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8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1-8 07:37 编辑
再次打量这个江南小院,我果然发现不规则形状,在右边狭窄的过道中,切出一块,独立于蒋介石故居之外。所以丰镐房院落并不是四方四正,而是呈刀把形,东南角是别家房舍。于是导游介绍了一段掌故:1929年,当了总统的蒋介石衣锦还乡,希望重修丰镐房,扩大祖业,于是委托舅舅出面,动迁周边邻居。他舅舅在蒋先生的授意下,先买了一片土地,为邻居们建好新房,再与这些邻居协商,希望他们让出宅基地,搬到新屋去住。众邻居看新建的房子无论面积还是质量,都明显好于自己的旧房,何乐而不为?于是27户邻居中26户动迁顺利,只有东南角的周顺房——周发小却说:“瑞元(蒋介石的小名)现在当皇帝了,他要拿去好了,只是他应该自己与我说一声。”蒋家舅舅将此话转告,蒋说:“他还是不想搬啊,那就让他住在那里吧!”于是,新建的丰镐房东南角上缺了一大块,留下了周家房舍。如今,周家后人在此开了“周顺房饼店”,卖奉化特产!
导游还说,当地人认为,正是因为蒋先生没有对周家强行拆迁,留下东南一角,所以历史给他留了一条后路——退居台湾。丰镐房,院中画梁雕栋琳琅满目,富有民间艺术风味。跨进前厅,就可望见层顶正“福禄寿三星高照”,两边是“双龙戏珠”。中堂系蒋介石祭祖敬天的“报本堂”,是丰镐房整个建筑的中心。堂门外走廊上有匾一块,上书“寓理帅气”。走廊两端壁上有两幅彩画,东首是“八仙过海”,西首是“姜太公钓鱼”,柱头两侧在建筑上称为“牛腿”上的木雕,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历史故事,有“子牙钓鱼”、“太子邀请”、“文王拖车”、“登坛拜师”等一系列画面,把周文王降格求贤的过程表现得洗练而生动。四个柱头的木雕,是《三国演义》的四出戏,从东到西分别为“甘露寺”、“夜战马超”、“关羽战长沙”、“回荆州”。东西厢房四个柱头上的木雕,也是四出三国戏,即“送皇嫂”、“古城会”、“上马献金”、“斩颜良”。东厢房走廊上的雕刻,内容是《精忠岳传》,有“汤阴大水”、“拜师周侗”、“操场比武”、“岳母刺字”等画面,反映了宋朝一代名将岳飞的成长过程。西厢房走廊上的雕刻是上八洞神仙的群像,有神态怪异的铁拐李、潇洒飘逸的吕洞宾,持笛横吹的韩湘子,手执花篮的蓝采和等等,均栩栩如生,引人注目。
西平房为蒋家亲戚和蒋介石警卫随从所住之处,抗战开始,毛福梅因腿脚不便而居住于此。1939年12月12日日军飞机轰炸,她逃向摩诃殿(祖庙)时被炸死于后门的矮墙下。蒋经国得知后马上从江西赶回,手书“以血洗血”四字。旁边的那棵银杏为毛福梅手植,旁边就是蒋母旧居,同样是中国式的建筑,砖木结构的二层楼。这是蒋于1929年设计建造的。这幢二层三间的小楼,就是蒋介石分家时原来的六间平房。中间的王采玉旧居,此屋楼梯特殊,主要是蒋介石考虑到其母亲年迈,况且是旧式中国女子,均以缠脚为美。三寸金莲,上下楼梯不便,因此特设此窄梯,仅有一人之宽,这样其母借助两边栏杆,可上下自如,由此可知蒋介石对父母之孝心了。1929年扩建新房的高度也未能明显超过此屋,这是蒋介石为了显示尊祖之心而已。
奉化溪口镇蒋母墓
游览完溪口镇上的这些主要景点后,沿道可去蒋母墓道。它主要包括石碑坊、跨路亭(又叫下轿亭)、八角亭、墓庐、坟茔等遗迹。石碑坊有三个门,中门和左右边门,因石碑中门刻有“蒋母墓道”四字,故从入口至坟墓统称“蒋母墓道”。从石碑坊到坟墓,依山坡而筑,是一条长668米的卵石路,夹在一片松林之中。进石碑坊行约300米,有一跨路亭,形若古代书生的方巾帽,据说蒋介石回乡祭母,到此下轿,故称为“下轿亭”。蒋介石每次扫墓,便在此下轿后步行而上,以此表示孝心。过亭上行约200米,横在途中有一座共12间平房的墓庐。蒋母王采玉的墓碑由中山先生题写,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从溪口蒋氏故居亦可折射蒋先生的人生轨迹!
