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泽县21个乡镇的由来和传说,太齐全了。
黄岭~~来历
黄岭 我对黄岭有着特殊的意义,不得不把黄岭排在第一说起,因为黄岭是千年彭泽古县城的旧地址,从唐朝开始,黄岭就是县城。留有很多的古文化遗产和数不清的人文景观。自唐代建县治于黄岭旧县街,前后316年。古今人才辈出,古有陶渊明、狄仁杰黄岭为县令,近有清末金榜状元汪鸣相,当代文人毕必成。人文景观不胜枚举:唐代遗迹旧县街、旧县塔、神顶塔、仙人桥、仙人塘、陶狄二贤祠和狄仁杰广施仁政留下的纵囚徒墩;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时的古战场北山洞、棋盘山和望儿岭,公主坟等遗迹。国家级梅花鹿生态自然保护区6万余亩也坐落在黄岭境内。凡此种种,犹如镶在黄岭的一颗颗珍珠,一块块美玉,若将其串联成线、交织成片,确是无与伦比的集旅游、考古、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人间仙境。喜欢人文的人,真的可以去黄岭看一看。看一看古代的彭泽县是什么样子的,虽然留下的建筑物不多,但毕竟还有几处。
我听老一辈的人说,黄岭原本是一座“黄土岭”,非常缺水,故而叫“黄岭”。黄岭:其丘陵地区为下蜀系黄棕土壤,旧名黄土岭1961年成立黄岭人民公社,现改名黄岭乡。
浩山~~来历
浩山名称是唐初的李大亮所取,也许现在浩山好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曾经在彭泽县鼎鼎大名的人物。李大亮说:彭泽山之高大者莫若此山,浩:浩瀚,广大的意思。因名浩山。浩山乡在解放前夕的名字叫复兴乡,这是很多浩山年轻人不知道的,浩山乡也是以境内有大浩山得名。 唐高祖武德四年,安抚使李大亮,选彭泽境内的高山,以浩山为最,故在山南的黄土岭,也就是今黄岭的旧县街,筑城设置浩州。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彭泽县仍坚持革命活动的共产党人,秘密建立党组织。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党的基层组织逐渐增多,1 934年4月成立了中共彭泽县委,陈开运任书记,李庚庆任副书记,县委会设在浩山乔亭五龙庵。
自1934年初,国民党当局多次派力量杀向浩山,均被我游击队击溃。4月底,自卫大队副队长汪慕苏亲自带领县中队100余人,配带强劲武器,进驻浩山柳墅村。中共彭泽县委及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一面派员前往中共赣北特委汇报情况并请求支援,一面隐蔽高山密林,学习和开展战前训练。20多天后,赣北特委游击大队200余人到达浩山,与彭泽县游击队汇合。6月4日凌晨,由县委军事部长李庚庆统一指挥的“柳墅大捷”打响了,一时枪声大作,喊杀震天,军民英勇奋战,仅半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彻底歼灭了盘踞在柳墅的县自卫中队1 00余人。在这样大好形势下,中共赣北特委决定扩大战果,经闵浙赣省委批准,整合皖赣边彭泽、湖口、都昌、鄱阳、望江、东流、秋浦(至德H:县的军事力量,以中共彭泽县委为基础,在浩山成立中共彭泽中心县委,建立皖赣边根据地。6月中旬,中共彭泽中心县委在浩山乔亭村欧阳甘林家成立,办公地点仍设在乔亭五龙庵,中心县委书记由陈开运担任。不久,中心县委迁至浩山岚陵张谷女家办公。后几经选择,中心县委决定把兆吉沟作为驻地,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革命根据地。
棉船~~来历
棉船,四周环水,在长江之中,是一个江中之岛。这个区域就像是在江中停靠的大船。棉船以前叫“八保洲”,后来是我们敬爱的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取得名字。据说棉船镇在解放初叫江北公社,在安徽以北。安徽省很想将此公社纳入安徽望江县区域,理由是棉船离安徽近且名字又叫江北公社,当时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没有同意,两省之间还起了争执,最后以江西胜出。因此地主产棉花且形如船就将江北公社改为棉船公社,后改乡为棉船镇。
