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开始,中国保健品市场开始规范调整。在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保健品各种不规范、甚至造假行为的检查打击之下,市场不规范者的成本增加;保健品生产要求提高,日常监管也逐步加强,作坊式保健品企业逐步走下历史舞台;新闻媒体对造假行为的曝光,使消费者对品牌、广告宣传、购买渠道的关注度提高,有广告支持的品牌保健品在药店等渠道的销售得到极大的集中。以上各种因素的交织,最终使OEM形式成为当今营养保健品市场的主流模式。
最近3年的保健品市场来说,绝对算是高速发展之后的曲折前进期,也可以称之规范调整期。20年前,安利直销正式开启全民保健营养时代,随着保健营养知识的逐步普及,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规模开始逐步发展壮大,据统计,自2006年起,每年的增长率均超过16%,到2009年左右,更是在年新增销售121亿元市场规模的基础上,增长率突破20%关口,呈现出高位高增长的良好局面。
但这种良好局面很大程度上属于虚假繁荣。由于保健营养品在发展初期的中国属于新鲜事物,配套的规范管理规定没有及时跟上,往往局限于卫生指标的检测,基本上属于从业人员自律阶段。在此大背景下,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增速扩量,很多无良商人鱼目混珠,“色拉油”胶丸依靠低廉的价格,混迹于刚刚发展起来的保健品市场之中,不仅损害了销售者的利润,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更因此打击了相当大部分消费者刚刚建立起来的营养保健意识和消费信心。
OEM最大的优点是专业人做专业事。从贴牌商来说,不用投入巨资用于兴建厂房,也不用花费精力去从事不擅长的生产管理和技术革新,而是将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最为品牌运作和销售管理中去。而OEM生产商则可以专心去扩大生产,降低单位成本;钻研技术革新,提升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
营养保健品市场的发展也不能摆脱这一规律,也正是基于市场对OEM的需求,也出现了一批主要从事OEM加工的企业。OEM天然要求加工企业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成为OEM的必然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OEM出现以广东仙乐、山东圣海和荣成百合为龙头的OEM专业生产企业。他们虽然很多也有自主品牌,但在市场影响力较小,主要集中于行业内人士。
OEM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社会经济发展史,其实就是分工史。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包办一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基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社会逐步分化出农业、工业和商业,以及后来衍生出去的金融业、服务业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以工业为例,原本属于企业内部环节的品牌管理和销售管理也逐步独立,出现专门的品牌运作机构和销售机构,原有的工业企业可以集中精力从事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这应该就是OEM的产生由来吧!当然,也有部分传统工业企业因更为擅长于品牌运作,而将生产管理等剥离出去,成为专门的品牌运作和销售管理企业。
综观营养保健品OEM的领军企业,市场相对集中,单品种生产量比较大,在原材料采购等成本控制因素上的话语权比较大,并最终造成很多单品OEM的价格远远低于自建厂的生产成本。同时,生产的相对集中,也使产品的研发能力得到集中,各大OEM生产企业都拥有具有明显市场区分的特色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