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西蜀一隅政治领袖与军事统帅 ,自兼益州牧,集军政、地方大权于一身,数度北伐,劳师无功,病逝五丈原,明知不可而为之,是诸葛亮的悲剧更是蜀汉的悲剧,
一、刘备生于民间,贫困潦倒,混迹于市井,虽有皇室的血统但却经过几百年稀释与平民也就无异了,但其看不惯官场黑暗,世道混乱,很想有一番做为,伸大义于天下,但却没有晋身的资本,空有一腔热血。终于机会来了,东汉末黄巾大起义,时局动荡,可自己我论文不是饱学之士,论武不是能征惯战之人,不能一上手就能够得到重用,报效朝廷只能当一名小卒,距离出人头地相距甚远,或者死于军中也有可能,那就没有了后来名冠天下,独霸一方的刘备了。时势造英雄,是英雄必有独到之处,便拿出皇室的名头忽悠了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立志杀敌。关羽、张飞武功高强,如果关羽、张飞、刘备三人一起投军,关羽、张飞能够成为一员战将,刘备只能打杂,发挥不了作用,但是,刘备明白的很,凭自己的处境根本得不到汉朝领兵大员的赏识,不自成一军难以出人头地,自成一军需要招兵买马,没有钱办不到,自己与关羽同是流浪汉,张飞颇有家财,一来二往的张飞便着力刘备的道,变卖家产招了五百名军士,有刘备带领着投入到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颇有建树,挣足了名头。不难看出,刘备是空手套白狼的高手,能办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事,比起先祖刘邦要高明的多,刘邦出道前当过亭长,犯事后还有一帮弟兄跟随,对于反秦小有资本,刘备晋身却两手空空。刘备投入镇压黄巾军立功不少,也怪黄巾军不顶打,很快便被汉朝镇压下去了,没有给他机会与时间发展成手握重兵的军阀,成为一方诸侯,论功行赏,因朝中无人,只捞了个芝麻大的县尉,失落感自不必说。时局继续动荡,刘备不甘寂寞,东征西讨,寄人篱下,终于抓住了时机,拥有了荆州、益州、汉中,有了一统天下的基本。虽然之后丢了荆州,却还有益州、汉中可以依托,诸葛亮接受的地盘不可为不丰厚,只是没有利用好成为泡影。
二、刘备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为本集团谋得最大利益,发展壮大。诸葛亮则不能,只能能在刘备的领导下施展才能,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谋夺荆州、谋夺益州、袭取汉中功不可没,基本上是个完人,但其在刘备死后经营西蜀、北伐曹魏却失误连连,毫无建树,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只是一个幕僚的角色,只能在大气的政治家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担当不起战时领袖的重任,充其量能够当好一个太平丞相,可三国争雄时期不太平,做不得太平丞相。刘备能大会小,善于权谋,知人善任,其身边人才济济,文有诸葛亮糜竺、糜芳、简雍、庞统、法政等,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魏延、黄忠、马超、严颜等,讲究五湖四海,对将领给予充分信任,委任关羽镇守荆州,保证了荆州的稳固,挡住了曹魏集团、东吴集团的西进图谋,为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创造了条件,如果刘备西进时荆州守不住,谈不上取益州、取汉中。一般都怪罪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并非关羽的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待天下有变,命一员大将出宛洛,主公亲率大军出西川,天下可定。问题是关羽北击曹魏时天下没变,魏蜀吴势力势均力敌,谁也吃不掉的局面。从当时的态势来看,荆州处于魏吴的夹击之中,一不可攻吴,二不可攻魏,攻吴魏必动,攻魏吴必动,谁都想得到荆州,所谓的吴蜀联盟是假象,不过时机不到罢了,荆州只能固守。刘备为了西出攻击曹魏,命关羽攻击曹魏予以牵制。关羽攻魏了,战争打了半年,东吴袭取了荆州,关羽在进步的退不得的情况下失败,在此期间刘备没有从西川进攻曹魏,更没有派兵支援关羽,关羽独木难支。关于这一点,刘备想不到,诸葛亮应该想到,聪明才智哪里去了。刘备夺取了汉中,汉中更是攻击曹魏的前沿阵地,战略地位重要,汉中太守的人选时确保汉中稳固的基础,汉中与荆州的地位同样重要,刘备即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确保了汉中的安全。魏延是新收之将,诸葛亮对其有偏见,又加之资历尚浅,年轻,诸葛亮想不到,众文武想不到,合适的人选应为赵云、黄忠、李严,可刘备慧眼独具,选择了魏延,把年轻的魏延与关羽同等看待,魏延不辱使命,镇守汉中几年,确保了汉中的安全。刘备一死,诸葛亮大权在握,即调魏延跟随自己平南蛮,汉中太守也变移人了。其实,诸葛亮身边人才济济,不用魏延照样平南蛮,部落性质的南蛮根本不是蜀汉的对手。刘备死后诸葛亮接手的西蜀并不是无人可用,赵云、魏延、严颜、李严、马超、关平、张苞、王平等都是能征惯战之士,关键是诸葛亮对谁都不放心,事必躬亲,大权独揽,从不委派大将独挡一面,压制了人才的成长。一有战事,亲统大军前往,从不召开军事会议,众将只能依令而行,不能有自己的主见,如此便扼杀人才成长的通道,是造成蜀中无大将的直接原因。