棉船镇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这里,除辽阔的长江水面外,还有和长达30华里的圩内夹江、直贯东西,河套纵横,星罗棋布是得天独厚的天然养殖场。
棉船世纪焦点,1995年3月20日江泽民同志 亲临棉船视察,走田头、访农户,亲密无间地与棉农、基层干部促膝谈心。棉船人没有辜负江泽民同志的殷切希望,连续三年战胜了洪涝、干旱和虫害,创造了灾年稳产高产,保住十万担皮棉的奇迹。
龙城镇~~来历
龙城镇 离彭泽县最近的周边城镇。隋朝时曾经叫过龙城县。于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起为县治至今,城区三面环山,一面滨江,形若双龙护珠,隋时彭泽曾名龙城县,故于1946年设镇时命名为龙城镇。1947年以城南双峰尖景色秀丽而改名为双峰镇,1949年4月22日解放,一开始属一区(城关区),名城关街,1953年名城关镇,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1981年取名城关镇,1982年复名龙城镇。
龙城镇是彭泽县城所在地,以“四山环绕,蜿蜒如龙”而得名,是江南古镇之一。
我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北临长江,有10公里的黄金水道,湖牛公路贯穿全镇,2008年峻工的铜九铁路经过我镇爱国、九一、土桥、南阳四个村,已列入“十一五”规划的沿江高速公路横穿境内,是投资兴业,经商办企的风水宝地。
全镇总面积65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辖10个村,10个社区,1个林场,耕地总面积1900亩,土地肥沃,是传统的粮棉油高产生产基地。镇内水资源丰富,可养殖水面25800亩,其中开发的精养鱼池3280亩,是彭泽鲫、莲藕等水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境内山林可开发面积万亩以上,具有丰富的江砂、黄砂、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石灰石储蓄量达35亿吨以上。
杨梓~~来历
在杨梓老桥的两边,一边长了颗杨树,一边长了颗梓树,这种说法都是当地老人一代一代这样传颂下来的。
杨梓镇 地名来历、 是杨梓镇以政府所在地杨梓桥而得名。杨梓桥位于杨梓镇政府南0.5公里紧靠村东杨梓河上。据传杨梓桥建于明朝中期,为独孔拱桥,桥孔长6米、宽4米,桥身用青岩石加糯米石灰建造而成。为了护桥,在桥的上、下游各栽有大片杨柳树和木梓树,年久树木成林,风景优美。时人就以此二树各取一字,此桥名为杨梓桥。河边的村落就以“杨梓桥”冠名。 杨梓镇位于彭泽县南部。东与皖东至县青山镇山水相依,南与波阳、都昌两县田地交错,西接天红镇、太平乡,北邻黄乐林场、上十岭垦殖场。总面积239.5平方公里。辖18个村(居)委会,227个村民小组,3.4万人,以汉族为主。 地属山区,境内丘陵起伏,群峰绵延。最高点老屋尖,海拔436.7米。两条主要河流-----杨梓河、乐观河。杨梓河全长为20公里,发源于杨梓北端西峰山,汇集诸溪流,南入鄱阳湖。乐观河全长15公里,自北而南,注入鄱阳湖。 杨梓镇主导产业是棉花,杨梓棉花品质优良,产量高。森林面积约占全县的四分之一,有杉树、松树、枫树等多个树种及茶叶、毛竹、小山竹等。蕴藏有大量的铅锌矿、大理石矿等矿产资源,且大理石有青色、红色、青红混色及黑色等多种颜色,青红混色在国内是少见。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杨梓独特的民风民情。这里民风纯朴、人民热情好客,在家的勤劳能干、在外的勇于拼搏,可谓能人辈出、人才济济。 彭泽县杨梓镇椿树村乐观坂 地名的来历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期间,兵败,朱元璋被陈友谅追逃至此,经过一片桐子树林时,被树枝将头冠掀掉,王冠落地,此地后人称为“落冠坂”。后因嫌“落冠”二字不吉利,故谐音为“乐观”,以取其虽败不馁、屡败屡战、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此地现定名为“乐观坂”。 