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乌托邦与失落的现代性 ——对《白鹿原》、《废都》、《丰乳肥臀》的一个特例性比较分析 王韬 葛红兵
90年代中国人似乎无可置疑地陷入了一种进退维谷之境。一方面对现代性的追求、历史脚步的前行与进化使人们不断失去对传统的记忆,传统的生命理想和道德理念被虚无主义的景象替代了,人们处于前所未有的无归属感和荒谬感之中。另一方面人们又不能放弃对现代性的追求,现代化使劳动过程愈加合理化和机械化,它以无与伦比的加速度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换而言之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本世纪末年的中国人是矛盾的、焦虑的。中国本世纪初的激进的全盘否定传统对西方式的现代化充满信心的新文化运动已经成为历史往事,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运动留给世纪末中国人不仅仅是现代化的现实还同时是现代化的后遗症。90年代的小说就处干这种二者皆有的困境氛围中。
一、 20世纪土半叶中国的现代化与《白鹿原》
20世纪初叶的中国人已强烈意识到了现代化的重要性。如果说晚清改良派意识到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性,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者则更进一步认识到现代化应该是文化上的总体的现代化。然而在加世纪的上半叶,清政府的后继者们皆无力筹划或发展当时已出现的各种各样和零散存在的现代化因素,四分五裂的地方分权,中央政治的阴暗与朽落使得现代化成了一个不断招摇却怎么也不会来临的戈多。
这段历史在90年代受到作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这段历史作出思考和价值重估的诸名作品中,陈忠实的《白鹿原》可以说是最富干代表性的。陈忠实在小说扉页上题下的巴尔扎克的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正体现了他想将白鹿原当成中国半个世纪缩影的雄心壮志。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天下一统局面的瓦解,必然造成传统国家的分崩和衰落。我们在《白鹿原》中可以看到,本世纪初分裂和缺乏有力的全国领导的现象,使得地方政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书中的滋水县为例,县,这种地方历史和地方习俗的传统堡垒,己不再能担负起中央和地方利益的交汇点与平衡器的职能。书中县长频频的被撤被换,文官在武装军人面前的软弱无能,使得农村社会不得不对非正统的强权人物,如军阀,土匪相妥协。书中描写的官场格局的变化,地方精英势力的兴替,以及政党集团在政府中地位的起落,都给白鹿原的地方生活结构带来重要的,然而多半是不稳定的影响。如此,也就有了白鹿原的圣人朱先生对原上的官方代表田福贤的那句话,"你的白鹿原成了鳌子了。"的确,一切传统的禁忌都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岳维山、田福贤之类除了滥施淫威就一无所长之辈的放纵。
白嘉轩、朱先生那种中国传统乡村精英的坚守操待,"耕读传家"的意识形态,也受到了时代政治生活中条件变化的根本性挑战。在社会变革发生之前,他们的地位是牢固的,其权威性来自坚不可摧的意识形态基础和长期积累起来的历史先例,但是现在它的基础丧失了。自然《白鹿原》对20世纪上半叶的政府无能、社会颓败的大加挞伐是正确的,但这部小说给予我们的却是一段被割裂的历史,从书中我们无法看出中国传统体制的退化的必然性,更看不出中国堕人深渊之中不仅仅是作为历史结局还作为新历史的开始所拥有的一切属性,而是相反它让我们看到,旧政治秩序的高度稳定和伦理公正是在本世纪初的某一夜之间骤然失落的,作者为此而深感憾恨。
小说中鹿子霖家的老太爷渴望后代子孙金傍题名,为官为宦的遗愿,在20世纪已不可能再有实现的机会。封建社会制度化的教育与做官之间的联系在本世纪初被彻底切断。有科举功名的精英分子,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遭到了铲除,书院和私塾也被新式学校所取代。如白鹿镇的头一所新制学校落成后,私塾里坐馆的徐先生就此失业。同徉,朱先生的白鹿书院不久也宣告关闭。但在陈忠实笔下,白鹿书院非但轻有就此失去魅力,反而在乱世中成为了。全中国最宜人的一块地方",放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令人心醉神迷的光彩,"在酷热喧嚣的伏夭独辟出一方清爽宜人的乐土福地。"书中对传统儒家学说的留恋,以及对这种意识形态渗透民间程度的描述,都对是否该淘汰中国原有的教化理想表示出极大的怀疑。同时,作者也认为新的教育体制并未能实现改革者们过高的期望,反而显得不切实际。尽管作者对鹿兆鹏、白灵等新一代精英的行为做出了道义上的肯定,但这种肯定的价值取向却是以儒家精神为其基础的。
