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彭泽县防汛抗洪一线上的6000余名党员干部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稚气未脱,但却不甘示弱、勇于冲锋,不怕苦、不怕累,在与洪水的战斗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成为了这次抗洪抢险中的新生力量,他们就是防汛抗洪一线上的85后和90后年轻党员干部。
王晋,一个入职还不满一年的龙城镇年轻公务员,自七月入汛以来,就一直坚守在一线,哪里需要往哪奔,这边刚协助完县武装部送援冲锋舟,又连夜协助排涝部队进行人工排涝抽水泵安装工作,随后又上堤值班,奋战在流芳大堤第一线。这个忙碌的身影在流芳大堤巡逻工作中,每天都要在流芳指挥所辖区的2km大堤上来回七八趟,细致检查大堤上三个排水点的工作情况,一有问题就联系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处理,保障了排水点有效稳定排水,面对这样的辛苦,他笑称是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存在感。
同样在龙城镇,张维剑是一名90后大学生村官,作为辰字村副书记,在矶山与辰字拆迁过渡安置的丁家咀小区内涝严重,居民吃住行都受到严重阻碍之时,他义不容辞、主动作为,配合镇村紧急救援村民,经过2天1夜的奋战,共转移小区居民2200多人,并为临时安置点的400多名受灾百姓争取到每人每餐15元标准的午餐和晚餐。这位年轻的同志同时还担负起了镇里的防汛宣传工作,每天奔走往返于堤坝之上及时收集相关防汛讯息,并及时向各指挥所发布汛情信息和防汛安全知识,保证各指挥所信息的及时同步。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展现了大学生“村官”防汛抢险的风采。
胡琛茜,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江西吉安人。2012年考录九江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芙蓉墩镇芙蓉村任村支书助理。自7月3日以来,她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7月5日芙蓉钓鱼台湖出现漫溢险情,作为一名女大学生村官,她坚持要求与其他人一样站在一线。她和群众挖土装沙袋,一袋一袋的运送物资,一直坚持了27个小时,险情控制后才去休息。在防汛堤坝上,哪里忙碌,哪里就看到她的身影,在指挥所不但肩负着巡逻任务,还要随时记录现场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因为防汛,她已连续两周末没有回到九江看孩子,只有在晚上回来后,通过视频与女儿见面聊天。她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官,我一定要与芙蓉村人民共同进退,保卫家园。
在定山镇棉洲圩防汛大堤上,一支由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及定山镇政府人员组成的90后抗洪抢险小分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我们展现了年轻一代党员干部不一样的风采,可谓朝气十足又不乏干劲。
张瑞瑞是一名年轻的组工干部,就在接到防汛任务之前,小孩出生还不到10天,尽管内心充满了不舍和愧疚,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奔赴定山镇棉洲圩抗洪抢险一线。在坝上,他与同事们并肩作战,清障、巡堤、抢险、内勤、宣传一样都不落下,24小时吃住在坝上,克服重重困难,值班之余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手上其他工作,这样的日子一呆就是半个多月。每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杳杳船只的江际和满天的繁星,看着妻子发来孩子的照片和视频,他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思念,但是一想到身上扛着的防汛重任、一想到受灾的同胞,他又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段韬,年纪稍长的他在此次防汛中以自己的行动当担起了兄长的责任与表率。在圩堤上,他不仅严谨细致的完成日常巡堤任务,还严肃认真陪同督查组一同巡查各分段的工作、纪律情况。圩堤上短短2.7公里的路程,留下了他100多公里的足迹。面对自己黑得发亮的皮肤,他笑称那是太阳送他的奖章。由于吃住都在圩堤上,同事问他一个人在外会不会想家,他说,组织需要我的地方便是家。
