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的流水
1
思想怎么才能有力度?从而获得宽度、高度、深度?
到书店淘宝,在看经济学、哲学书籍时想到这个问题。
自己看书的时候总是跟着作者的思维、情感跑,偶尔也有所感想、沉思、挖掘、发挥。但是,基本上还是在著作者的视野之内,很难突破。就像闯进了书本、知识森林的迷宫,不知所向。有却少登高望远的本领和条件。
读书、学习无疑是可以获得知识、技能甚至智慧的——智慧的较低层次应该就是活学活用吧!高级层次当然是创新,是对人类认知、技能、思想、文化的创新。
高级层次的智慧创新是需要思想力的,创新思想力必须要有思想的宽度、高度、深度作为基础!
2
我们平常的学习是舍本逐末的。
因为我们更多地是学习著作者、教师、他人传授的知识结晶——观点、技能、作品!我们很少探究为什么,甚至经常引用谬误而以为真理!
我们少有去探讨创作者的思维方式。基本上不去考虑他们的思想力的强弱,更不去学习他们或者强大的思想力。
我们经常读到很好的文章,却一般地只是领略情感、借鉴思想,深层次一点的也就是学习、研究其写作方法。我们几乎不会去探索作家的思维方式——思想力,以及这样的思想力所获的的途径。
这种思想力获得途径的探索的遗忘在人文科学领域更为突出。
我们好像学习不是为了获得思想力,而只是为了获得现成的思想,所以我们永远是读者,几乎不可能成为作者!与作家的距离,少说也还有十万八千里!可惜我们又都不是孙悟空。
即便十分伟大又善擅长教学的作家,往往也只是教我们如何写作,一般不教给我们思想的方法,不传授思想力!
3
逻辑学难学,学了也未必就能用。
哲学难懂,抽象的原理要运用到具体的思维活动中去并且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的极少极少。
在思维方法的研究上我们更依赖于情感,更相信灵感。所以在不动情的时候我们就不写诗,也写不出诗;在灵感没有光临的时候我们就不作文,霸蛮作文也只不过像是在誊抄字典而已。我们的一些作家不是在创造,而是在等待或者记录灵感,有的甚至靠玩弄感情来寻找“作诗的激情”!
逻辑学、哲学这两门关于思维科学的方法、技能、理论、基石的学科,很多人都没有学过或者说没有学好。我自己当然也是一知半解,所以思想力怎么也没有提升来。
没有哲学、逻辑学作为基础的思想是真伪莫辨的,思想的结果中不全是真善美,夹杂着很多假恶丑的东西。
4
我们当然知道思想的魔力。
但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去发掘、发展、强壮这个魔力。
我们甚至经常会吝啬于投入于发展壮大我们的思想力:比如吝啬于花钱买逻辑学、哲学类书籍;吝啬于花费时间去学习她们;吝啬花费精力去钻研他们。
如果说学问上我们达到了大学、博士水平,那么我们的思想力水平则恐怕还处于小学阶段。
5
怎样才能提高思想力呢?
首先是做到“知行合一”。“书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努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创造、拓展。
第二是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哲学、逻辑学、心理学。
第三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要注重系统性、超前性。特别要注意相关学科的历史和前沿理论、事件的动态。
只有从书本中,从前人的知识系统中走了出来,才可能有纵观全局,高屋建瓴的把握驾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