家庭和血缘关系有一切理由能构成研究本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第一主题。《白鹿原》也是通过白、鹿两个家庭的兴衰沉浮来组织整部小说结构的。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野的白嘉轩,还是在朝的田福贤、鹿子霖,他们都认定"家事重要",相关的说教来自四面八方,强化家庭控制的惯例也各式各样。白嘉轩屏攻对里妊以德报饥都接杂着家庭宗族的理由:作为族长他严格履行着祭典仪式,以祠堂和乡约条文维持着氏族的统治,与官方权力相伉衡。而田福贤对付农协三十六兄弟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以家庭的力量熄灭了鹿兆鹏,黑娃刮起的"风搅雪"。作为行为因子的个人主义在白鹿村或者说在中国都是极其软弱的,权威归属于家长,家庭的牢固团结超过了一切考虑。这种社会现状一般只鼓励人们在本地社区内向上爬,而不是向外流。白嘉轩对自己子女前途的态度正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书中也写出了浪漫爱情相联系的个人主义理想正在形成,鹿兆鹏与白灵是一例,他们的个人主义精神与一种新的权威归属——共产党组织结合到了一起。但更值得一提的却是白孝文的例子。白孝文由干缺乏父亲那种通过正当途径使性欲得到充分满足的经历,没有经受住田小娥的性诱惑,几乎使自己遭到彻底的毁灭,但也因此不自觉地挣脱了家庭的枷锁。在中国的社会中,由干不与家庭相关联或不以家庭为模式的权威的缺乏,白孝文心中那种以家庭为基础的忠诚结构一旦解体后,就再没有任何拘束了,他就此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白孝文所说的"谁不走出这原谁一辈子没出息",正是他认识到出外远游比老守田园是更有益的人生之路,白孝文实际上因"原罪"而得益,从此比他父亲更成功。白孝文与鹿兆鹏、白灵,以及最终放弃个人主义重新阪依传统道德的黑娃。形成了一组极有趣的对比强大的反差。但这几个人中鹿兆鹏生死不明,白灵与黑娃含冤而死,只有白孝文通过卑劣手段获得了成功的结局,正表示了陈忠实对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的个人主义的否定,尽管他对以男性家长所代表的家庭对个人的控制表示了强烈的反感,但他最终还是情愿选择"慎独"这种保守的濡家准则,而放弃个人主义的冒险精神。
"房要小,地要少,养个黄牛慢慢搞","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摧命鬼",朱先生这些倍受作者自己推崇的喻世明言,分明表现了传统濡家精神对积极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需要的根本缺乏。然而,现代化的吸引力正在干它在物质生产方面所具备的无可争议的能力,毕竟清心寡欲的人是为数不多的,人的物质欲求是一经打开就永远不可能合上的潘多拉盒子。陈忠实通过白嘉轩等农人之口,明显地怀念前现代社会那种能够满足百姓福利的轻谣薄赋政策,这种政策与长期受到尊崇的濡家目标是相吻合的,国家对经济的有限干预和满足大多数家庭利益的低额税收,的确是维持现状的理想方法,也收到过太平昌盛的治效。但国家也因此丧失了延伸政府权力并扩大职能的机会,丧失了从分散而地方化的消费中将资源征集起来的机会,丧失了促进城市化并加强城市部门对乡村旅加影响寒现现代化的机会。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各个民族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传统的社会模式一无例外地将遭到破坏,也正是因此现:犯化会遭到传统势力的反抗。然而,任何一个民族一旦和它相遇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退回到从前的状态,所以古往今来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们总是具有一种拒斥又接受的双重态度,书中无法补缀完全的石刻乡约正寄予着陈忠实这种进退两难的悲凉心境。
二、《废都》与现代城市文明