彭泽县杨梓镇观音洞简介 观音洞座落在杨梓镇邻都村上曹组洪武山上,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洞高三十米,呈圆锥形,是极具旅游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 据传,明朝初,当地百姓称此洞为“神仙洞”。在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到此洞敬香许愿,特显灵验,后来百姓称之为“观音洞”。 直到一九八三年,湖北一位禅师释辉融只身到此洞修行。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在距洞三十米处,建一砖木结构寺庙,并在洞内立一观音佛像。于二OOO年建成大雄宝殿一座。从此,洞内外焕然一新。 一九九六年九月三日子夜,释辉融大师在自居的斗室内与前来偷盗的蔡伟搏斗,此人系九江市公安局通辑在逃杀人犯,经过数小时的奋力拼斗,终将其制服并移送公安机关处决。释辉融大师因此受到省、市、县通报表彰,并授予“见义勇为”光荣称号。从此观音洞因释辉融大师的正义行为而声名远播。
芙蓉墩~~来历
芙蓉,古称浮云,芳湖烟波浩淼,墩周围云蒸霞蔚,仿若浮云,时隐时现而得名。位于是安徽江西两省交界处,是九江长江沿岸重要的滨江小城镇。
芙蓉镇名字的来历,最重要的因素是应征了当年毛主席的一首诗:“芙蓉国里尽朝辉”,多么美的一句话,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在哪个年代里,毛主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全国上下的大广告。当然,革命胜利以后,芙蓉墩镇也就把这个名字用下来了。
芙蓉墩:因墩而名。县志记载,“方湖口有浮云墩,周三百步,随江水涨落”。为什么墩名浮云?想是当年方湖烟波浩淼,墩周围云蒸霞蔚,仿若浮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叫芙蓉公社,
芙蓉墩镇的大岷山景色宜人,大岷山地处彭泽县芙蓉墩镇湖山村境内,海拔400多米。大岷山东侧余家堰水库碧波荡漾灵光无限。西侧接岷山水库波光闪闪。南连太平镇的白沙水库,更是让人想象无限。北接芳湖更是充满了灵气。汽车沿着九曲十八弯的陡峭山路,一路爬行至山顶后,映入眼帘的是层层梯田式的茶林,成群的蝴蝶在茶园中翩翩起舞,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昔日穷乡僻壤的湖山村,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见缝插针,转变思路,将杂树丛生的大岷山建成了白茶基地和杉木基地。
太平关~~来历
传说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时兵败于鄱阳湖,逃到这个乐观地方才摆脱追兵,顿时就觉得一身轻松,如释重负,觉得过了这个关口就平安了,太平了。于是称此地为太平关。
太平关乡 :太平关,在芳湖的西面,曾名太平乡,一九八二年地名普查时因省内有重名而更名,它是一座古老的江南小镇,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西南部,东濒大湖水产养殖基地-芳湖,南与囊括龙宫洞的群山毗连,西与鄱阳湖的外延接壤,北通长江中游红光码头,早就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便利的水陆交通和兴盛的商业贸易而闻名遐迩。太平关乡曾建于元末明初,古代是一个驿站(驿站是中国古代帮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还有来往官员路中吃饭和住宿、换马的场所。)
太泊湖~~来历
太泊湖,太泊湖盛产鱼蟹,水源丰富,是赣北典型的稻米之乡,鱼米之乡。
彭泽龙城鱼席的菜肴共有白玉黄丫头、松鼠鳜鱼、盘龙鱼卷、风味饭蒸鱼、浪里鲫戏珠、鱼米之乡、银丝缠龙、清汤白玉丸 8道主菜组成。其中主打菜肴白玉黄丫头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在彭泽的太泊湖吃饭时,点了一道太泊湖里的黄丫头,食后感觉味道鲜美,赞不绝口,于是白玉黄丫头的美名一直流传至今。
