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23|回复: 3

戏曲溯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1 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外国人把中国的古典戏剧称作“歌剧”,中国人则称之谓“戏曲”,温州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温州的戏曲当然也就是中国最早的戏剧表现形式。“戏曲”一词最早见于何处?它和温州有何关系?许多人对此并不十分了然,甚至说最早见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看来似有澄清之必要。

1912年,海宁学者王国维出版了他的《宋元戏曲考》,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把戏曲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王国维对此颇为自得,他曾说:“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当时由于资料匮乏,论述面不是很广,但他还是提到了。戏曲一词,这就是后人广为引用的黄岩人陶宗仪所作的《南村辍耕录》。该书第二十五卷第二条云:“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话,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80年代以前,学者都把它看作是“戏曲”一词的最早出处。

1989年,《宋金杂剧考》的作者胡忌又发现了一条资料:这就是刘埙(1240—1319)《水云村稿》中的《词人吴用章传》, 略云:“……至咸淳,永嘉戏曲兴,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然州里遗老犹歌用章词不置也”。这段文字不但在“戏曲”二字前加了“永嘉”二字的定语,说明当时流行于江西一带的戏曲来自永嘉,而且还点明了时间:宋咸淳(1265-1274)年间。

刘埙字起潜,江西南丰人,宋亡后隐居,着有《隐居通议》等书,《四库全书》收录。我在写《祖杰戏文与对金牌传奇》时曾翻检过《水云村稿》并抄录了其中的《义犬传》但却没有测览全书,与这条资料失之交臂。

刘损所谓的“永嘉戏曲”,实际上就是当时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的温州南戏。关于温州南戏起源的时间,元代龙泉人叶子奇在《草木子》申说:“俳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一百多年后,明人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到明嘉靖年间,绍兴人徐渭所作的《南词叙录》则又说:“南戏始于宋光宗(1190—1195)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证之刘埙所说的“至咸淳(度宗),永嘉戏曲出”,应该理解为永嘉戏曲传播到江西南丰以后,才有“泼少年化之”的事,其肇始当然会更早,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作丁如下论断:“南戏之渊源于宋殆无可疑。”南戏最早产生在温州,也成为当代学者的共识。当时的温州南戏就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南曲戏文”、“永嘉戏曲”、“鹘伶声嗽”等的别称。

早期的温州戏曲以什么声腔演唱?今之论者大都以为南曲有海盐、昆山、文弋阳、余姚四大声腔,唯近人叶德均力主五大声腔,即前面再加一个温州腔。明人祝允明在《重刻中原音韵序》中说:“不幸又有南宋温浙戏文之调”,虽然他对 这种声腔极不满意,说它“殆禽噪耳”,但此说恰好证明温州腔的存在。王国 维在《录曲余谈》中说:“至南曲,则为温州人所擅”。前人吴梅在《曲学通论》中也说:“迨温州、海盐、昆山诸调继起,南音糜糜,几至充栋”。可见早期南戏所唱的声腔实为温州腔。
发表于 2015-3-1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做人要厚道,顶贴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1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这年头,啥人都有,偶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