在典型的传统社会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上,都是农村支配城市。中国直到20年代,发生在城市的改革才第一次意味着建立新的组织而非削弱旧的组织。塞缪尔·P·亨廷顿曾说道:"现代化带来的一个至关重要政治后果便是城乡差距"。建国后迄今,中国农村社会随着城市出现的新事物日趋隔膜,与城市的联系变得松弛,城乡的差别扩大了。城乡从此变为两个不同的民族,彼此之间形成了格格不人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在才智上的优越感和对落后农民的蔑视感,与乡村老百姓在道德上优越感和对城市骗子的妒忌感,是半斤对八两"。正如波德莱尔所说的:"自然是丑的,我宁可要我所幻想的怪物,也不要那些肯定使人感到厌烦琐碎的东西"。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辉煌成果,我们的现代城市是令人自豪的。在那里,劳动分工的加剧和经济个人主义的兴起都体现着现代化特征。同时,如我们所知,在文化艺术上城市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的观众。故此,城市在当前国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远远是乡村所不可企及的,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发展才是衡量现代化的尺度。到一个大城市去获得成功,已成了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的朝圣。然而,贾平凹那部鼎鼎大名的小说《废都》,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反城市文明的倾向。
表述时代与社会对人的影响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对当代中国尤其如此。《废都》的背景环境尽管是中国的"废都"——古城西安.但贾平凹的意图却是对中国城市生活曲、的趋势进行探讨。贾平凹在此书中并不是以普通市民的视角来观察事物的,他把重点放在了以庄之蝶为代表的文化人对事物的反应上。书中周敏和唐宛儿初到西安,孟云房就如同说《红楼梦》的"护官符"一样,介绍了庄之蝶等四大名人,但这四大名人与其说是现代城市中的精英分子,倒不如说是几个硕果仅存的文化的保存者和收藏家。四人中对传统文化感触最深的自然非庄之蝶莫属,传统文化对干他来说绝不是汪希眠、阮之非等人用来达到实利的手段,而是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从庄之蝶那种动辄被动逃避的处世行为来看,他并不具备现代城市人那种能适应所处环境变化的转换性人格。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就如同中国古代所有的神秘主义知识分子一样,不断将自我虚无化,造成与现代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断裂。就象马克思·韦伯所说的:"这种与现世断裂的态度,即便不完全扬弃行动,至少也将行动减低到最小的程度,因为这是考验遁世者的神宠状态的唯一可能的方式,并且也唯有这样才有可能证明他不受俗世的干扰"。
当然,庄之蝶并未完全沉浸在神秘主义者所特有的无对象的梢神快感之中,他除了寻求对传统文化的神迷之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城市人思维的影响,这一点完全体现在他所说的对"破缺"的需要上。"破缺"是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想中的术语,庄之蝶需要"破缺"即意味着他对远离沮死的平衡态,减低孤立系统的对称性的渴望。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谈到平衡,如生态平衡,综合经济平衡等等,这与耗散结构理论中讲的平衡不是一回事。在耗散结构理论中,平衡态是指孤立系统保持相当长时间之后形成的一种静止状态,它不随时间而变化。与外界没有联系,整个系统呈现出均一单一的特点,是一种"死"的,混乱无序的状态。对称性则是指事物的某种属性经过一定的变换仍保持不变的性质。一般来说,系统的对称性越高,有序度越低。而开放系统则不然,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大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系统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达到有序状态是促进系统演化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打破僵死的平衡态,打破无序,使系统的对称出现"破缺",这种典型的现代思维方式与传统神秘主义"无为"的冥想是大相径庭的,必然在庄之蝶心中产生出尖锐的矛盾和痛苦,他渴望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罪恶来寻求心神状态的至福,但又想从开放的现代城市中获得他所想要的"破缺"。
