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反对浪费”呼声渐高,作为当年公务接待的一条标准,“四菜一汤”屡屡被基层干部群众所提及。然而记者走访多地了解到,由于缺乏刚性细则和可操作性,“四菜一汤”逐渐出现标准走样现象,并未对遏制公款大吃大喝起到应有效果。相反很多干部反映的情况发现,“四菜一汤”至少出现三种标准走样现象。一是数量不变而菜品出现“豪华升级版”,原本应是出于节约而上的普通菜肴,在很多地方就换成了海参、鱼翅、鲍鱼,山珍海味,极尽奢华。 二是玩“大盘套小盘”的数字游戏,乍一看是“四菜一汤”,四个盘子,然而每个盘子都很大,大盘子里头再套小盘子,小盘子装的都是不同的菜,总体数量远远超出“四菜一汤”。三是上菜时玩花招,先上一份“四菜一汤”,等客人吃过之后撤掉再换一轮,反正最终保证餐桌上永远都是四个菜、一个汤。(新华网5月18日)
说起来所谓“四菜一汤”本不陌生,上级年复一年的关于遏制大吃大喝浪费公款歪风的文件下达后,都会有地方政府煞有介事的宣布公务接待实施“四菜一汤”的标准,言下之意就是告诉老百姓,他们正在贯彻执行中央政策,毫无疑问,今年以来中央三令五申的“八项规定”再次让这个公款吃喝的偏方祭出台面,从记者调查看到的情况证明,这个偏方并正在成为一块陈旧的公务接待遮羞布。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早就成了地方官场的潜规则,再严格、再严厉的规定,到了需要真正执行的基层,往往就已经大打折扣。即使在“四菜一汤”的骗人花样被曝光前,媒体也通过暗访发现,表面上冷清的公款奢华消费,已经“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一般的潜进了各种机关食堂、私人会所甚至公园庙宇里,严格的保密之下,继续着穷奢极欲的浪费。官场里经常挂在领导嘴边的套话就叫“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依赖吃喝文化来达到公务接待目的的官场规则里,一个本来就缺乏可操作性的制度,在利益的驱动下,变通,只能是唯一的选项。
话说新闻提到的被异化了的“四菜一汤”,其实“八项规定”里已经不再具体提出,但基层政府仍然会理所当然的拿出来作挡箭牌,并写到实施细则里去,碍眼法而已,四菜一汤,多清廉的餐桌呵。但就象我们看到的,这个所谓的“四菜一汤”,在习惯弄虚作假的官场里,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笑话,成了戏弄中央并于遏制浪费的遮羞布。其实早在很多年以前,这个并不靠谱的“四菜一汤”就被广泛质疑,人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四菜一汤的内容到底可以是什么?不过现在记者的调查我们更容易理解了,最简单的是换成极尽奢华山珍海味式“四菜一汤”,发展到大盘套小盘也可以算,甚至堪称笑话的轮番上“四菜一汤”,也能糊弄,当然是糊弄自己,被接待的领导当然是心照不宣,大家都觉得自己很有智慧,既执行了中央政策,又让自己能继续奢华消费,只是报销单据上可以明晃晃的写上个“四菜一汤”罢了。
谁都知道中央再好的政策,如果被歪嘴和尚念的话,一定念成了歪经。有人说,如何制定更严谨的“节约”标准,如何更具有可操作性,才是关键,这当然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一方面“四菜一汤”式的标准根本难以制定,即使制定了,还得靠那些亲自去吃喝的人执行,谁来监督他们呢?或许有权力监督的人就是他们自己或他们的下属。另一方面,说到底还是在于有权力也有机会去奢华吃喝的人,如何约束人或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才是关键;如果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下了真决心、死决心遏制三公消费、遏制奢华消费,不可能没有办法,比如大幅削减接待预算,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标准,更重要的是领导带头节约,没有做不好的。再者,接待的都是上级领导或有重要利益关系的对象,如果上级领导等等被接待方本身就以接待标准的高低来评判接待方的诚意,那基层政府官员再廉洁,也不至于愿意拿地方利益或自己的仕途去冒险了,念歪经也就成了一种无奈。
吃喝文化几乎成了基层接待的惯例,牵一发而动全身,除非上上下下的官员都当“八项规定”是一回事,否则即使是预算或报销额度削减,各部门照样还有体外循环的小金库,甚至打企业出钱的主意,吃喝的都是领导,纪检部门也心知肚明,所以会有纪检干部诉苦说,“没有明确细则,什么是大吃大喝,什么是正常的公务接待,没有认定标准,目前主要靠主观评判和自由裁量”,言下之意就是根本管不了,为自己不作为或不敢作为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说到底,只要官场靠吃喝的接待文化不改变,在“接待就是生产力”的信条下,不要说“四菜一汤”,就是“一菜一汤”的标准,也能成为戏弄“八项规定”的招牌,成为老百姓的笑柄,最终损害的还是政府的公信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