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热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91|回复: 9

李自成一评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3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4-23 11:25 编辑

  明未崇祯年间.外敌内乱.战火纷飞,连年不断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饿死,病死,杀死,都是死,反正是死,站到死,跪到死。不如造反死,死得其所,死得壮烈。
故李自成振臂一呼,应者无数,李自成何许人也,是陕西米脂一走卒。崛起于草泽之中。大字不识几个,没有主义和思想,朝不保夕,吃早餐无晚餐。难道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牺牲自已的性命,其理想追求是什么。
第一是活命。
第二是为了自由,
第三便是荣华富贵
第四便是权势
第五便是称王称霸。
革命、造反是逼上梁山的。
走到那打到那,打到那算到那。谈不上理想主义。爷娘生了俺一百八十斤,横竖是死。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轰轰烈烈大干一场。一百八十斤总不能去饿死。
故义军有72营,造反有30多万,数不尽的饥民,数不尽起义.没有饭吃。填不饱肚子到处流窜。求生成,求解放,求翻身,其中有几人读过书,识得字?
一直生活在最底层,受人指唤的,故大旗一指,将土如云。如今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枪杆子里出政权出粮草。用枪来说话,用刀来讲理。一路能抢便抢,能夺便夺,杀富济贫。
所杀的富人当中。有贪官污吏。有致富的良民。不可一概而论。义军死中求生,怎谈得上理想主义。抢的便是富人,不管你是忠是奸是好是坏,抢的便是--有的,不可能是---无的.开仑放粮,发给赤民,你一无所有的。我给你粮,你便跟着我走,去当兵吃粮,不去,便是奸匪,一刀送上西天。
所过之地,有钱的杀,无钱的反,有奶便是草头王,凭枪杆子说理。
王候将相本无种,夺了老朱的天下替天行道。拿起刀枪来造反,朱洪武不也是赤脚和尚空手得天下。没有胆量,怎敢造反,李自成是天生的硬汉。李自成固可以造反,那里有剥削,那里便有反抗。
自大泽纟陈胜吴广越义以来,起义揭竿而起的是;风起云涌数不胜数。或逼上梁山,或占山为王,或哨聚山林,苟全性命于乱世,有多少远大的理想。一朝快活一朝仙,自成起事起来越顺手,节节胜利,如此才整顿军纪,以振军威。义军72寨,36路,有败有胜。胜则为王,败则投降,有那一路义军没有投降过官军?
李自成五万多人马被官军逼进车厢峡,到了绝路,被陕西巡抚陈奇瑜团团围住,受困四十余天。李自成得顾维军之计,行赂于陈之左右。而最终受降招安走出困境。天无绝人之路也。
李自成受降之军,一出汉中,便恢复本性,一路杀人放火攻城掠地。如鱼得水,虎入山林龙入大海。如此送掉了陈奇瑜的性命。
是李自民不能反嘛,不是。只是闯王之军无组织纪律,无远大战略目标,将土图一时之快。故难以成大事。
于崇祯皇帝反省之处极多。
其大厦之将倾,独力难支。其明王朝之将败,并不在于崇祯帝本人,而在于昏庸无能的祖父万历,留下千孔万疮的家当。一条破船航行于危机四伏的海洋中。
第一政治腐败,官吏以剥削贪污为要务,一心一意图钱,那管百姓死活。
第二,崇祯如周皇后所讲愎自用,优柔寡断,对文臣武将动不动就杀。(
可想,人有遗传基因,老祖宗朱洪武,动手便杀,杀人不眨眼,其子孙同样如此。宋太祖杯释兵权,终身不杀大臣,其子孙同样不杀大臣)崇祯杀袁崇焕,自毁长城,杀各省的督抚,不具人性。而且任人不专,任人多疑。有时一方大员,任期短至二到三个月,大员怎能发挥出水平,要撒便换。将帅之才不能尽用.
第三,天灾干旱,饥民流民没处置好。荒年应做处安置工作。一手是粮钱,一手是刀枪。不能是那是有火那里灭。
第四,应设关内总管军事的总督。应专职一人。全局一盘棋。
形成击右而左应,击左而右应。或严加防守,高沟固垒。或堵或防。
再者各省之纟绅,自我组织练勇,以民对民,以组织织对流动。如此便可奏效,前人之得失,成后人之经验
闯王以十万之众,鼓噪而行,而曹文诏以三千之众可敌其十万。
李军作战无章法纪律,连基本的军事常识都没有,惟持勇力,和勇猛向前之精神,与敌交战,今日损兵五万,明日便招二十万,所到之处,青壮年皆入其伍
曹文诏之军,进退有序,惯于征战, 勇破敌军.其军往往以一当十,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但部队损失到何招兵。其胜是本份应当之事,其败则朝廷立马怪罪。故部队便是他的命根子。闯王之军为自已而战。为胜利而战,为子女玉帛富荣华而战。