太泊湖 在没有治理之前湖面积很大的,湖水直通浩山,当时的浪溪叫浪子港,是当时太泊湖的一个主要港口,这片地区的大部分物质都是经过浪子港上船进入长江。当时主要运输工具就是船。太泊湖治理后就变成了东湖,中湖,太泊湖,还有太泊湖乡。浪子港也就失去了港的意义。
太泊湖原叫大泊湖,因为彭泽县龙城话读“大”为“太”,后讹传为太泊湖。
乐观~~来历
乐观,其实就是古时“落冠”一词,一直延续到现在演变的词语,古时候人称“落冠”也叫“弱冠”,“弱”在古时候是指年轻的时候,也就是19岁的后一年,刚刚20岁的时候。“冠”,顾名思义就是古时指帽子的意思。古人20岁的时候要行冠礼,现在叫成人礼,以表示成年,但这个时候身体还不够很健壮,但已成人,用现在的话说身体还没有长全。成人礼上,父母要为孩子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帽子,代表孩子从今天已成年。
乐观:为江西省彭泽县东南方位的一个乡镇,据说朱元璋在此“落冠”,故名“乐观”。当然,现乐观中学附近仍有一座用朱元璋的“朱”字命名的一座山,此山叫“朱头山”,传说朱元璋一行人经过此地,他的“冠”,也就是帽子落在此山,也叫“落冠”。据说当年,朱元璋带着家小和残兵被陈友谅追杀落荒而逃,逃到乐观乡椿树村有一大岷山,此山上有一个山岭叫“斩子岭”,朱元璋路及此岭,因怕他的孩子被陈友亮所擒,便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所以此山叫“斩子岭”,山上尚有一座用石头做的坟墓,据说是当时朱元璋杀死自己的孩子后,他的军队就每个人扔一块石头给朱元璋的孩子盖座坟。 所
东升~~来历
东方红太阳升,这一句话到如今还广为流传。东升镇位于彭泽县境东面,与安徽省接壤,距县城约20公里,是彭泽丘陵、山区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全镇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共有7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听郭桥村大爷说, 之所以叫郭桥村, 是因为镇上有个桥就叫郭桥, 也就是东升网吧出来水泥路下面的那座桥, 听说以前还有什么道士跑去那勘察, 说什么要5个男孩子抱着杉树顶住桥梁(大概就这意思) .......
相传:唐朝末年,村中建有一石拱桥,因曾住郭姓而得名。后郭姓衰亡,但其名绵延至今。
还有,我听老大爷等人说过,以前叫东升,到了民国后叫郭桥,东升在民国时有座桥,分上下两个桥头,上桥头及以上、现在的上十岭在内的都叫郭桥,下桥头及以下的叫东升。在民国东升是个人口密集的小街市,来往的人比较多啊。
那时候有个姓张的大财主,经常做好事救济穷人,有一次,有人订了了货,要拉货,正赶在路上下起大雨把桥冲坏了,过路的人看见了叫来村里好多帮忙把他的货送回家,没有使他的货坏,没受到损失,之后他用钱来感谢大家的帮忙,村民没有接收啊,之后择日摆宴大谢村民,常常对自己的夫人说要知道什么叫之恩图报;想了好多天,最后和家人商量把这座桥从新建造好,过了几天就出资动员大家来修好这座桥,之后遇到大雨有没事,村民为了纪念这座新桥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就让张财主起个名字,张财主说就叫“过桥”,意思说过了桥就平安,还刻了张财主的名字。在民国后人们把上下两桥头都叫过桥,意思是说过了桥就平安幸福!到了新中国,就把过桥分成好多个小村庄啊,解放后土地改革镇府就把过桥改成郭桥,因为郭桥安徽宿松外来人较多,宿松口音叫过桥类似与郭桥。并且有了郭桥和东升之分,现在的人习惯把郭桥说成东升,意思是旭日东升,是一个最亮的星,最早的最勤的星,也许是那缘故吧,现在的人习惯把郭桥说成东升。郭桥人在桥边上建房做生意,1987年桥被压坏了,从新修,把张财主的名字也埋了,之后下悲的人知道的就不多啊。
黄花~~来历
黄花,毛泽东诗词“战地黄花分外香”而来,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辽阔江天万里霜。
