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12|回复: 15

毛泽东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8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1-8 07:48 编辑

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冲,是一个狭长山谷,过去居住着600多户人家。现在这栋古朴的农舍叫“上屋场”,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于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共接待中外客人近4000万,其中包括100多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14位外国国家元首、30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
故居的前面是荷花塘和南岸塘。我们来看毛泽东同志故居。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
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到1918年建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当时家里拥有这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 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大门上悬 “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
进堂参观。这里是堂屋,前面提到的两家共用的堂屋指的就是这一间。它在南方是摆酒席、宴请客人的地方,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这是神龛,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
穿过堂屋这扇小门往后走,我们便来到了“退堂屋”。这个大锅是煮猪潲用的。右边的脚盆是用来洗澡和洗衣服的。润之在此劳动,用水桶挑水。这里南方农舍一般都有的天窗,它用来通风、透气、采光,天窗下有暗沟,用来排水。
厨房。是农家的炉灶有一个火堂。南方农家没有专门的取暖。遇上很冷的天气,这上面有个挂钩,俗称炉膛钩,用来挂壶烧水的,过去农家没有热水瓶,客人来了,马上打过来水烧起来。当然这里也可挂吊锅,用来煮饭,冬天全家围坐一团边吃边聊,那可是热气腾腾的呢!
在毛泽东影响导下,全家人相继走上革命道路。有六位亲人英勇献身,,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有专题陈列,欢迎参观。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在此参观,了解这些情况后说:“这个地方很有意义。”
下一间横屋。这里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经常在这里召集一些父老乡亲,以下棋、打牌作掩护,召开各种小型会议,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1月,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再一次来到韶山。他在这里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骨干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运情况,并对农运作了重要指示,他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毛泽东再返故乡时,离开这里已整整三十二年了!  导游给我们讲:“毛主席有三个特殊之处,一是南方人士北方身材,南方省份一般身材高大的人不多,像毛主席这样一米八三的身材就是北方也少见。还有就是毛主席一生不长胡子,有人说是观音菩萨转世,公历生日是12月26日,农历生日就是11月22日,与观音菩萨诞生的日子重合。还有就是毛泽东是个国字脸,长42岁时下巴长出了一颗肉痣,当时主席身边的人都戏说,毛泽东是“中年得志”,也就是王字有一点就成了国了。”!毛泽东父母卧室。毛顺生生于1870年 10月,是一位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青年时期因负债过多而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一边务农,一边做些猪、米等小生意攒积钱财。后来,他购置田地,扩建房屋,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夙愿。1920年他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毛泽东读书提供了经济基础。毛泽东母亲生于1867年,她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贫困的乡亲。1959年毛泽东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时说:“我还是挺像我母亲的。”他凝视良久,然后又说:“要是现在就好了,要是现在就死不了。”大家看到的这张陈旧木床是原物。
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白天劳动,晚上读书。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毛泽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农民的!
前面是放农具的地方。毛泽东六岁开始参加劳动。13岁到15岁,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他便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毛泽东正式当过两年农民呢。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有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这间小屋是碓屋,这里有加工大米用的推、碓和风车。1959年,毛泽东在这里亲自为罗瑞卿等表演如何使用碓,他说,他原来就做过这种劳动,这是一种较繁重的活。这是谷仓。最兴旺时,毛泽东每年最多能打粮食80担,除自家用去30余担外,粮食还有剩余。这里是牛栏。这是柴屋。毛泽东常常帮助家里放牛、割草、打柴。
有间毛泽东小弟弟毛泽覃的卧室。毛泽覃生于 1905年,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4月,壮烈牺牲,时年29岁。1983年邓小平来参观,看到遗像时,久久凝视着,赞叹:“毛泽覃是个好同志!”
毛泽民的卧室。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生于1895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新疆省财政厅和民政厅厅长。1943年被盛世才杀害,时年47岁。1991年江总书记参观到这里深情地说:“毛主席一家很了不起,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确,除了毛泽民、毛泽覃,主席一家还有四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坪下面是毛泽东家的稻田。小时候,毛泽东常在田里帮助插秧、除草、扮禾、他对这片土地非常熟悉,
毛主席故居对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胜神。横联:观古鉴今蒋介石故居对联:大文章直指人情物理,名将相无非孝子贤孙。对比一下,毛蒋基因大不同。
毛主席故居对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胜神。横联:观古鉴今
蒋介石故居对联:大文章直指人情物理,名将相无非孝子贤孙。对比一下,毛蒋基因大不同。
对毛泽东故居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思!再次吟起润之的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1-8 07:34 编辑

