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23|回复: 5

筝的来源:争瑟成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宜宾

 《乐道类集》第二卷上载:“秦有婉无义 者,以一瑟传二女,姐妹争瑟,引破终为两片,其一片十三弦者为姐分,其一片十二弦者为妹分,秦皇奇之,立号曰筝。”

  唐 刘贶大乐令壁记:“筝与瑟正同而弦少,秦人有一瑟而争,蒙恬中分之,令各取半,因名秦筝然。”

  宋 丁度集韵释筝:“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以为名。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

  上述之历代典籍中,皆明白地表示了筝与瑟的密切关系。我们知道汉代的筝与瑟的外形,除弦数及大小外,差可视为挛生。同时瑟衰于汉而失于晋,对于筝的记载却于魏晋南北朝时渐有所增。

  明 朱载堉《律吕精义》中曰:“瑟只照筝样最妙,大小虽异,而样制相同也,首尾广狭,比筝加一倍可也,上弦设柱,亦与筝同。”

  因此,该派学者认为现代的古筝就是瑟的化身,亦即存瑟之制而冠筝之名。

  对此观点,亦有学者持反对意见,他们反对的理由,兹分述之:

  1. ‘争瑟为筝说’是一种荒唐附会之言。盖‘争瑟成筝’之人,依典籍记载有‘父子’、‘姐妹’......等的不同,应可看出其不实。

  2. 不合事物发展规律。盖事物发展的法则向来都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以筝弦演进发展看来,最初五弦,到后来的十二弦、十三弦、十四弦、十五弦、十六弦,及现代的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等,无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与音乐表现的需要来改革的。焉能由复杂到简单,由多到少地发展,这是不合逻辑的。

  3. 从字形结构上分析,两者应属不同类的乐器。盖《说文解字注》曰:“琴......凡琴之属皆以琴。”又曰:“瑟......从琴必声。”而筝释又曰:“筝......以竹争声。”如果筝确实是由瑟两分而成,则‘筝’字应写作‘争’才是,却为何写成‘竹’字头?这说明筝并非瑟类,而是两个不同类的乐器,瑟从‘琴’,筝从‘竹’。

  4. 从筝与瑟的发声比较,两者应属不同类的乐器。魏 曹植曾这样说:“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筝声是高急、激昂;而瑟音却是雍容柔和的,二者应不会是同类的。

  5. 从定弦比较,筝以五声音阶定弦,相邻二弦的音程是大二度和小三度;而瑟采用十二平均律定弦,相邻二弦的音程是小二度。

  6. 从左右手基本指法观之,筝的传统指法是以右手弹弦,左手按弦;而瑟则是左右手均在瑟码右边弹弦的。
发表于 2015-3-9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回帖是尊重,回帖是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9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_249:}{:1_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9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_249:}{:1_249:}{:1_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0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囧丁乙……好吧,我承认,楼主比我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0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湖州
看了楼主的帖子,我陷入了严肃的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