三、人才是立国的根本,有了人才便有了一切,刘备生前聚拢了一大批人才,放心使用,得心应手。诸葛亮接手了一大批人才,自以为聪明没有使用好人才,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有人才也没有用,赵云、魏延、马超在当时是一流人才,在初期的伐巍战争中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马超曾经打得曹操遍地找牙,使用离间计才打败了马超,这样一位被刘备看重的五虎上将,从没有出现在伐巍战场上,再给曹魏一沉重的一击,而是派其去镇西凉。西凉固然需要镇守,但伐巍是重中之重,综合分析,选一员马超的得力部将完全能够胜任。赵云是可悲的,军事能力属于上乘,对蜀汉的中心与关张无异,在刘备时期担任内卫,保护核心机构安然,没有发挥大的作用,那是刘备没有安身之地之故,诸葛亮时代却不同,西蜀已经安定,内卫系统换做其他人也可胜任,完全可以外放担任统兵大员。魏延更可悲,有心有作为却被诸葛亮压制,到头来身死家亡。赵云、马超、魏延都有能力成为方面大员,诸葛亮不给机会才能无法施展,只有帐前听令的份,所有的这一切造成了诸葛亮数度北伐数度失败,耗尽了本来弱小的西蜀国力,国破家亡。一般认为西蜀的灭亡归咎于西蜀国力不济,难以支撑讨伐曹魏的战争消耗,但是,人定胜天,战争的突然性也不是不可能,即使不能一战破魏,凭借着西蜀初期的人才优势,以汉中为前沿基地,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逐步蚕食,夺取关中还是可行的。只要占据富庶的关中,就有了与曹魏决战的基本,光复汉室将成为事实,遍观诸葛亮北伐的失败,主要是准备不足,仓促行动,往往因粮草不继而受挫,如要北伐,首先选用独挡一面的大员为汉中太守,挡住曹魏的进攻,经营汉中,大量囤积粮草,再从益州运粮草充实之,然后统兵伐巍,这样就省却了在战时从益州运粮草到前线的艰辛,宁可晚几年伐巍,也不可在准备不足时仓促上阵。故此,诸葛亮是战术家,不是战略家,担当不起统一中国的重任。
四、诸葛亮惯用激将法与军令状,用激将法激励将领用于破敌无可厚非,但用多了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有害,弄不好会葬送了有能力的将领,因为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是靠的理智与胆略,激起来的热情往往不理智,应该慎用。军令状是个好东西,但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立下,只能胜不能败,败了是死,立下军令状的将领只能死战,对于立场不坚定的将领用途不大,战胜了好说,战败了横竖是死,投降了不是死,不如投降。关羽立过军令状,放了曹操诸葛亮也没对他怎么着,但用军令状约束忠心不二的关羽似乎损了点,出于对战略全局的考量,放曹操是对的,有曹操牵制东吴,刘备集团可以大枪地盘,扩展实力,如果关羽真杀了曹操怎么办,实力弱小的刘备很可能被东吴灭掉。军令状之于马谡,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马谡死的冤枉,马谡是战败了,主要责任应该诸葛亮负责,让一个没有带兵经验的人守护战略要地本身就是个错误,马谡死不死全在诸葛亮,一战败就处斩培养不出优秀的战将,战将是在战争中历练出来的,凭马谡的聪明能够历练成优秀的将领,正是用人之际,杀马谡是西蜀的一大损失。马谡并不是一无是处,平南蛮时屡出妙计,诸葛亮采纳了不少,即使历练不成将才,留在身边当个谋士也是可行的。什么先主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只是杀马谡的借口而已。再者,刘备对魏延信任器重,你诸葛亮为何对魏延心存偏见。
五、刘禅的能力大多被后人误解了,诸葛亮的光辉罩的他暗淡无光,凭刘备之能不会看不清楚,当个守成之主还是可以的,刘禅自始至终对诸葛亮信任有加,内外事务全委之,之于能否光复汉室凭你诸葛亮的能耐,可惜的是诸葛亮没有那个能耐。诸葛亮死后,刘禅逐步收回了权力,稳定了朝局,蜀中无大乱,如果刘禅是平庸的,根本左右不了蜀中复杂的局势,内乱自行亡国不是不可能。
六、不能过高看一个人,也不能过低看一个人,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司马昭是人主之才,诸葛亮、郭嘉、鲁肃是谋士之才,之间不在一个重量级不可比翼,如果刘备不死有诸葛亮辅佐有可能统一全国,如果郭嘉不死曹操在赤壁之战不会失败,将是曹操统一天下,孙权也就是一个守成之主的角色,统一天下与他无缘,但是,历史不能假设,一个人不是打天下之主硬为之成不了事。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