据台湾介绍:
“蒋中正先生(一八八七-一九七五),字介石,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生於浙江省奉化县之溪口镇。先生九岁失怙,母王太夫人讳采玉,督教甚严,凡酒扫应对之仪,庸保猥贱之役,皆令服习,所以厉其坚忍操履者甚至。
先生六岁就傅,十四岁已毕论语、孟子、诗易、左传、尚书,十五岁习为策论,旁涉子、史、古文辞。十七岁入奉化凤麓学堂,始习英文、数学,亦留意西学与时事之研究。 光绪三十一年(一九0五年),孙中山先生集合各省志士组中国同盟会於日本东京,革命思潮,风起云涌;先生一意踵赴,然戚旧多尼其行,乃自剪辫发以示志,卒得王太夫人首肯,遂於翌年(一九○六)四月东渡。先生志在学习陆军,以格於规定,暂入东京清华学校。未几,识吴兴陈英士(其美),因得广交留东志士,是为参加革命运动之始,时年乃方二十也。
辛亥(一九一一)十月,武昌革命军兴,先生闻讯,微服而归,与陈其美等举义江浙,以先锋指挥官,帅敢死队百馀人入浙,於十一月五日攻克浙江抚署,光复杭州。
浙省既复,返沪报命;时陈其美已规复上海,被举为沪军都督,任先生为沪军第五团团长,未几全苏底定,南京光复,武汉危局,因而转安。
net日本全面展开煽动战争之宣传,其军部亦随即公开作动员之准备;至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发生,继且攻我平津,战火蔓延不已,日军有计划之全面侵略遂起。先生确认我业已面临存亡关头,乃决定起而御侮。
民国六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先生感染肺炎,经数月疗养,渐次康复;其後仍不顾忧劳之重,宵衣旰食如故,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十二月一日肺炎发作,体力渐衰;至民国六十四年(一九七五)四月五日,夜间心脏病突发,急救罔效而逝。是日为中华民族扫墓节,午夜雷雨交作,是即先生崩逝之时也。国人震憾哀伤,如丧考妣,殡之日,路祭野哭,夹道顶礼不绝。四月十六日权厝於桃园复兴乡之慈湖,盖所以待神州之光复也。先生遗嘱「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
说蒋介石是民族英雄,还不仅仅因为他是抗战领袖和抗战的功绩,还在于他是抗战的实际指挥者和参加者。他在 上海“8.13”抗战中,曾数次冒着被日军击落的危险多次飞向上海火线督战,宋美龄亦在劳军途中被日机炸伤。而这,在所有二战各国领袖中是绝无仅有的。遥坐衙内,指挥虎门销烟的两广总督林则徐,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亲赴前线的最高统帅蒋介石,更是民族英雄“
蒋氏这人很了起,一生坚持记日记可见其做事之坚强。蒋氏文言文日记,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极强的文学价值,蒋国学功底,诗词联以及书法功底深厚,非他人可比,国学功底超过他的人并不多! 当然他的国学功底,传统文化是难与曾国藩相比。
蒋极为崇拜曾氏(不惟治兵之法宝,实为治心治国之良规:蒋语),而曾氏也是我心中的楷模,不落的红太阳。
后来蒋为什么失民心,为什么国统治区腐败,为什么不敌于中共,退避于台湾,这都值得我们三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而蒋介石日记,以第一手历史资料,值得我们一读。 不以失败论英雄。
对于蒋在历史上的地位,想了解近代史,抗日史,便应全面,客观,公正的了解蒋委员长。
录:蒋介石日记诗联: 挽孙总理联: 主义扬中外,精灵炳日星。横额日:高明配天,博厚配地。
(一)云海云天云中寺,道天道地道中人。 (二)朝阳映旭日,梵呗伴清风,雪山千古冷,独照峨嵋峰。 蒋介石日记摘抄
因感吟一绝曰:
亲率三千子弟兵
鸱鸮未靖此东征
艰难革命成孤愤
挥剑长空涕泪横 [/col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