《吟草》
南冠同是劫余生。读罢骚篇倍动情。血泪吟来诗更好。但教存史不留名!
原《安徽吟坛》主编——徐味。
动地声不忍听。天涯何事叹飘零,老夫白眼瞧人惯,读到君诗一转青。
原上海春草诗社副社长兼主编,现中国书画家理事,史先生
羡君挥动如笔。玉润珠圆高格律。惊人才思势何宏,万里长江一口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