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55|回复: 1

彭泽这位“山区教师”感动无数人!荣获江西省2016年“优秀乡村教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江西省2016年“优秀乡村教师”
                ——彭泽县浩山中心完小岚陵村小陈银来同志先进事迹简述
  
陈银来同志,男,现年58岁,中共党员。现任彭泽县浩山乡岚陵村小校长。他扎根边远山区39年,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为山村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尽管岁月的风霜,工作的艰辛,生活的压力,早已在他身上烙下沧桑的印迹。正值壮年的他已是满头白发,疾病缠身。然而,质朴的品格,高尚的师德,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又让他浑身上下散发出乐观进取的迷人魅力。几十年来,在家乡这片热土上,他的业绩无人不知,他的精神有口皆碑。他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忠诚的教育之歌。

1977年刚满18岁的陈银来同志担任岚陵村施家自然村教学点的教学工作,当时他还是一名代课教师。这个教学点是全乡最偏僻的一所学校,从他家到学校有五华里路程,每天都要起早抹黑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步行,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其他恶劣天气,从不间断,也从来没有耽误一节课。学校当时的条件极差,只有一间简陋破旧的土房,一块木制小黑板,教室里除了学生从自家搬来的大小不等,高低不齐的桌櫈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任何教学设施。一至五年级十几个孩子全挤在一起进行复式教学。所有的科目都由他一个人承担。然而,在困难面前,陈银来同志没有灰心,面对这些渴望上学而又时刻面临辍学的孩子,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一定要让这些孩子有书读。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和年轻人的火热干劲,他放弃休息时间,丢开家中繁忙的农活,干脆搬到学校吃住。利用节假日修缮校舍、修建操场、铺路搭桥、围炉搭灶尽力改善办学条件,自制教具改进教学方法,自学文娱丰富课余生活。短短三年时间,学校办的红红火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所有家长无不夸奖称赞。可陈老师每年只拿到不足百元的代课工资,对此他毫无怨言。

1980年,村里把施家这个教学点合并到村完小(当时村级是完全小学),陈老师又成了学校的骨干老师,每年担任毕业班的课程。完小尽管比原来的教学点要相对集中一点,但施家、木里坑、杨湾、高墈上等一些自然村落比较分散,学生上学路途较远,还要爬山涉水,走七、八里山路(当时还没有公路)。家长们都忙于生产劳动,也顾不上接送孩子,陈银来同志就主动担负起接送孩子的任务。从学校到各自然村的主干道要经过两道河,当时还没有建桥。下雨天,河里涨水,陈老师总是要背着学生过河。十几个学生一个一个地背,往返十几趟,十分辛苦。特别是遇到冬春季节河里涨水,冰冷刺骨的河水,冻得他浑身发抖,肌肉发紫,他咬紧牙坚持着,只要学生平安心里就踏实。有时遇到大暴雨,河里洪水猛涨,不能过河,那就要翻山。山上有一条专门饶河的山路,很窄,很险,平时根本没人走,路上长满了荆棘和杂草,加上下雨天路面湿滑,山脚下就是河,河水落差很大,洪水很凶猛,陈老师非常担心。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他总是把学生的书包、饭袋、雨具全都挂在身上,跑前跑后来回打招呼,嘴里不停的提醒大家小心,注意安全。宁可摔到自己也要保住孩子们平安。十几年间,孩子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背了一批又一批,送了一茬又一茬,在他悉心的照料下,所有的孩子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度过了小学时光。有些家长为了感谢陈老师,给他买两包烟或者送一瓶白酒,他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他总是这样对家长说:“老师就像你们当父母的一样,我对待我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他们,这是我的职责。你们的心意我心领了,无须任何回报。”直到90年代末,各村组之间都修了水泥路,陆续都建起了桥梁,陈老师才结束了背送孩子的任务,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2000年至今,陈银来同志不仅担任学校校长,还兼任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数学课程,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工作更繁忙。2010年以后,学校只有他一人是本地教师,其余教师都是外地的,这样他就更辛苦了。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他四处筹集资金,修建围墙,建厨房,他自带工具,自己动手平整操场,改建厕所,铺设道路,从不计报酬。为了节省开支,留住老师,他以校为家,处处为老师们着想,视老师为亲人,以学生为子女。把家里的冰箱等电器无偿拿到学校公用。学校资金不足,他从各方面节省,尽量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利用休息日在家里种菜,学校食堂里的蔬菜基本上都是他从家里拿来的,不算一分钱。正月里,家里的腊鱼,腊肉以及平时从小河里打捞的鱼虾都带到学校来跟教师一起共享,他觉得这是件最开心最有意义的事情。他说他不图名利只图实在。大家能在一起共事,是难得的缘分,要珍惜。他还亲自在校园周边开垦种菜,并且动员自己的爱人到学校为老师做后勤服务,不仅每天为老师提供可口的饭菜,中午还要负责部分学生自带的午餐进行加热,让学生们都能吃到热气腾腾的午餐。

