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鞋子都不利于健康!”加拉哈德·克拉克抛出的这句狠话,顿时在媒体上抢得不少版面。人们惊讶,不只因为他语出惊人,更因为他的身份:他是拥有国际鞋业大品牌“克拉克”的家族的成员,也是公司股东。这家家族制鞋企业已走过180多年历程。如今加拉哈德居然跳出来说:“鞋子是个大问题,是时候赤脚走路了!”此人“大义灭亲”?
其实眼下,西方正开始吹起“赤脚风”,一些娱乐明星、时尚人士脱掉鞋子,赤脚上街;而一些制鞋业龙头企业正竞相推出“赤脚鞋”。难道赤脚走路真的更合乎科学、更有利健康?
支持者称,穿鞋“伤害双脚”
加拉哈德宣称,“最好的走路方式是赤脚,让脚直接与地面接触;把脚包在皮革、塑料或橡胶里,妨碍了两脚的自然运动,弊大于利。”
他不是唯一持这种观点的人,而且这种观点有“科学出处”。人类学家发现,最古老的鞋子出现在9000年前,而人类的穿鞋史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但正是从人类穿上鞋子起,双脚遭遇了劫难。
伯纳德·西浦菲是任职于南非一所大学的人类学家,以研究人类脚部进化闻名。在比较了非洲部落人和欧洲人的脚之后,他发现,穿鞋的欧洲人,脚很不健康;很少穿鞋的祖鲁人,脚很健康。结论是:“市场上大多数的鞋对脚不利。”
人类学家说:“人类的脚趾骨骼,在穿鞋后开始逐渐变弱。因为鞋子能帮助保持身体平衡,人们用脚趾抓地的需求减少了;鞋子还代替人们做了很多本来需要脚部骨骼、腿部肌肉协同完成的动作。”
“赤脚奔跑教练”李·赛克斯柏,也是一名运动伤害学专家。他强调,鞋底越厚对脚越不利,“鞋底如果过厚或过硬,步行时脚就无法完全收缩和反冲,久而久之会失去弹性,结果更易受伤。”
在英格兰坎伯兰乡村,牧羊女艾莉森的解读富有诗意。她每年要接待上千游客——在牧羊之外,她的副业是带领游客赤脚穿越霍格威尔高地。“当你走在天鹅绒般的草野上,会有一种自由感,你可以从脚底感受四季变换。”艾莉森说,“为了让双脚变美,人们花钱买乳液之类;殊不知,赤脚走路是天然去角质的方法。”
质疑者说,脚受寒会惹麻烦
许多人对赤脚这件事很犹豫。“一想到光脚走在路上,可能踩到狗屎、碎玻璃,我没有了勇气。”一位加拿大网友写道。
一位英国网友则称:“赤脚的概念很棒,穿鞋的确不利于健康;可不穿鞋也不利于健康,尤其当你身体羸弱时,赤脚走在冰冷的地面上容易生病。”这倒跟中医不提倡赤足的理由一样。“湖北汉墓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脉书》中提到:‘圣人寒头而暖足’,就是说人的头可以冷,脚绝对不能冷,寒从脚下起。”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推拿教研室主任赵毅教授告诉记者。
在一些专家看来,穿鞋是人类进化的表现。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教授陈文鹤说,鞋子除了保暖,更重要的作用是抗震:“足部作用于地面产生的反冲击力会损害脏器。从极端案例看,摔跤手如多次臀部着地,尿液中会测出红细胞,这表明剧烈震动对人体脏器有损害。鞋可以缓冲脚部撞击地面时产生的震动。”
这些专家认为,“赤脚风”不能搞成“赤脚疯”,在温暖的沙滩和草地上赤脚走走倒还无妨:“从中医角度看,人体足底有个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的凹处;穿鞋走路时无法触及它,而赤脚行走,地面的凸起恰好可以按摩它,这有利健康。”赵毅解释。
这正是国内曾兴起的“赤脚走鹅卵石道”的理由,不过赵毅说,这也要小心行事。因为人类穿鞋后脚底肌肉的抓地等功能退化,赤脚走鹅卵石会对双脚造成高强度压迫,“这个‘健步’活动风行的时候,医院骨科病人激增——缺乏运动者突然光脚去踩凹凸不平的地面,硬碰硬,引发了跖筋膜炎。”
“赤脚鞋”,迫不及待上市了
谁对谁错尚无定论,市场等不及了:有个新概念,正好搞促销。加拉哈德弄出了“赤脚鞋”,他的理论是:如果穿鞋,那么鞋底越薄越好。“赤脚鞋”的鞋底薄到3毫米,能让穿鞋者“跟赤脚走路差不多”。
运动鞋品牌竞相推出“赤脚鞋”,且不断寻求理论支持。“赤脚奔跑”网站是它们一个重要的“智库”。网站创办人、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丹尼尔·E·李伯曼,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肯尼亚莫伊大学的合作者在研究中发现,赤脚跑步比穿鞋跑步更安全。
这个团队观察了美国、肯尼亚的光脚跑步者和穿鞋跑步者,发现75%的穿鞋者每跑1公里约经历1000次大撞击,而光脚跑步者能自然利用足中部或前部着地保持弹性步伐,规避撞击。他们解释,光脚或穿很薄鞋子跑步的人,因为足跟撞地非常疼,所以会自然改变着地部位,这就减少了撞击;穿鞋者则因为有鞋子避震、缓冲,不会下意识避免足跟撞地,由此容易受伤。据测算,穿鞋者跑步时受到的脚跟撞击,相当于人体自重两到三倍的力。
李伯曼意味深长地指出,“人类跑步有百万年历史,但现代跑步鞋上世纪70年代才问世。人其实有天生的避免跑步伤害的能力。”他的观点明显支持赤脚。
“赤脚鞋”,据说能迫使人体调动脚部和腿部骨骼、肌肉,协助身体平衡,“唤起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保护自己。”不过专家强调,脚部、腿部机能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所以绝不能一穿上“赤脚鞋”,就去跑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