庄之蝶对"破缺"的寻求主要表现在与唐宛儿、柳月等人的性关系上.正是这些想在城市中获取成功的女人给他输入了负嫡流,使他暂时远离了僵死的平衡态。庄之蝶为此对唐宛儿感激地说道;"我重新感到自己又是个男人了,心里有了涌动不已的激情,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完"。可是,他最终和这些女人都走向了毁灭。正象柳月所说的:"是你把我,把唐宛儿都创造成一个新人,使我们产生了新生活的勇气和自信,但你最后却又把我们毁灭了!而你在毁灭我们的过程中,你也毁灭了你"。这一切庄之蝶都归罪于瞬息万变的城市,他希望维系住与所有情妇的关系,在心理上把这种关系转换成了水恒不变的有机整体。为此他不惜拆散柳月和赵京五,让她嫁给市长的残废儿子,以避免这种关系会遭受哪怕是十分微小的破坏。庄之蝶在心理上完全象个传统人那样期待着这种关系的连续性,不愿承认变化的可能性,更不愿相信变化的可取性。然而,现代人愈益依靠的是具有普遍性而非个性的价值观,庄之蝶所想维持的关系必将遭到无情的破坏。现代城市成就了庄之蝶,给了他这些女人的爱,但最后又夺回了一切,无情地驱逐。
《废都》尖锐地针贬和讽刺了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城市中的流弊,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拾破烂老者的民谣中。这位拾垃圾的老者对自己的时代十分着迷,从他的民谣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到现代城市中的许多消极特征,这使人感到要把现代城市变成一只道德上纯洁高尚的天鹅,同时又要让他生下金蛋来实在是件很棘手的事。但《废都》在批判了卖淫,吸毒,专横,腐败等许多城市流行病之后,价值的天平却向正不断在新城区面前消逝的古城倾斜了过去,这一点从他对城市名称的选择上就可见端倪。贾平凹有意识的不分清新城与古都的界限,如同庄之蝶那位人鬼不分的岳母一样,也正表现了他对环境所持的非变化的看法,以及对传统的迷恋。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城乡之间被一条鸿沟截然划开的问题,并未变得十分明显,中国古代城市没有变为吸引穷人又吸引富人的磁石,只是不惜牺牲现实取得象征的意义,使得城中居民感到应当服从秩序,与外界和谐相处。贾平凹之所以对不断逝去的古城表现出过于浓郁的伤感,正在于他不相信现代城市人对外界环境必要的改变是一种理性行为。
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批判和否定也表现在"上帝无言,百鬼挣拧"这句反复出现的话上。上帝作为一切存在的永恒原型的完美化身,作为唯一的神圣总体,使得人们将自然与社会环境看作是给定的,是奉神的意旨缔造的,而改变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社会秩序,不仅是徒劳的而且是读神的。这正是这句话的含意所在,也是书中那头有哲学头脑的牛不断反当出来的思想的核心。在上帝的眼睛里,城市不是智慧和文明的产物,而是偷猎者设置的暗灯,在茫茫黑夜里吸引猎物自投罗网,即使超然如庄之蝶和牛哲学家也不能幸免于最终的毁灭。
正如书中的主人公庄之蝶一样,作为一个传统文明收藏者的贾平凹在现代城市中痛苦地目睹着传统的沉没,他的眼前没有通向未来的道路,只有无意义的虚空。在这种两难处境里,他的《废都》"就象一个人爬到沉船的顶端随着船骸漂流,他在那里有一个机会发出求救的信号"。
三、《丰乳肥臀》-——大地女神脚下的文明危机
现代中国象一部巨大的奇书,召唤着作家们去破译、解读、和继续创作,继《废都》、《白鹿原》之后的《丰乳肥臀》,以更加恢宏的气魄描绘了整个20世纪中国传统社会的擅变,并指出正是这种嫂变引起了大地女神脚下的文明危机。
