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马镇的路上,稻浪翻滚,一派丰收景象。
不过,湖西村和船形村的搬迁移民们,家家户户忙着装修新居,不像往年一样操心着田里的庄稼了。说是移民村,其实是现代化的花园小区。大广场、宽马路,干净整洁,叫人心情舒畅;一排排徽派建筑依山成势,处处白墙青瓦、高脊飞檐、丹桂飘香。鞭炮鸣放处,幸福的新娘与新郎牵手而出;学生接送车在村里欢快驶过;拉着建材、家电、家具的送货车频繁进出……
如果哪位外来客贸然走进这个环境优美、充满喜庆的居民社区,一定无法想象这里的主人居然是刚从田里“洗脚上岸”的农民。
兴家
20多岁的吴结兵是个帅小伙,瘦瘦高高、皮肤白皙,眼睛里有股机灵劲。得知家里要拆迁,在广东务工的他看到了商机,立即赶回来开了一家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家具店。他喜滋滋地向记者透露心里的“小九九”:大家手上都不缺钱。搬新居了,谁不想置办些新家当呢。
来到吴结兵家,正是中午时分。房屋还没装修好,从九江买来的瓷砖成包成包地堆在客厅。吴结兵的新居,上下三层共24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让人很是羡慕。
吴结兵敲着墙壁说:“都砌了水泥,结实!原先都是直接抹石灰。”
吴结兵母亲十分健谈。她高兴地对我们说,年纪大了,没想到还能按月领养老金。原来,自上个月满55岁起,她每月都可以领到305元社保金。据镇干部介绍,在低保全覆盖的情况下,镇里还为所有搬迁居民办了社保,为大家今后的生活保障“兜底”。
站在吴结兵家门前,可以看见在建的幼儿园。据说,镇中心完小也正在紧张扩建。尽管学校离家不算远,可吴结兵告诉我们:“今后孩子每天都有校车接送,不用操心。”
正说话,吴结兵的手机响了,是客户向他打听买家具的事。他母亲心疼地说,这段时间可把他累坏了。
乐业
在县政府引导下,船形村原址没有征用的田地,如今拿出来与江西五丰公司合作,移民农户们有了上班的场所。
63岁的村民胡华珠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原来家里的3亩多地,一年纯收入不过三五千元。现在上班,每月都拿1000多元,比原来的收入翻番。”
彭泽县领导算了一笔账——彭泽当地人口与核电站建设人员的总人数将超过36万,全县目前的蔬菜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彭泽以新引进的江西五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投资3000万元启动核电大棚菜基地项目,按“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实行统一订单合同、统一种子供应、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农药化肥、统一质量收购。据统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000亩,平均亩产3000公斤,年产无公害蔬菜1.5万吨,年产值3000万元,吸纳失地移民1000余人。他介绍,因为新居和原址相隔七八公里路。考虑村民们上班和土地耕作比较远,政府还一次性按各户土地面积给予了每亩3000元的“路费补贴”。6月1日起,县劳动就业局还开展了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班,结合核电建设需要大量普通民工、保洁工等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
宜居
小区里,道路两侧及家家户户门前,都种上了乔木、花卉;空地铺上了草皮。由于正值装修高峰,四处还稍显凌乱。不过,可以想象,春天一来,拾掇干净后的小区肯定美不胜收。
镇干部介绍,小区占地260多亩,共栽了近500棵树木,绿化面积将近50%。由于绿化外包给了一家园艺公司,所以不担心绿化的质量;小区还建了5个休闲广场,每个广场周围都建了商业门面。这些门面今后全部出租,收入用作小区管理的经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
住宅编号为112的农户胡江平一家正忙着装修新居。她风趣地说,住的是新居,外面像花园。她新家200多平方米,方正实用,客厅沙发都是从深圳订购来的。里里外外都看着舒心,难怪她成天乐呵呵了。
在朱永会家大门前,一副大红对联写着:庆国庆迁新居双喜临门,盼核电建新家两翼齐飞;横批“共产党好”。
记者手记:
彭泽县干部说,能把大家迁出来,不算本事;把大家心安住、能致富,才算真本事。按照省政府“移民村要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成全省重点工程移民安置示范点,建成全国核电建设移民安置示范点”的要求,彭泽县委、县政府自我加压,增加了一条——要把移民村建设成全省“一大四小”工程示范点。
党和政府时刻想着群众,群众甘愿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舍小家、作奉献。心与心连在一起,所有力量凝聚在一起,移民村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