文诏之军为朝廷而战,为升官而战,为上级而战,为登将封候而战,二者目标不同。
李自成有坚韧不拨之意志,屡战屡北,屡北屡战,勇武有气魄。当其时,中原愈有灾害,自成愈得其势,闯王之军入河南则如虎入平川。饥民皆随其举义。攻洛阳,占襄阳,进开封,杀福王。
百姓之盼闯王如久旱地之逢雨。一是可以杀富济贫,二是开仑吃粮,李自成偏锋自指荆襄,据长江之上游,得湖广富饶之粮仑,左良玉不敌闯王之军。李自成得武昌进可攻退可守。宋献策一言而定乾坤,回师关中,为根据地,当其时,一代名将孙传庭,据守潼关,以逸待劳,而关中河南之地,却无险可守。崇祯难道不知兵事,硬逼孙弃有利地形,以未练好之兵,与虎狼之师争锋,其必败无疑。孙不守潼关是错之又错。
孙传庭一败,明王朝已无底牌可出。
闯王据守西安,养精畜税。挥师直指山西,得山西山河之险.以断京师右臂。太原失守山西震动。州县尽失,宁武失守,闯王已是无人可挡,所向无敌。
左良玉,孙传庭久战之师皆难抵闯王之锋,而山西河北地方练勇又怎能与其争锋
崇祯刚愎自用,不纳贤能之言。战守失策。
最差劲便是派出太监督视各封疆大吏,如此不懂行伍之人,只知收金夺银,耀武扬威,又何作为,文臣武将,皆向太临监一方尚方宝低首、如此捆住了手脚,何以施展出水平。崇祯应封太子于南京,如南宋朝故事,偏安一隅,亦可以与李闯抗衡,必竞其为明王朝精神支柱所在。
而李闯入北京,众将官皆掠夺子女玉帛,而进京分封不一,利益不均,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
在许多人笔下,李自成的军队,是不是个人民的军队,不杀人,不放火,但隐约也讲出了“那精兵平常便是用人肚子做马槽的",进京后,大顺兵,杀人放火,拷打明官,按朱金星的主见是,
一等分三十名美女
二等分二十名
大顺将土本就是山野村夫,造反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女,难道是为了解放老百姓。
其中有一到二个象李岩那样的人物,不贪财,不爱色,却寡不敌众,自李自成,刘宗敏,牛金星那个不爱色,
李自成斩降臣,怎能服众心,牛金星主办拷讯京官,值银千万两,
大顺军二号人物,刘宗敏,揭竿而起,是为荣华富贵,其脾气性情刚烈。具很重的匪气,曾经手刃自已的妻子,及亲生骨肉,既具勇猛之气,又冷酷暑无情。
陈圆圆有沉鱼落雁之色,闭月羞花之容,难怪刘宗敏乐此不倦。李自成闻之再夺。亦为之倾倒,李不好色嘛,非也,陈当真那么漂亮,便历史重要人物,作用之太,冲寇一怒为红顏,李自成得陈圆圆夜笙歌,不事早朝。
李自成之败
观其败军事部属并不是主要问题,外守山西,内据潼关。设防200里,铁桶一样。
清军远路疲惫,长途奔龚,坚壁清垒。阵线岂可轻易突破!而自成之军,皆身经百战,久经沙场,岂惧吴三桂及清兵。大顺兵人马数量也占有优势。
自北京退回,仍有五十万大军,刘宗敏。李过,李双喜,刘芳亮皆良将,勇猛无敌。其败之因,
一则义军内部不和。牛金星构陷李岩,致义军内部不团结,将土离心,勾心斗角,致敌以隙。
二则是,军纪不整,动机不正,,杀人放火抢掠子女玉帛。
杀害前明官吏,故在山西河北敌,民众不支持,战土无干斗志
然而李自成这位历史人物,是人中的豪杰,将中的英雄。在风起云涌的起义军中,惟李自成累北累战,越战越勇,傲视群雄。有过人的胆略,和超人的胆识,藐视皇权,有坚韧不拨的毅力。不惧困难,痛苦,孤单,,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李自成有巨大的凝聚力,振臂一呼,应者如云,可见其号召力之强。取关中,夺河南,定山西,席卷京师,足见其雄才大略,然其得天下易,失天下也易。惜未能以德治天下,其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论。其经验教训也值很好的总结。[/
color]相传李自成诗:
英雄一代赴飘萍,大块空留百战身
捣碎乾坤惊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
时来做恶天还怕,运去看经佛不灵,
事业尽随流水去,禅房梦醒夹山青
李宝忠诗(永昌演义作者)
1漫将成败论英雄,胜负兴亡似转蓬
回首中原逐鹿客,而今事业尽虚空
2驿卒当年途已穷,漫将草泽笑英雄
盗铃不学公曹公智,掣剑还追汉祖风
铁骑昔曾排海岳,铜驼今又卧蒿蓬
兴亡转瞬成遗憾,故垒萧萧墓不空。
录崇祯帝诗一首
赠秦良玉
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马上行。
赐杨嗣昌
盐城今暂作干城
大将威严细柳营
一洗寇氛从此靖
还期教养遂民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4-23 06:40 编辑