根据古希腊大地女神盖雅的神话,我们的地球本身即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人类与大地女神盖雅血肉相连,危害盖雅者必然危害自己。故此我们必然要先敬爱大地女神盖雅,然后才能谈到对宇宙主宰的信仰。19世纪赫胥黎的"天演论"将自然界物竟天择,弱肉强食的现象称为"宇宙秩序",亦即"天道"。这部著作的思想观点对中国的改良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们,起到过震聋发馈的作用,对形成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决裂的分水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从现代生态学的知识来看,此说却似乎失之偏颇。因为"天道"的真义,现在被认为是物类基于造物主所赋予的共同意识,而营造出的一个合作共生和生态平衡的系统。动物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弱肉强食",只不过是这个共生系统上的一个环节而已,同植物摄取动物废料来维生的道理并无二致当人类受到自私的贪欲驱使,违背合作共生原理而从事单方面的砍伐杀戮,更有甚者将动物本能的弱肉强食应用干人类社会时,"天道"便遭破坏,共生系统被打乱,生态循环失衡,人类丧失了生命的整体性及其与宇宙的联系。
《丰乳肥臀》一书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生存竞争思维模式进行了激烈批判,塑造了一个既是苦难深重的祖国母亲,又是倍受蹂晌的大地女神的象征人物——上官鲁氏,指出正是她那群不肖儿女们无休无止的杀戮争战,栽害着她的生命,让她颠沛流离,无家可归。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莫言除了肯定保卫家园的战争之外,将其他战争都斥之为是受弱肉强食思维驱使下对母亲,对大地犯下的罪行。故此土生土长的司马库成为了一个在战争,胜利,失败,流放与思乡中受到崇敬的英雄,而鲁立人所代表的共产党军队却成了一股伪善的异己力量。抗战胜利后,司马库回乡驱逐鲁立人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而鲁立人卷土重来却是一场莫大的灾难。在这个问题上,莫言的观点显然是不免有误。抗日战争对中国的政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八年抗战使国民党政府为代表的社会整合与政治结构遭到了巨大的毁坏,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加强了波此间的认同,空前高涨的民族主义增进了平等意识,这一切使战后任何想在中国保留特权的作法都成为不可能,也使得抱残守阀的国民党恨本无法在解放战争中,同远比它富干活力的共产党重新进行竞争。《丰乳肥臀》并未写出司马库失败的历史必然性,却在反道德的语言下对这位英雄进行了道德的肯定。书中司马库对儿子司马粮有这样几句训诫:"要做恶人就得铁石心肠,杀人不眨眼。要做善人就得走路也要低着头,别踩死蚂蚁。最不要的是做蝙蝠,说鸟不是鸟,说兽不是兽"。这种要么全赢,要么干脆全输的思路,依然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种政治与道德混为一谈的思维模式。就此看来,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依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位意大利人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将政治与道德区分开来,使政治被理解为是一种向道德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相反。
新中国成立后,战火与硝烟平熄了下去,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人们不但把无情的优胜劣败法则加诸到共同生活的同胞身上,对待大自然也采取了同样的态度,社会达尔文主义真正给母亲和大地带来了新的伤害。1959年到1962年的饥荒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悲剧之一,据人口统计分析,三年自然灾害中有两千万人直接或间接地死于饥饿。《丰乳肥臀》的第五章尖锐地指出,这段饿殍遍野的历史是天灾,更是人祸。正是过早刮起的"共产风"造成的社会混乱,失败的大跃进造成的巨大经济浪费,连同1959年恶劣的气候共同导致了这场灾难。书中上官鲁氏呕吐偷来的豆子来喂养儿女的情节,正象征着乳汁干涸的大地女神为人类后代的生存做出的最后挣扎。但浩劫终于过去后,莫言却认为大地女神在新的时代里,遇上了比战争、动乱更可怕的灾难——现代城市文明。《丰乳肥臀》一书从开篇就对征服自然的现代文明抱有恶感,这一点从司马家族对胶济铁路的态度上就可看出,莫言笔下胶济铁路意味着现代文明对大地女神的戕害。