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胸痛中心成功挽救了一名75岁右冠近段完全闭塞的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该患者实行“双绕行”行急诊PCI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此次“平战结合,完美双绕”,充分体现了我院胸痛中心救治能力与胸痛区域协同诊疗水平地不断提升,也标志着医院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5月25日,家住棉船镇(与彭泽县一江之隔,必须坐渡船才能过江)的靳某于09:00 突发活动后胸痛,伴胸闷,以胸骨后及剑突处为主,持续不能缓解,伴大汗淋漓、休息后无缓解。于11:00到当地卫生所就诊,测血压80/56mmHg,卫生所医生与棉船中心卫生院取得联系之后,棉船中心卫生院医生结合症状考虑高危胸痛,随即指导村卫生所医务人员给予对症处理,同时立即拨打我院胸痛中心电话。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心梗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当地卫生所迅速将患者转运至渡口,我院120救护车已提前到渡口等候,于11:57完成首份心电图同时将心电图传送我院胸痛微信群,心内科柯伟林医师通过微信远程会诊考虑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达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指令,通知介入团队处于待命状态,协助120急救人员给予口服心梗一包药,指导院前程涛医生给予升压、提升心率等抢救措施,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在运送途中120急救人员与患者家属预谈话,告知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手术,在取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将患者送至我院胸痛中心介入室,实行“双绕行”直达介入室行急诊PCI术。在患者未到之前,我院叶文兵副院长冠脉介入团队早已等候于介入室,同时做好手术前各项准备。患者到达导管室时心率为35次/分,血压为75/45mmHg,患者已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病情十分凶险。我院叶文兵副院长、介入室主任柯伟林及介入团队成员严格按照胸痛中心救治流程紧张而有序的抢救,一边给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升压稳定生命体征,一边紧急为患者开通血管,从首次接触患者到血管成功开通用时仅仅45分钟,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我院胸痛中心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的互通共享模式,畅通绿色抢救通道,规范实施“双绕行”救治,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业务高效协同,努力缩短抢救时间,为急危重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按照往常,患者在进介入室手术前,需先经过急诊室和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病情观察研判和术前准备,但是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来讲,最佳的救治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越早治疗越好,实行“双绕行”原则,即绕行急诊室抢救、绕行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将院前诊疗前移,极大地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活质量。
通过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以及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的打通,让基层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本次在村诊所、卫生院、彭泽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院前急救团队、心内科、介入室等团队精诚合作,无缝链接,完美地演绎了县域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胸区域一体化高效的救治模式。
该患者于6月9日康复出院,并为我院院前急救、心血管内科和介入科送来锦旗以表感谢!
近年来,我院介入团队在叶文兵副院长带领下,目前熟练开展冠脉造影+PTCA+PCI+IABP植入术、安装临时/永久起搏器,射频消融术、ca FFR、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术等疑难病变能够实施更精准的治疗,极大提高了复杂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远期预后,也为临床处理该类病变的患者带来福音。
内五科骨干介绍
叶文兵 彭泽县人民医院 业务副院长兼心血管内科主任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会第四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任九江市胸痛中心联盟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会委员、九江市心血管质控管理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西省心血管健康联盟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九江市胸痛质控中心委员、九江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任委员;九江学院医学院讲师、彭泽胸痛联盟主任委员;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作为彭泽介入诊疗的开创者,尤擅长于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熟练掌握脑血管造影、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临时及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外周血管介入等介入手术。
阳国兵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持内五科工作)
专长: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等疾病诊治,尤其心内科冠心病、心衰、高血压等疾病诊治。掌握冠脉造影、冠脉球囊扩张、冠脉支架植入术及临时起搏器等手术操作。
柯伟林 介入室主任 (主持介入室日常工作)
专长: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等疾病诊治,尤其心内科冠心病、心衰、高血压等疾病诊治。掌握冠脉造影、冠脉球囊扩张、冠脉支架植入术及临时起搏器等手术操作。
扫码关注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