转载:
清初的史家费密在其所著《荒书》中对李自成牺牲的经过作了如下的描写:
    "大清追李自成至湖广。自成尚有贼兵三万人,令他贼统之,由兴国州游屯至江西。自成亲随十八骑由通山县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散。自成独行至小月山牛脊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者下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滓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经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武昌已系大清总督,自成之亲随十八骑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县,九伯不敢出认。县官亲入山谕以所杀者流贼李自成,奖其有功。九伯始往见总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经历。"
  费密的这段记载相当详细,文中提到的牛脊岭则的确是当地的地名,而程九伯也确有其人,康熙四年《通山县志》有他的小传:"程九伯,六都人,顺治二年五月闯贼万余人至县,蹂躏烧杀为虐,民无宁处。九伯聚众,围杀贼首于小源口。"另查《德安府志》职官志"国朝经历"条下第一人即"陈九伯,通山人,顺治二年任"。姓名虽稍误,但也证明程九伯确实得到了清政府的奖赏。

    根据上面列举的史料,基本可以断定李自成已经过世了。但是为什么清廷和南明当时还要怀疑李自成的死讯呢?

    其实多尔衮刚收到阿济格关于李自成困死九宫山的奏疏时是相信的,他曾郑重其事地告祭天地太庙,宣谕中外。地方官员也纷纷上表庆贺。可是,就在阿济格班师回朝的途中,得到了大顺军重现江西的情报。由于阿济格并没有取得李自成的首级为验,多尔衮因此就开始怀疑李自成的死讯不可靠。七月二十日,他派人对即将进京的阿济格大加呵责。因为李自成牺牲以后他直接统率的那支大顺军主力确实进入了江西宁州、瑞昌一带。考虑到明清文献中"闯贼"一词既可指李自成本人也可指李自成起义军,因大顺军在江西而产生自成遁走江西的误传并不奇怪。所以说,所谓"自成生死终未有实据云","实据"其实应该就是指自成的首级了,这是清廷方面一直没有得到的,产生怀疑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和清廷的情况相类似,李自成的死讯在南明的隆武朝廷里也激起了波澜。何腾蛟上奏自成身亡的经过情形以后,南明的隆武帝朱聿键"大喜,立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封定兴伯,仍督师"。尽管何腾蛟关于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团练之手的消息直接得自跟随李自成的许多大顺军将领,其中甚至包括了李自成牺牲时就在身旁的养子张鼐,应当说是相当可靠的。但是,由于何腾蛟也未能献上李自成的首级,隆武朝廷内部表示怀疑的便大有人在。右副都御史郭维经就曾经上书,认为李自成死于九宫山,五月死的,这些都是传言,而且是等到七月他的部下投降何腾蛟时才知道的,又是过了年以后上报的。就这样行大赏,似乎不太合适吧。况且李自成是生是死,是死在谁的手里都不知道。万一哪天杀李自成的人提着李自成的头来请赏,真不知道何腾蛟该怎么解释?而且万一李自成没死,以后在哪个地方出现了,到那时,皇上您可怎么办哪?这么一说,朱聿健也起了疑心,让何腾蛟再报一次,然后再宣布这一捷报。在这种情况下,何腾蛟又第二次上疏辨明"闯死确有实据,闯级未敢扶同,谨据实回奏"(即《逆闯伏诛疏》)。