蒋介石故居
不管历史怎么评说,蒋介石的家乡人总说蒋介石好,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个孝子,对家乡父老重情重义,他去台湾时,带走了所有亲戚,蒋家至今兴盛。奉化人现在更加享受到了蒋介石福音,仅去年来旅游的就有400多万人,仅门票收入就达7个亿。
蒋介石的老家是个山清水秀、风水上好的地方,历史上这种地方才能出名人,就象苏杭出诗人、出文人一样。

溪口,位于宁波市区的西南方向,以剡溪之水得名。它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乡,距宁波市区22公里,沿宁奉公路南行至江口右转弯再行8公里即达。这里山水如画,风景秀美。



蒋介石是近代风云人物,也是改变历史的伟人
叱咤风云的蒋中正,已经走了,空留下记忆及孤独的楼阁,谁可以抗拒历史的脚步啊?
当年的蒋介石,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对他的评价多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今天的蒋介石,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我们有还历史真实的责任。
蒋公一生历史早有公断,但作为他挚爱自己的母亲、倾情于自己的乡土故里的那份情怀,我们怎么也难以抹杀呢?
1949年人民解放军开进溪口,根据毛泽东“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的指示,妥善保护了溪口的文物古迹。
“文革”中,红卫兵扬言要去炸蒋母墓地,结果,当地民众三天三夜不睡觉守卫在蒋母墓地旁边,墓地才完好无损。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此后,中央拨专款修缮和恢复蒋氏遗迹。
1984年,蒋氏遗迹作为旅游景点正式开放。蒋介石的故居面对剡溪,名为“丰镐房”。“丰镐”两字取自西周时期的国都丰邑、镐京,我猜测,意在勉励家人成就西周文武二王那样的功业。
丰镐房原有蒋家祖传房屋六间,1928年,蒋介石扩建故居,发展成占地4800平方米,大小房间49间的现有规模。其主要建筑是“报本堂”,供奉着蒋介石曾祖以下四代神位。东西厢房,分别是西式和中式,是宋美龄和蒋介石原配毛福梅住所(实际上宋美龄没有在此住过)。报本堂西面的二层小楼,是蒋母王采玉旧居。丰镐房充溢着浓厚的儒家传统气息。堂前楹联是“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系蒋介石手书。上方红底金字匾额为“寓理帅气”,是他为经国40岁生日所书。“寓理帅气”,源出《孟子》,“寓”是心中寄寓,“理”是儒家理念,“帅”是统帅、支配,“气”是气质、感情。四字大意是要以内心的“理”来支配思想感情。还有蒋先生一段题跋,说自己“每日晚课,默诵孟子养气章,十三年未曾或间,自觉于此略有领悟,尝以‘寓理帅气’自铭,尤以‘寓理’之‘寓’体认深刻,引以为快,但不敢示人。今经儿四十生辰,特书此以代私祝,并期其能切己体察,卓然自强,而不负所望耳。”从中可以看到蒋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对儿子的殷切厚望。丰镐房中展示的蒋先生的书札文字,也都渗透着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感慨:蒋先生有很好的国学功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1-8 07:37 编辑