我想毛主席老人家写这首词的时候,心情一定格外轻松愉快。古往今来,写战争题材的诗词,要么都写些愁啊苦啊想啊念啊的,要么写些悲啊壮啊冷啊冰啊的。是毛泽东,把战争当作了件很快乐的事情。在自己力量始终处于极度劣势的情况下,始终看到光明的未来。并去因为无数次以弱胜强而建立了足够的信心。因而在心态上也显得成竹在胸,一场大仗过去,他有闲工夫去嗅一嗅战地黄花,去看一看万里江天。一代名将(有点贬低他了,可是单从战争上说,他应该算是一个很好的将帅)的胸襟,跃然纸上。
当然,黄花镇不是毛主席取得,但是那个年代无人不崇拜毛主席,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语录,说起来朗朗上口,一直到如今,还有大叔大爷们谈话的时候运用了毛主席语录。黄花一代分布了很多黄花菜,金针菜,野菊花也是黄色的,所以当时取名的先生一下子来了灵感,就叫“黄花乡”吧。
黄花以前叫大庙乡,也叫过五柳乡。
黄花,名黄花菜,也名金针菜,长江中下游一带广泛分布。黄花畈大概因为这一带过去有许多黄花菜而得名。
过去彭泽黄花和野菊花遍布山野,特别是丘陵地带,叫黄花畈类似地名的很多。黄花乡也是解放后50年代才叫黄花公社的,以前叫叫马路、陶狄乡。
泉山~~来历
泉山取名时间较短,泉山是马当和黄花割让出来的。因为驻地山有泉水而名。所以命名泉山。
泉山镇 以前叫余粮公社,1962年改名泉山公社,1984改名泉山乡,1994年改乡为镇,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4千米,西北濒临长江,有澎浪矶与长江绝岛小孤山隔江相望,西南与城郊相连,南界黄花乡,东邻太泊湖乡,北接马当镇。
东南为丘陵地带,西北为滨江圩区。最高点庙基头山,海拔205米;最低点矶山村江边圩地,海拔10米;平均海拔约50米。土壤分布:丘陵为下蜀系棕壤,圩区为潮泥土。水流西注长江,东边入太泊湖。
辖余粮、矶山、辰字、双合、红星、西垅、茅店、九一、爱国、南阳、土桥等11个村,145个村民小组。截至2000年底计有4311户,19350人,其中少数民族19人,镇政府驻地泉水山。
有耕地18611亩,农业生产粮棉兼作;林地3400亩,遍植松、杉;多种经营。镇、村两级有水产场4个,盛产鲢、鳙、青、草等鱼。资源有石灰石、硫磺矿。
有南阳、白蚁垅、大山三座水库,蓄水量共计500万立方米,并架有渡槽,可灌溉田地900多亩。沿江建有1.8万多米长的圩堤,筑有20多座水闸。有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3所,乡医院1所,村保健站17个,另有广播站、电影队、文化站等设施。穿境而过的湖(口)牛(矶)公路与各村简易公路相连。
和团~~来历
和团,有个地方叫何家潭,简称何潭。由于种种因素,按当地人的口音,何潭与和团有很大的谐音。村里人都希望家家户户和睦团结,故取名和团。
说到和团,不得不说一下和团的著名景点仙人洞。 和团的仙人洞是一座位于巨大石壁中间的石洞,洞口高3米多,洞口看起来不是特别的大,里面大概有二三十平方,洞内还是蛮高,约二十几米的高度。却给人一种神秘,疑重,肃穆感觉,靠里面有几尊佛像台,台上的香炉内还有许多未燃尽的香枝,仍残留着淡淡的香气看来仙庙的香火很旺。
寺庙主持说,仙人洞是天然形成的一个洞。是彭泽另一个天然之溶洞,岩石非常坚硬,为天然堡垒,溶洞底直达长江地势险要。
仙人洞壁上刻有“仙洞”二字清晰可见,传说这里是周瑜鄱阳湖操练水军。一路视察湖口鞋山,孤山,马当矶。叶家山,再登和团之仙人洞,周瑜见此地洞天福地当即立马背上用宝剑在洞壁上刻下“仙洞”二字
站在寺庙门前一块巨石上举目四望,一副广阔迷人的图画尽收眼底,远望群山连绵起伏.好似奔腾的绿色涌浪,而那浪的最高浪头被白云包围着若影若现。
上十岭~~来历
上十岭,因上十岭山而得名,为什么叫上十岭山?一种说法是此山岭上山有十里路程,下山也是十里路程,所以取名叫上十岭。
上十岭,这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3度,即使是盛夏,最高气温出不超过36度,且因良好的森森植被固而昼夜温差大,盛夏之夜,若不留意盖被,准会受凉,被人们誉为“小庐山”。