岚陵村小学距离浩山乡有二十华里,因为村里不通客车,外地老师来这里工作交通实在不方便,这几年陈校长主动担负接送老师的任务,一周两趟,往返四十里。他用自己的摩托车接送,有时要连续跑两趟,风雨无阻,不辞辛苦,不计报酬。正是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许多老师愿意留在这偏远的地方安心工作,舍不得离开。一位姓朱的老师,四十多岁了,家住在县城,领导为了照顾他,两次调他到交通比较方便的学校工作,他都不肯走,坚持要留在岚陵小学。朱老师说:“岚陵小学虽然交通不方便,但这里人纯朴善良,环境又好,尤其是有位令人敬佩的好校长。我在十多所学校工作过,说实话,还从未见过像陈银来这样的好校长。”有些老师虽然已经调离了岚陵小学,但他们还长久地留恋这块大山深处的小学校。有两位年轻的老师在离开岚陵小学时还十分诚意地结拜陈校长为义父,至今还经常抽时间来到他曾经工作过的岚陵小学看望那里的学生和自己的义父。十几年间,村里的普通百姓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陈校长却依然故我,恪守着清贫生活。他不追求享受,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个人无论选择什么职业都要舍得付出。当教师就是神圣伟大的职业,我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奉献,我看到我的学生一个个走出大山,参加了工作,有了事业和前途,我才觉得有成就感,非常知足,我的所有付出也非常值得”。

陈校长长期担任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教学水平和业绩远近闻名,多次获得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连续几年来,他曾获得“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师德师风标兵”;彭泽县十佳“最美教师”等光荣称号,同时也获得同事和家长的赞誉。可是他自己一点儿也不满足,反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上好每节课,他认真备课,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仅如此,他还坚持自学,不耻下问。他说他的拼音和简谱从未学过,硬是自己想尽各种办法学会了拼音,掌握了基本的简谱。他说作为一名教师连自己都不会,一知半解,何谈教学生。所以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修养。他总是告诫自己:“只有立足更高,才能望得更远”。“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为了更好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也为了给年轻教师提供学习与提高的平台,几年前他就想办法筹措经费,为学校装了宽带,把自家的电脑搬到学校公用,在全乡村小中率先实现了网络进校园。利用网上的优质资源,他和老师同行大胆实行教学改革,理论联系实际,为山区农村的复式教学探索了宝贵经验。由于边远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术课类,缺乏专业教师,陈校长就自学音、体、美教程来上课。根据教学的需要,他还自学了笛子、二胡、口琴、风琴等乐器,并把自学的知识的经验交给年轻的教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他自备了一套工具:木工用的、水电工用的、泥水工用的工具都有,只要是学校的课桌凳坏了,自来水和电路出现了问题,他自己义务维修,这样可以替学校省下一些开支,人人都说他多才多艺。

很多和陈校长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温文尔雅、待人热情、真诚善良的人。他不仅是师生们的良师益友,更像是他们的亲人。工作面前他先身士卒,坚持带高年级繁重的学科。他的家离学校有四华里,家中还有一位85岁的老母亲,可是他坚持每天早上第一个到校,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他关心教师,经常为教师烧开水,打扫卫生,千方百计为老师改善伙食和生活。尽管岚陵村小学地处最偏僻,资金最困难,但是学校没有欠一分钱的外债,而教师的生活及伙食条件在全乡各村小中比较算最好的。之所以陈校长能把学校各项工作做得如此出色,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需高效做事,低调做人。他对学生同样如此,几乎没有见过他向学生发火,更不用说打骂或变相体罚学生。尤其关注留守儿童,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经常到留守儿童家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受到每位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陈银来同志在这最边远的山区学校,最艰苦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不求名利,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事迹,在整个教师队伍中传为美谈,他是一位真正称得上“优秀乡村的教师”!
来源:彭泽教育网
发表于 2016-10-25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其实优秀的教师有很多,只是缺少了宣传。其实可以去各个乡镇走访调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