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99|回复: 8

读书碎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9 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新乡

蒋勋先生的《生活十讲》第七讲《文学力》里面有这么一段文字:文学其实是一种疏离。你在镜子里看自己的时候,若能够疏离,就能产生文学。但通常我们无法疏离,我们很容易投射,很容易陶醉,很容易一厢情愿,所以会看到很多的“假象”,也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我们一直在观看假象,观看一些梦幻泡影。

我第一次读这段文字已是几年前的事了,不过当时对我的触动一定是很大的。因为我很少在书的留白处写随感,而偏偏在这段文字的旁边歪歪扭扭写下一句话:这段文字是迄今我看到的对文学的最好的诠释。

现今再读这文字,依然深深触动着我的灵魂。

这段文字的核心是“疏离”二字。很显然,在这里蒋先生已把“疏离”的意义扩大了、引申了,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疏离”。而应是与文中所说的“投射”、“陶醉”、“一厢情愿”对应的另一面。我看除了蒋先生所列举的几种情况外,还应加上“常态化”、“世俗化”“习惯”“麻木”等状态。

文学的境界是帮助人们看到事物的真象,显露事物的本真。蒋先生讲的“疏离”是实现或达到文学境界的方法或手段。蒋勋先生的高明之处也正在于此——我们见过很多的人讲结果和目的,却很难见到有人能把实现结果和目的的方法或手段讲的这么明了。

文学作品的高下也正是“疏离”程度的体现。
发表于 2013-11-2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74:}{:177:}{:17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9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77:} {:17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喝彩,真是一篇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_249:}{:1_249:}{:1_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9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虽然我是个文学爱好者,但我的思维并不是停留在那儿,我看问题,看诗文,喜欢从意境,从思想情,从观点,品味文章。我之并不是为文学而为文学,而是本未倒置吧,而是让文学为思想观点服务。讲俗一点,也就是让我讲的更动听,更迷人,更有趣味,更好的表达自已。

许多人的文学太迷人了,太有情感了,太动人,但是不能用理智的眼光看,不能用思想性的观点。
我不反对别人,但我的宗旨是文以载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庐山雅趣 发表于 2013-11-29 12:45
虽然我是个文学爱好者,但我的思维并不是停留在那儿,我看问题,看诗文,喜欢从意境,从思想情,从观点,品 ...

支持雅趣先生的观点,
    作为文学,首先是有一定的思想与观点,文学有时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文学有它的阶级和立场。文学的时间性和感情色彩也会因为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会因为人的思想观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时代效应。
    没有思想观念的“纯文学”是不可想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9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文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9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谢谢分享,真的很好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