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8-20 15:48 编辑
龙虎山—道教祖庭
龙虎山交通便利,车下高速再行20多公里便到仙山。
龙虎山便在眼前,踏步登临心情激动。早思暮想,必欲一睹而后快;这就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早就看过水浒传。知道108将,36天将72地将纵横天下的故事。
当年登上梁山寨;在宋江井旁徘徊。108将年聚义山寨替天行道,是何等的风光和壮观。众兄弟们相聚水泊,难道是冥冥之中有缘,难道是洪太尉在此打开了镇妖井,才有108将风风火炎闯九洲的故事。
梁山的故事脍炙人口。武松,鲁智生的故事扣人心弦。仙山更是让人激动不已。龙虎山原名名云锦山,自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
我想这并不是真龙真虎出现,应是一意境。意指道陵练丹之时,气雾环绕,形如龙虎之状。这也如道家所讲丹田,并不是真有一块田在那儿,其中之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龙虎山方圆 200 平方公里,树木葱笼,碧水常流如缎如带,以二十四岩、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著称;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第二十九福地),、有“仙人城”之誉;是张天师后代世居之地,列中国道教名山之首。现已列入国家AAAAA景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
踏步龙虎山,怎能不让人激动。
道教祖师—张道陵
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一个婴儿在天目山上呱呱坠地。一声啼叫惊动了山林,造就了两座名山:浙江天目山和江西龙虎山。影响了中华文明1900多年历史。他就是创立了“五斗米道”,成为道教的宗师,张道陵。
在天目山的狮子岩西边,苍翠的峭壁中间,有一出生地张公舍。这便是道陵出生之地。洞的西崖下有一丹池,即道陵炼丹处。这里便是中国第一代道教鼻祖张道陵的诞生地与成长、修炼之所
张道陵自小聪慧异常,七岁通晓《道德经》,对天文地理,河洛图书犹为精研。汉明帝时拜为江州令。道陵身在官场,志在修炼弃官隐居一心炼丹。汉和帝再征为“太傅”,还封冀县侯,但他终无仕意,召令来了三次均被谢绝。为了躲避召令,道陵离开天目山,跋山涉水,来到龙虎山的幽静的上清古镇隐居修炼。如今的天师府,就是张道陵居住所在。 在龙虎山,张道陵,立志炼丹,炼就了“九天神丹”,并在龙虎山创立了“五斗米道”。龙虎山因此成了道教的祖庭。后来四川青城山地区流行瘟疫,张道陵再赴青城山,在那儿建立道观,又使青城山名扬天下
据载; 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传言张道陵游渠亭山,把络经篆印剑传给儿子张衡,把丹药分给弟子王长,赵升,然后便同夫人雍氏、女儿闻姬、文光、贤姬、芳芝一齐乘白云“上升”,不知所终。这一年,他刚好123岁
在道教溯源上。龙虎山因此成为道教的发源地。
回顾着龙虎山的历史,敬慕张天师的崇高,踏着天师当年的足迹,领略这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我们一行七人,坐着竹筏荡漾在碧波之中。心情悠雅随风飘荡。两崖是青山掩映。丹霞石岩风光更为奇特。一座山便是一块大石。一块大石上七洞八窍,白云蓝天之间,山峰高耸,悬棺便高悬云雾环绕的洞穴之中,格外醒目,令人遐思。
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智慧也无穷尽的,古人怎么将棺木吊在这白云环绕的洞穴中呢。真如神话故事一样。
无蚊村—许村
竹筏漂移在芦溪河,很快便到了许家村,又叫无蚊村。这样的叫法,当然是个概念。对游人更具吸引力,。无蚊子自然绿色环保顺应自然,真正做到天人合人
故而陆上,水路,游客蜂拥而来,村头村尾做生意做买卖的大行其道,笑咪咪的赚钱。连水里的石头也卖上好价钱。
说真的;这玩艺儿还真吸引我的眼球,黄腊石带有龙虎山的仙气。一个二到三两重,象腊肉一样黄松松的,能卖上格的原因,是石上有许多象绿豆大小洞眼。另外还有恐龙石。那次我去西藏没有带回,因为路远,故而一口气买了好几块奇石。为喜欢而买,没得话说。
买的时候,一个叫高价,一个杀低价。
老板拿着电筒神乎其神的照着石头,这儿反光,那儿折射,我看也不看,拿起来往下一砸。
这玩艺有什么用,带回家给小孩玩啊。
嘴里这样说,还是买回家玩一玩。一口气买了。老板乐哈哈,后来转到别的景点,到了上清镇,才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赚钱永远是真理。
买过奇石,众人转到村口,真是惊叹不已。
无蚊村其实叫许家村,对家就是许氏宗祠,宗祠正对龙虎山的清溪
好地方,左青龙,右白虎,符合道家理想的地理位转。也有一付古联所说,一水绕门蓝作带。远山当户翠为屏。这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古月山风龙虎为屏。那去找这样的好地方。空气清新一尘不染。是理想的居地。
无蚊村又史许家村还史长寿村, 2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以打鱼种田为生,人多长寿,许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为避暑胜地。
为何无蚊?至今仍是个谜。一说该村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二说村内桉树有驱蚊功能;三说距村口山洞,洞内有成千上万只蝙蝠,一到夜晚便进村捕食蚊虫。无论怎样说,这绝是理想居住之地。而且水陆交通极为方便,小车可直接开到村里。妙哉。
