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893|回复: 0

彭泽戏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剧种

高腔  彭泽高腔即饶河戏(赣剧),至今流传了300多年。在杨梓、天红、黄花、太平一带多由乡间艺人自愿组成班底,农闲时走村串乡演出。演出内容有整本《三国》、《水浒》、《岳传》和“撒帐”、“八仙庆寿”等,文辞高雅,和声高亢。高腔与其他戏种的区别在于演唱不用琴弦伴奏,只有锣鼓、竹笛和喇叭吹打,演员的功夫全在唱腔上。演员全为男性,扮象分别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至2000年底,彭泽高腔艺人已为数不多,且都为70岁以上的老人。少数人家藏有戏文真本和绣得非常考究的戏服。

文词  在天红、太平一带较盛行,天红有的农民家全家都能演唱,可出一台小戏。目前流传剧目有“鱼网会母”又名“乌金记”、“宋江杀惜”等。

采茶戏  在黄岭、黄花一带流行,其流传剧目有:“乌金记”、“梁祝姻缘”、“方卿借银”等。每逢抗旱,用大部头2~4人脚车车水时,车头系上锣鼓,农民边车水边唱采茶戏,以解疲劳。

黄梅戏  一直广为流传,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沿江一带乡村颇为盛行。

文艺演出团体

县黄梅剧团  1985年县黄梅剧团有演员18人,舞台技术人员6人,乐队7人,编导2人,行政工作人员5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全团推行责任承包,1986年曾组成青年演出组和老壮年演出组,赴外省演出。1988年又合二为一,改为团长承包责任制。

县黄梅剧团在外地演出中,曾两赴南京、六进武汉。演出期间,《南京日报》为彭泽黄梅剧团赴宁演出作了专题报道,江苏省电台还为《三凤求凰》的演出作了专场录音在电台播放。湖北省电台、电视台为彭泽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燕燕》、《闹花灯》作了专场录音和摄像,在省电台和电视台分别进行了报导。县黄梅剧团多次参加省、市文艺汇演,1986年在市黄梅戏汇演中,以《牌楼村的恋人们》剧目获演出奖及1000元奖金。1987年创作《小姑与彭郎》剧目参加九江汇演,获市创作奖。1988年县黄梅戏剧团在参加全国黄梅戏电视大奖赛中,张凤花、王爱玲两演员获优秀演员奖,李军、吴的珍、唐莲等三名演员获演员奖。至2000年,县黄梅剧团演出传统剧目28部、古装戏52部、现代戏44部,其中:有自行创作的古装戏《小姑与彭郎》、《鸳鸯泪》和现代戏《英雄五少年》、《重上云岭》、《云岭山下》、《常分析》、《棉洲圩》、《洲头春秋》、《雷锋的童年》等剧目。

农村业余文艺团体  1986年前,大部分乡镇都有业余黄梅剧团或文艺宣传队,最多时达26个。部分较大的行政村,如江心、升洲、光明、马当等,它们的业余黄梅剧团或文艺宣传队,无论是演员阵容、演出水平,还是文武功底,服装道具,都不亚于专业队伍。随着农村人员大量外出务工以及电视的普及和其他文化形式的出现,农村业余演出文艺团体逐步消退。至2000年底,仅有一些临时组合的业余演出团体,只演出传统的折子黄梅戏。

单位文艺团体 20世纪80年代,全县各系统单位均有文艺演出队,每逢节假日或重大纪念活动,由县宣传、文化口或相关系统单位组织汇演,其中有名气的单位为芙蓉农场文艺演出队、县商业局文艺演出队、县粮食局文艺演出队、县供销社文艺演出队、县城关完小合唱团等。20世纪90年代,县棉纺厂、县医院、县一、二中文艺演出队相继成立,特别是县棉纺厂文艺演出队演出专业水平颇高,深受广大职工喜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