吴云龙,作为组工里最年轻的干部,他不怕苦,不怕累,积极性高,总是主动完成各项事务。同组工干部一起下堤坝巡逻、清理杂草,协助定山抢险队伍及巡逻队员堵管涌、开沟倒渠和填埋渗水口,在交接班期间他还主动帮助后勤部整理碗筷,搬物资上车。他说,虽然晒黑了,但自己在这次抗洪防汛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不仅磨练了自己的意志,还积累了很多防汛经验。
余冠兵是来自定山镇政府的年轻干部,自防汛第一天便驻守在坝上,十几天的堤上生活让本来白嫩的他晒的有些黝黑,连续的通宵巡堤让他的双手被蚊虫叮咬的满目疮痍,身体的不适靠着坚强的意志在坚持。在镇里负责武装工作的他,巡堤之余,牺牲仅有的休息时间,积极开展征兵工作,主动联系各村民兵连长及应征对象,他说,防汛抗洪是一次难得的宝贵经验,诚然艰苦,却磨练了意志,丰富了生命。
陈煜是定山镇司法所的90后干部,也是我们团体中的“开心果”。在堤坝值班人员紧缺的时候,他主动要求上一线与坝上干部一同防汛。工作中他认真负责,休息之余他也是乐趣多多。大家都感觉疲惫的时候,他总是能通过讲段子等方式活跃气氛。而且他善于引进新事物,比如防晒用的冰袖,易于睡眠的眼罩等等。一号防汛棚成为防汛工作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他们身后不远的棉洲圩防汛指挥部,有一位女孩子与他们共同坚守,她就是不到30岁的定山镇女干部柯文琼,这个昔日里皮肤白皙的小姑娘,在这次防汛工作中也不甘示弱,她虽然负责后勤工作,但也是与其他人同上同下,昼夜不分,每天脚上穿着大雨靴,头发随意地拢在脑后,丝毫不在意自己晒得乌黑的皮肤,不在意略显邋遢的形象。她在检察院工作的丈夫也被抽到了防汛抗洪一线,女儿只能由外婆代为照顾,防汛至今两人都没有与小孩见面。
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还有这样一对夫妻:85年的石大亮,在黄花镇任副镇长,抽调到指挥部综合组负责材料工作,她的妻子欧阳春是县第二幼儿园的幼师,也被安排到了指挥部负责后勤,为了抢抓时间、加快进度,两个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根本顾不上家里还有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次县里准备报道一下他们的事迹,石大亮摇了摇头说:“比起在堤坝上那么多辛苦的同志,我们这又算的了什么?”他却不知道,自己做出的牺牲也丝毫不比坝上的同志们少啊!同样是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从政府办抽调来的年轻干部张鑫,由于没日没夜连日奋战,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为了不把工作落下,于是一边打吊针,一边卧在床上工作。
紧邻长江的马当镇,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是一名国家干部,他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马当人,他家就在离镇政府不远处的地方,在大雨倾盆而下、四处受灾之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回家,而是加入到转移镇村百姓、抢救群众财产的大部队中,等安顿好一切回到家,家中早已被淹,多亏好心的邻居帮着转移了一些财物,心存感念的他,更坚定地转身又投入了新的救灾工作中,因为他知道,有大家才能保小家。他就是欧阳鹏,一名90后三支一扶人员。
“巾帼不让须眉”。在无情的洪水面前,马当镇这个90后的姑娘——欧阳玉霞,完美地向我们演绎了这句话。这个一路从村官走向公务员的小姑娘,有着一颗坚定的服务基层的心。在洪水肆意横扫这片土地时,她心中无比焦急,多次主动请缨要求去一线,镇领导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小姑娘,只好满足了她的心愿,只见她穿着一双雨靴就冲了上去,连续几天几夜与其他男同志一同战斗,任凭雨水淋湿她的身体,在疲惫与湿气的双重加压下,她终是熬不住病倒了,在镇领导的严厉阻止下,无奈下了堤坝,但仍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转战指挥部,力所能及地为抗洪一线提供后勤保障,与全镇上下共同进退,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执着精神。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这一群年轻党员干部朝气蓬勃、无所畏惧、敢为人先、奋发有为,和广大干群一道,筑起了全县上下共御洪魔、保家护园的万里长城。
来源:县委组织部 作者:穆耕海 梁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