再次打量这个江南小院,我果然发现不规则形状,在右边狭窄的过道中,切出一块,独立于蒋介石故居之外。所以丰镐房院落并不是四方四正,而是呈刀把形,东南角是别家房舍。于是导游介绍了一段掌故:1929年,当了总统的蒋介石衣锦还乡,希望重修丰镐房,扩大祖业,于是委托舅舅出面,动迁周边邻居。他舅舅在蒋先生的授意下,先买了一片土地,为邻居们建好新房,再与这些邻居协商,希望他们让出宅基地,搬到新屋去住。众邻居看新建的房子无论面积还是质量,都明显好于自己的旧房,何乐而不为?于是27户邻居中26户动迁顺利,只有东南角的周顺房——周发小却说:“瑞元(蒋介石的小名)现在当皇帝了,他要拿去好了,只是他应该自己与我说一声。”蒋家舅舅将此话转告,蒋说:“他还是不想搬啊,那就让他住在那里吧!”于是,新建的丰镐房东南角上缺了一大块,留下了周家房舍。如今,周家后人在此开了“周顺房饼店”,卖奉化特产!
导游还说,当地人认为,正是因为蒋先生没有对周家强行拆迁,留下东南一角,所以历史给他留了一条后路——退居台湾。丰镐房,院中画梁雕栋琳琅满目,富有民间艺术风味。跨进前厅,就可望见层顶正“福禄寿三星高照”,两边是“双龙戏珠”。中堂系蒋介石祭祖敬天的“报本堂”,是丰镐房整个建筑的中心。堂门外走廊上有匾一块,上书“寓理帅气”。走廊两端壁上有两幅彩画,东首是“八仙过海”,西首是“姜太公钓鱼”,柱头两侧在建筑上称为“牛腿”上的木雕,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历史故事,有“子牙钓鱼”、“太子邀请”、“文王拖车”、“登坛拜师”等一系列画面,把周文王降格求贤的过程表现得洗练而生动。四个柱头的木雕,是《三国演义》的四出戏,从东到西分别为“甘露寺”、“夜战马超”、“关羽战长沙”、“回荆州”。东西厢房四个柱头上的木雕,也是四出三国戏,即“送皇嫂”、“古城会”、“上马献金”、“斩颜良”。东厢房走廊上的雕刻,内容是《精忠岳传》,有“汤阴大水”、“拜师周侗”、“操场比武”、“岳母刺字”等画面,反映了宋朝一代名将岳飞的成长过程。西厢房走廊上的雕刻是上八洞神仙的群像,有神态怪异的铁拐李、潇洒飘逸的吕洞宾,持笛横吹的韩湘子,手执花篮的蓝采和等等,均栩栩如生,引人注目。
西平房为蒋家亲戚和蒋介石警卫随从所住之处,抗战开始,毛福梅因腿脚不便而居住于此。1939年12月12日日军飞机轰炸,她逃向摩诃殿(祖庙)时被炸死于后门的矮墙下。蒋经国得知后马上从江西赶回,手书“以血洗血”四字。旁边的那棵银杏为毛福梅手植,旁边就是蒋母旧居,同样是中国式的建筑,砖木结构的二层楼。这是蒋于1929年设计建造的。这幢二层三间的小楼,就是蒋介石分家时原来的六间平房。中间的王采玉旧居,此屋楼梯特殊,主要是蒋介石考虑到其母亲年迈,况且是旧式中国女子,均以缠脚为美。三寸金莲,上下楼梯不便,因此特设此窄梯,仅有一人之宽,这样其母借助两边栏杆,可上下自如,由此可知蒋介石对父母之孝心了。1929年扩建新房的高度也未能明显超过此屋,这是蒋介石为了显示尊祖之心而已。
奉化溪口镇蒋母墓
游览完溪口镇上的这些主要景点后,沿道可去蒋母墓道。它主要包括石碑坊、跨路亭(又叫下轿亭)、八角亭、墓庐、坟茔等遗迹。石碑坊有三个门,中门和左右边门,因石碑中门刻有“蒋母墓道”四字,故从入口至坟墓统称“蒋母墓道”。从石碑坊到坟墓,依山坡而筑,是一条长668米的卵石路,夹在一片松林之中。进石碑坊行约300米,有一跨路亭,形若古代书生的方巾帽,据说蒋介石回乡祭母,到此下轿,故称为“下轿亭”。蒋介石每次扫墓,便在此下轿后步行而上,以此表示孝心。过亭上行约200米,横在途中有一座共12间平房的墓庐。蒋母王采玉的墓碑由中山先生题写,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从溪口蒋氏故居亦可折射蒋先生的人生轨迹!
据台湾介绍:
“蒋中正先生(一八八七-一九七五),字介石,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生於浙江省奉化县之溪口镇。先生九岁失怙,母王太夫人讳采玉,督教甚严,凡酒扫应对之仪,庸保猥贱之役,皆令服习,所以厉其坚忍操履者甚至。
先生六岁就傅,十四岁已毕论语、孟子、诗易、左传、尚书,十五岁习为策论,旁涉子、史、古文辞。十七岁入奉化凤麓学堂,始习英文、数学,亦留意西学与时事之研究。   光绪三十一年(一九0五年),孙中山先生集合各省志士组中国同盟会於日本东京,革命思潮,风起云涌;先生一意踵赴,然戚旧多尼其行,乃自剪辫发以示志,卒得王太夫人首肯,遂於翌年(一九○六)四月东渡。先生志在学习陆军,以格於规定,暂入东京清华学校。未几,识吴兴陈英士(其美),因得广交留东志士,是为参加革命运动之始,时年乃方二十也。
辛亥(一九一一)十月,武昌革命军兴,先生闻讯,微服而归,与陈其美等举义江浙,以先锋指挥官,帅敢死队百馀人入浙,於十一月五日攻克浙江抚署,光复杭州。
浙省既复,返沪报命;时陈其美已规复上海,被举为沪军都督,任先生为沪军第五团团长,未几全苏底定,南京光复,武汉危局,因而转安。
net日本全面展开煽动战争之宣传,其军部亦随即公开作动员之准备;至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发生,继且攻我平津,战火蔓延不已,日军有计划之全面侵略遂起。先生确认我业已面临存亡关头,乃决定起而御侮。
民国六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先生感染肺炎,经数月疗养,渐次康复;其後仍不顾忧劳之重,宵衣旰食如故,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十二月一日肺炎发作,体力渐衰;至民国六十四年(一九七五)四月五日,夜间心脏病突发,急救罔效而逝。是日为中华民族扫墓节,午夜雷雨交作,是即先生崩逝之时也。国人震憾哀伤,如丧考妣,殡之日,路祭野哭,夹道顶礼不绝。四月十六日权厝於桃园复兴乡之慈湖,盖所以待神州之光复也。先生遗嘱「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