天师府---西江第一家
说无蚊村风水好,转到上清宫才知道,天师府形胜之妙,上清宫仙境超凡。上清镇那一株唐朝的古树,近1400年,让人惊叹不已。
老树见过多少人来人往,白云苍狗而今何在,在唐,宋,元,明敬奉道教,来此朝拜进香的更是络绎不绝,风云人物,而今安在。只有这位古树还是静静的立在村口。
导游说得绘声绘色,说道都的祖师爷是张道陵。是留候张良的第六代孙。师出有门,故而天师府的对联敢讲这样的大话。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九世祖张良是刘邦开国功臣,传说张良在下邳(今邳州市西南)遇黄石公,因不耻于拾屐而感动了黄石公,得《太公兵法),以后辅助刘邦取天下,被封为留侯。后随赤松子学习养生之法。”北有孔夫子,南有张天师
进天师府果然雄伟宽阔,一排的古樟,皆有数八百,按星辰排列。天师府一派皇家宫庭气色。
。有一仁仁靖真人碑为元代赵孟頫奉诏撰书,我早曾练习赵体一年余,看着眼前潇洒流畅,秀丽端雅的赵体,久久不忍离去。
可惜此省重点文物保护碑,文革有所毁坏。
看到天师府玉皇殿前;灵泉井,亦称“丹井”、“法水井”,为 35代天师张可大开凿于南宋时期。井深七七四九丈,“水为道家之本”, 为天师做法事及饮用水,井水味美香醇,法事灵验,故名为“灵泉井”。历代天师寿至百岁者多,实因常饮此水之故。
在宋代重视道教,张道陵第三十代张继先,。徽宗时,“赴阙,召见,问曰:‘卿居龙虎山,曾见龙虎否?’对曰:‘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睹龙颜。’”所答十分乖巧。又问修丹之术,对曰:“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静无为,同夫尧舜足矣!上悦崇宁四年(1105)赐号虚靖先生。此后龙虎山跃为众道山之首。
这儿的樟树还比不上上清宫樟树之古。据导游讲有一千八百年。二株古樟阴阳相抱,是谓夫妻树。
中国最古老的道观——上清宫
上清宫在上清镇东首,左拥象山门对泸溪,面云林枕台石,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 :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生动的文字描写仙境 上清宫自古便是总管道的“百神受职之所”之称。是历代天师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为了增强神秘的气氛。导游要游客踏着八卦图进入上清宫。并神秘的说。进入宫门便是进入神仙境地。大家要格外的敬重。
导游是位女孩子,长着高挑的身材,穿一件黄色醒目的时装。一双大眼滴溜溜转,显示精明强干,几位福建客人,耸着耳朵一字不漏的听着他的讲解。
我这人有些怪,去的地方又多。不懂的喜欢问。我便指着棂星门问道,
孔庙之前有个棂星门,而上清宫也有个棂星门。这棂字是什么意思。儒家与道家的棂星门有什么不同。
导游;王顾左右而言它。
讲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说,这是神仙之地。上清宫过去是极其辉煌壮观的。与故宫的太和殿一样的大,按一比一做出来的。
这儿是张天师历朝历代在此主持。
我问张天师是张道陵。请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导游说张天师是公元89年,汉未时代的人。怎样怎样。
我心想,这真汉明帝时的事,为什么知道是汉明帝时,当年去洛阳白马寺,白马驮经回,真是公元89年,佛教传到中国。怎么是汉未呢,汉未是汉灵帝,汉恒帝。汉献帝。怎么这些都搞不清楚。
导游的话更多了。更玄了
我们马上就要到最神秘的地方,这就是水浒介绍的遇洪而开的,镇妖井,大家马上就去参观。参观之前我再介绍一下。
“宗教信仰各人自由,但我们应当尊重,今天有幸请来了,一位法师,曾在海外讲法,得到世界公认,你们可以去免费听讲,以加深对道的理解。”
我们一行十多人,按次序三人一排进入道观。坐下后,听一戴眼镜,瘦长年轻人讲道,那人大约讲了四到五分钟,,我真是看在大家的面子。一句话也没听讲去,不知说什么。讲过后,前三人每人上前领了一道符,拿过符再到左侧一道土处盖印。福建的几位老板每人捐赠了二千元的香火钱。
轮到我了,道土问,“那里的”。让我捐款。
我只答几个字。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
“我是游客”
这话即小又大。小我只是一位很普通的游客,大的,我买了票有参观的权力,至于愿不愿损,是我个人的意思,你没有权利要求我。
我们这一行人,有捐的,也没有捐的。
大家说,上清宫还是欢迎福建的老板。
我问;我们玩了那么多景点,有那个上清宫导游卖力,笑咪咪的。有问必答,说着不停。她为什么那么卖力。
有人笑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
她这一笔买卖,要抽百分之二十的头。要赚好几百钱呢,所以那么卖力。
心心常似过桥心。处处要小心,否则袋子里的钱掉了还不知道。
不过这三清宫,确值一看。我曾去过道都许多名山。如华山,崂山,齐云山,武当山。但上清宫却是最大最古老的。
龙虎山是那样的神秘,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鲁讯曾经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还颇流行。以此读史,有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
-
1400年上清镇古樟
-
龙虎山大门
-
丹霞岩石
-
-
翠绿如滴
-
角鼻山
-
-
龙虎之气
-
登高远眺
-
1800年的古城墙,展翅在寻找景点
-
1800年古石墙
-
许氏宗祠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