这里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以松、杉、枫、株这主的乔木遍布山野,还有百年银杏、黄桷等名贵树种,山间栖息着各种飞禽走兽,有山羊、獐、麂、野鸡、野兔,还有珍稀的梅花鹿和猕猴,现三分之二以上辖区列入了国家级梅花鹿保护区。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是开发旅游业的理想场所。2011年上十岭被江西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13年通过专家评审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定山~~来历
定山:以境内一座山得名。晋天福元年,有和尚建定安寺于山下,故名定山。现任负责人释普德大师。
定山镇,彭泽县西部,东濒芳湖,与宿松县湖西乡隔水相望,南临彭泽县太平关乡,西与湖口县流泗镇接壤,北临长江,与芙蓉墩镇和县建材厂辖地相连。
定山可 连接 105 国道的湖牛公路穿境而过 , 距九景高速公路 24 公里 , 为从省、市入县第一镇。总面积约 38.19 平方公里,现有 10 个行政村, 125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1.6 万余人。山地 1800 亩,水面积 3200 亩,耕地 1.7 万亩。农业兴,百业兴。定山镇从兴镇富民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发展全镇农村经济。农业以粮棉生产为主;水面主要养殖四大家鱼、彭泽鲫、中华绒毛蟹;出现许多养鸭、养鹅专业户;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民广种榴兰香,引进外商前来投资开办养鸡厂和珍珠养殖。优质石英砂,是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石英砂的主要供给地。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与此同时,定山镇的公用事业也得到了稳定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 ;电信事业发展迅速,程控电话基本得到遍及;完成了定山镇有线电视与县电视台联网工程;卫生工作已上新台阶;电力事业突飞猛进。
湖西~~来历
湖西,古代的彭泽是很大的,古代的鄱阳湖曾经就叫“彭泽湖”,古代的彭泽包括湖口,湖口旁边的鄱阳湖去长江口。彭泽以西,所以湖西这个地方在鄱阳湖的西面,所以就叫湖西。地处方湖以东,为何叫湖西,想了很久没有明白,后想才恍然大悟,彭泽因“彭蠡泽在西”而得名,那湖西是否由“方湖在西”而来?
湖西村在2007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最美新农村建设”
湖西村相邻船形村,南垅村,四联村,空气清新,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村内企业:建筑材料厂,鞋厂,摩托车配件厂,榨油厂,,铸铝制品厂。主要农产品:青豆,豌豆,芜菁,南美梨,玉米尖,大葱,柚子,奇异果,酸莓。村内资源:白钨矿,石膏,毒砂,磁赤铁矿,石灰石,钛矿。
红光~~来历
红光:顾名思义,清晨的晨曦从东边散发红色的光芒。这也是解放后才取得名字。当时,人们都非常崇拜毛主席,把毛主席比作东上的太阳,所以取的名字也尽量是那个时代的名字。解放前夕属安复乡第7保,解放后属4区(太平区)胜利乡,1954年属民主乡,1956年属定山乡,1958年属太平公社,1960年属红光型砂厂(即今彭泽县建材厂)均名红光大队。1984年改为红光村。驻地五房张。2001年撤乡并镇行政区域划归为定山镇。人口2561人,辖第1至10共10个村民小组,五房张家、时家渡口、胡家、株树陶家、西湾韩家、西湾张家、莫家岭张家、祭明湾时家共8个自然村。
天红~~~来历
传说天红尖山阳家村有一座独立山丘,此山的四周都是平地,唯独只有这座山像金字塔一样独立。此山约20亩大小,高度不高才50米,相传明代山上有一座洪钧老祖庙,故取名为天洪山,后又改为天红山。到后来整个乡镇叫天红镇,此谓就是天红之来历。