而当一座新兴的城市——大栏市,在自然中平地而起后,大地女神便简直是无家可归了,书中被迫搬到古塔前居住的上官鲁氏再次受到驱逐.当她死后甚至连下葬的地方都没有等情节,象征了现代城市文明对大自然的步步进逼和蚕食。小说认为现代人尤其现代城市人将人类征服自然视为"天道",不明物类合作的天理,出于一己私欲涸泽而渔,正如鲁胜利之流妄想用鸵鸟、锦鸡、孔雀混合交配出凤凰来一样。然而,正如尼采曾说过的一个抽象的公式:"存在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又是不合理的,而且两者都有同等的权利"。现代城市真的只能给大地女神带来戕害吗?莫言对现代城市的批判乃至否定无疑是只看到了矛盾的一面。另一面如何可见上文,毋庸赘述。毕竟莫言自己也没把鸟儿韩那15年茹毛饮血的日子,当成是人类最美好的生存状态,他所认为的乌托邦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前现代社会。
《丰乳肥臀》对20世纪中国在生命竞争思维模式指导下的现l创七变革之路的否定,也体现在上官金童这个无能无用的儿子身上。上官鲁氏与瑞典牧师马洛亚的欢爱烤和正象征着本世纪中西文化的结合,这种结合带给了上官鲁氏企盼已久的儿子。大地女神在这个儿子身上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因为他既是古老文化的延续,更是现代文明的产儿。为了这个儿子的成长,母亲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乳汁和鲜血,用生命呵护着他,不使他受到外界风霜刀剑的伤害。不幸的是这个儿子却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婴儿,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对乳汁的依赖,正象征着中西文化结合的失败。大地女神的辛劳只不过是"养活了一个一辈子吊在女人奶头上的窝囊废"。正是这个没用的儿子给了母亲最大的悲哀,这意味着一个世纪的苦难和努力都白白付诸了东流,也意味着以生存竞争为主要模式的西方文化非但不能给大地女神带来希望与生机,反而无情地摧残了她的生命。在另一层意义上,上官金童对乳房与乳汁的迷恋,也象征着对混沌未开的人类童年阶段,这个在大地女神怀抱中的过去的乌托邦的留恋。上官金童身上表现出的不想长大成熟的心理,也正说明了自己对现代化之路的反感和对前现代社会的留恋。上官金童说;"我为什么要活到七十岁呢了我为什么不在七岁前死去呢了"的确,假如我们在厉史上把17世纪作为一条分界线,那么在这条分界线之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中国争个高低。无奈的是,当中国必须向旧世界告别,并踏上现代变革之路时,却象上官金童断奶一样困难,难以发挥潜力去缔造一个有足够力量来调集资源和采取协调行动的强大国家。
我们的确正处于地球村时代,整个世界业已缩小为一个村庄。地球村时代的两个根本特征是:l、人类已经清晰地形成对干地球村整体的家园意识;2、人类的力量相对干地球来说已经强大到足以决定后者命运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类再盲目而任性地行动,结局必然是毁灭性的,人类只能别无选择地成为家园的守护者。然而,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格局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君主利益冲突的阶段;2、民族国家利益冲突的阶段;3、意识形态冲突的阶段:1、不同文明冲突的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尽可包括在本世纪一百年的厉史中。然而,《丰乳肥臀》一书并未考虑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潮流一箱情愿地否定曾推动中国从前现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进化论思维模式。其结果非但不是走向超越,而是象上官金童那样迷恋人类的童年阶段,迷恋过去的乌托邦。
《白鹿原》、《废都》、《丰乳肥臀》这三部小说都表现出对中国20世纪现代化的否定和对未受现代文明侵扰的前现代社会的留恋。然而已经逝去的传统就象过去了的日子一样毕竟不可能复生了,否定现代文明而指向过去的乌托邦,也定会陷入无奈的进退维谷的境地中。
载《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