    这样,明、清双方虽然分别得到了李自成牺牲的准确消息,却都不同程度地表示了怀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谁也没有找到李自成的遗体,所以不敢十分确定。

    李自成首级为什么没有落入彼此双方之手呢?原因很简单。就南明来说,大顺军在安葬了李自成遗体后就转入江西和湖南,通山县已属清军的势力范围。何腾蛟当时在湖南长沙,不大可能派人前往清方控制区去发掘李自成遗体。其次,何腾蛟名为五省军务总督,实力却相当有限,只是由于大顺军将领的主动才建立了联合抗清阵线,"一时骤增兵十余万"。即便有可能派军队进入通山县,何腾蛟也绝不敢开罪于实力远胜于自己嫡系军队的大顺军余部,跑去把李自成遗体挖出来枭首"报验"。这个道理十分明显,但他在疏中不便明说,只好含糊其辞地解释说剿抚道阻音绝,没法拿到他的首级报验。

    至于阿济格未能取得李自成首级的原因,大约是由于时间相隔稍久,农历五月以后南方天气已相当炎热,"尸朽莫辨"也是完全可能的。上引康熙《通山县志》记载大顺军在领袖牺牲后曾对当地的地主武装实行报复性打击,杀了几千人。而清政府真正弄清楚李自成被害的具体情节,还是在顺治二年(1645)七月十五日江西湖广等八省总督佟养和上任后,"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县",才找到杀害李自成的凶手程九伯。阿济格向清廷奏报的时候还没有找到这个线索,他派去实地查验的人在几千具朽尸当中瞎转,无法取得实证就毫不足怪了。

    总之"闯王"李自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千古少有的传奇英雄,他发动和长期坚持的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盛极一时的明王朝,但他却败在关外新兴的北方少数民族--满族所建立的清廷之下。无论是失误也好,即使有天生缺憾也罢,由于当世、后世都对于这次起义和与这次起义有关的历史资料的禁毁,致使我们今天对李自成一生中的许多问题已不可能充分地了解了。因此关于李自成失败后,直到最后归宿的疑案,至今也同样真相难明,虽然各方面各执一词,但诸多的记载与传说,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去澄清和发现。 (编辑 刘小娟)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这是笔者早年发表于搜狐上的评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3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我觉得还是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无欲无求 发表于 2011-4-23 07:44
我觉得还是英雄

谈谈理由和根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3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雅趣老师知识渊博,精通博古,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3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174:}跟着雅趣老师后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读书能有这样的心得体会,实属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3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咋回事?还没给谁加分,分就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本帖最后由 庐山雅趣 于 2011-4-23 11:08 编辑

所读相关书
永昌演义---得到过毛泽东好评的
纲鉴易知录--史书
明史演义--东藩书
崇祯传
李自成---姚雪垠
明史十三朝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二十六史通俗演义--皖南舒屋山人
其中以纲鉴为准,永昌演义较真,而李自成虚构太多。难以为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彭泽热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个人 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本站不对网友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做出评价,也无权删除(反动、色情、政治、垃圾广告帖等除外)
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立即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刪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的歉意。
本站法律顾问: 陈银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