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亏损,越生产的怪象
《新京报》报道,上半年中钢协86家会员企业中,亏损企业多达35家,占所有企业数量的41%。86家企业的利润总额23亿元,实现利税400亿元。利润总额,只是世界三大矿业集团利润总额的3%,而中国钢铁企业工人总数是三大矿业工人总数的8倍。
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急速下降,为何外国矿业集团还继续赚大钱?
《新京报》的记者刘溪若用下面的一句话总结中国钢铁行业目前存在的严重性结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谁都不愿停产,一旦停产,钢厂无从盈利,无法偿还银行信贷,这让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以至于出现产量越高,钢厂越生产的怪象。’
2011年下半年以来,钢铁业一直在盈亏线附近徘徊。如果扣除矿山和投资的收益,钢铁生产主业已经连续亏损7个季度。2013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0.13%。从吨钢利润率看,顶峰的时候是1000元,可以买一部手机。而后,逐渐下滑到一公斤猪肉,一瓶矿泉水的水平。今年前6个月,吨钢利润只有0.43元,两吨加起来赚的钱不够买一根冰棍。
结构转型,价格下降,生产却还是亢奋
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两位数的增长时代,2012年,GDP增长率只有7.8%,2013年上半年,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到了7.6%,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GDP增长的放慢,市场对原材料的需求也开始冷却,过去每年增长超过10%的速度,被7%的速度所替代,而钢铁的产能却还是处于上涨的趋势。
表一, 中国钢铁生产大跃进时代,1995-2013 (单位:亿吨)
年份 1995 2000 2010 2011 2012 2013(前6月)
生铁 1.1 1.3 6.0 6.4 6.7 3.6
粗钢 1.0 1.3 6.4 6.9 7.2 3.9
钢材 0.9 1.3 8.0 8.9 9.5 5.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表一的数据表明,中国钢铁大跃进时代是在进入本世纪以来的10数年,也就是中国加入WTO,全面对外开放,以出口大幅度带动经济增长的10数年。
1995年,中国的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开始迈入亿吨时代,而1995到2000年的5年期间,总产量也只有增长30%。到2000年,三种产品的产量都是1.3亿吨。而后的10年,生铁产量增长4.6倍,粗钢产量增长4.9倍,钢材产量增长6.2倍。到2010年,生铁,粗钢和钢材的产量分别到达6亿吨,6.4亿吨和8亿吨。
尽管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放慢了钢铁的生产速度,2011年到现在,三种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依然保持6%以上的速度。今年上半年,在利润率跌至冰点附近的情况下,生铁,粗钢和钢材的生产同比分别增长5.7%,7.4%和10.2%,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8,5.6和4.1个百分点。
为啥转型如此困难?
房地产的快速发展,‘铁公鸡’的全面开花,汽车制造的突飞猛进,出口的迅速膨胀,是过去13年钢铁生产大跃进的几大推手。
然而,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只能是短暂的。原来25%以上的出口增长速度,被现在的保8使命所替代。原来以25%的投资增长速度,被20%,甚至更低的增长速度所替代。原来汽车生产以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被现在的单位数所替代。
唯有房地产还在释放出火山喷发后的余温。不过,房地产过热的发展,很快也会遇到同样的麻烦和降温。
国务院想保8,又不能再来一次大规模的刺激。在这种两难的选择中,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放慢,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结果。
从2012年的一月份开始,全国钢材价格水平由每吨4400元,下降到了2013年6月份的3300元,说明了结构调整不是没有代价的。
那么,代价是什么?如何应对?
代价就是要大幅度的控制新的产能,削除过剩的产能,从原来的恶性竞争环境中解脱出来,大幅度提高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产业整体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可是,实际的情况,却令人担忧。因为,谁都不愿意减产,更不要说停产了。中国钢铁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地域分布分散,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表二,中国钢铁大中型企业的地理分布情况
华东:宝钢,沙钢,马钢,南钢,永钢,梅钢,济钢,日照,莱钢,泰钢,杭钢,苏钢,石横,青钢,淮钢,三钢,南昌,新钢,兴澄,萍钢,中钢,长达,中天。
华北:首钢,唐钢,包钢,河北,太钢,邯钢,国丰,津西,石钢,舞钢,邢钢,天钢,长冶,新兴,中阳。
华中:武钢,安钢,广钢,柳钢,衡钢,韶钢,新冶,湘钢,济源,涟钢,中特。
东北:鞍钢,通钢,本钢,凌钢,北钢,东特,阿钢。
西南:攀钢,重钢,昆钢,达钢,德钢,水钢,通威。
西北:八钢,酒钢,龙钢,长特,西特,国际,其他。
表二列出70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地理分布。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的数量最多,但是,其它地区也不甘落后。各个省,市,自治区,都争先恐后的发展自己的钢铁企业。因为,有了自己的企业,才能分到发展的一份成果。在钢铁利润高的时候,大家都有好处,而到了钢价大幅度下跌的时候,各地政府都不愿意自己的企业倒下。
地方政府的自我保护作用,自我发展的动力,是中国工业缺乏集中度,缺乏整体效率的病根。钢铁行业,只是所有行业存在同样问题的一个特例。在市场好的时候,31家诸侯(31个省,市,自治区)大家都大上特上,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大家一起吞下同一个苦果。
今天是钢铁,明天也许是汽车,水泥,或者其它。如何保证国家的整体利益,如何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平衡发展,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长期博弈的焦点。
放眼未来,钢铁产业发展困惑继续存在
钢铁生产成本的压力在未来的几年,将继续提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环保成本压力将不断提高。
要知道,大量的钢铁生产,是10多年来中国环境污染大量提高的罪魁祸首。2012年,中国的GDP是世界GDP总量的10%,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是世界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当年的电力消耗为5万亿度,是美国电力消耗量的1.2倍,而中国的GDP却只有美国的一半。
在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的48%,现在还是40%以上。2012年,中国的煤炭产量为37亿吨,是2000年10亿吨的3.6倍。煤炭占全国总能耗的70%,发电能源的80%,两者均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以上。
不改变经济发展的结构,不改变‘打鸡血’式的粗放发展模式,中国的环境污染无法减少,人民的非物质生活条件无法改善。
如果实行新的环保标准,每吨钢的生产成本将提高100元,也就是说,全行业的利润率将降到冰点以下。
其次是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
原材料价格的提高,劳动成本的提高,土地价格的提高,是钢铁生产成本提高的第二个因素。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数量接近7亿吨,外国寡头垄断矿产企业,捏住中国一盘散沙式的钢铁企业的命根,是造成生产企业和原材料企业利润倒挂的尴尬局面,而这种局面也是造成中国钢铁工人成为外国寡头公司‘打工仔’的残酷现实。
最后是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升值已经到达顶峰,也许下一步的发展态势就是贬值。如果贬值出现,进口成本提高,煤炭和铁矿石的进口价格将提高,大大不利钢铁企业的恢复与发展。
必须下猛药
如何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如何摆脱一顿钢铁利润买不到半根冰棍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下猛药。
首先,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打破诸侯经济的狭隘思想。淘汰落后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国家根据市场规律,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来引导企业的优胜劣汰。
其次,取消地方政府的软约束。补贴必须规定时间和规模,不能无限制的补贴,拖慢自由竞争的步伐。
再次,提高炼钢水平,摆脱‘大生产和大进口’的尴尬局面,控制钢材出口,取消任何出口补贴。
最后,全国必须提倡节约用钢的思想,不是生产越多越好,也不是使用钢铁越多越好。就算出口,也必须有的放矢。逐步降低国家对高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依赖性,逐步放弃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模式,改变为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