说蒋介石是民族英雄,还不仅仅因为他是抗战领袖和抗战的功绩,还在于他是抗战的实际指挥者和参加者。他在 上海“8.13”抗战中,曾数次冒着被日军击落的危险多次飞向上海火线督战,宋美龄亦在劳军途中被日机炸伤。而这,在所有二战各国领袖中是绝无仅有的。遥坐衙内,指挥虎门销烟的两广总督林则徐,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亲赴前线的最高统帅蒋介石,更是民族英雄“
蒋氏这人很了起,一生坚持记日记可见其做事之坚强。蒋氏文言文日记,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极强的文学价值,蒋国学功底,诗词联以及书法功底深厚,非他人可比,国学功底超过他的人并不多! 当然他的国学功底,传统文化是难与曾国藩相比。
蒋极为崇拜曾氏(不惟治兵之法宝,实为治心治国之良规:蒋语),而曾氏也是我心中的楷模,不落的红太阳。
后来蒋为什么失民心,为什么国统治区腐败,为什么不敌于中共,退避于台湾,这都值得我们三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而蒋介石日记,以第一手历史资料,值得我们一读。 不以失败论英雄。
对于蒋在历史上的地位,想了解近代史,抗日史,便应全面,客观,公正的了解蒋委员长。
录:蒋介石日记诗联: 挽孙总理联: 主义扬中外,精灵炳日星。横额日:高明配天,博厚配地。
(一)云海云天云中寺,道天道地道中人。 (二)朝阳映旭日,梵呗伴清风,雪山千古冷,独照峨嵋峰。
蒋介石日记摘抄
因感吟一绝曰:
亲率三千子弟兵
鸱鸮未靖此东征
艰难革命成孤愤
挥剑长空涕泪横 [/
col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1-8 07:47 编辑

人各有思想观点,这二篇游记,很直观的显现了个人的思想观点倾向,。朋友们,您说我是倾向那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2-1-8 07:46 编辑

一位是革命的,一位是传统的。革,兽皮治去其毛。
革命——革《说文》 ,命是指命运。命,命运也,生命也!也可说改革命运,!

个人认为还是含有革去生命的含义,传统的五千年文化精髓,确实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吸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只恨中正缴匪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只恨日寇侵我中华。否则怎样,大家都心知肚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都是历史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庐山雅趣 发表于 2012-1-8 08:36
只恨日寇侵我中华。否则怎样,大家都心知肚明。

雅趣最是恨那日寇,呵呵,有着那么强烈的名族荣辱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74:}{:183:}虽然我没看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