天红四面环山,境内以丘陵平原为主。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植被发达,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如竹木资源、野菜、药材资源、地下水资源、矿石资源等,极具开发价值。天红镇位于彭泽县境西南部,其南接本市都昌县,西邻本市湖口县。
浪溪 ~~来历
关于浪溪,有好几个版本,众说纷纭,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来自民间故事。
第1个版本,有古书记载: 话说县治东三十里,有一凌宅,宅前小港,港中一石,长方丈高。某天一木工安墨线与石上,恰顽童戏弹墨线,石遂嘣裂,一宝马飞奔而出,村民追之。无赖马快人慢,追至一地时有人提议:“量其!!量其”(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让它.让它,意思是不追了),于是此地称让其,(后演变成为浪溪,现在还有人写为让溪)。 村民仍有执着者,追马至一山,马身变白,一村民高喊:”拍了!!拍了”(白了,白了),这就是白子山名称的来历。 马奔至江边,大江横亘,前无去路,后有追兵,遂跃入江中,化为石山。追赶的村民叹息曰:“了当矣,了当矣”,意思是马跑掉的事就此了结了,后此石山名称马当山,山周围的地方叫马当。 以上是传说而已,不足为信。(也就是说,彭泽县以东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姓凌的人家,也就是如今的港下凌家,屋前有个小水港,港河里有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有一丈多高。有一天,有一个木工,用黑墨斗拉线在石头上,恰好遇到一个顽皮的小孩,就拉了一下墨斗上的黑线,石头瞬间就被墨斗的黑线割裂开了,一匹马从裂开的石头缝跑了出来,这匹马跑的非常快,凌家的一些村民纷纷追这匹马,无奈马跑的太快了,村民们根本就赶不上,有一个人就喊算了,让其,让它的意思,意思就是不追了。让其,由于方言谐音,普通话故作浪溪,)
第2个版本也差不多,我也是听老人说过,很久以前,郎溪丰领村里面出了一匹白马,后来这匹马沿路跑到郎溪,被捆住了,当地的老人说此马为神物,不能杀他,于是人们就放了这匹马,就有了郎溪(浪其,用彭泽话念,就是让他走的意思。因为古代没有普通话,呵呵),后来这匹马跑到白围(也是郎溪的一个村)后,当地村民不信这个邪,全村人齐心协力去围抓,结果还是让马跑了,就有人叹息地说真是“白围”一场),从白围跑出来之后,这匹马从山路直接跑到马当,被当地人把这马给挡住了,抓到当做镇镇之宝,故有“马当”来名。 嘿嘿 以上之言、 仅供参考啊 没有历史文献的 是一些老人说的 哈哈 太泊湖没有围垦前,江水直通今浪溪镇驻地,山里海形浩山之水经西河流入太泊湖,湖水涌浪,溪水吻波。山里竹木柴碳经河湖外运,外界货物经湖河内引,在今浪溪镇驻地形成水运码头,叫浪溪港
第3个版本,关于浪溪名称的由来也有真实的版本,不过我听到老一辈说法的却是有证据的喔。 也不知是多久以前,那时还没有浪溪水库(有水库中1970年的事,现在的库区当时都是良田啊!搬迁时是有过一些抗争的,也不知有多少户人家因此遭到流放。70年到现在快40年了,还有很多老人说他们做梦里的事都和库区前的生活有关,现在的库区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村旁有条小河流过,河边有块巨石(即宝马石),大家也都习以为常,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直到有一天一对木匠师徒从这里经过(听说以前的木工、瓦工都会点风水什么的)并发现了这颗巨石,在经过一番观察之后师傅拿出了墨斗,并与他的徒弟用墨斗将这颗巨石大致分成两半,这时师傅忽然想起还缺了什么工具(具体是什么工具我忘了,反正是降马用的),就对他的徒弟说:你在这里守着,我去村里拿个东西,我回来前你千万别弹这条线。他走后,他徒弟没听他的拉了下那条线。结果巨石就照着那条黑线的痕迹齐刷刷的裂开了,一匹白马从里面挣脱而出,出来时在两边石壁上留下了三四个非常清淅的马蹄印(那巨石现在还在,在冬季浪溪水库的水位较低时大家不妨去看看)。然后白马向浪溪方向跑去,后面的故事跟楼上的大致相同。当然,即然是宝马,在马当就没有被挡住,而是腾云驾雾般跨江而去,马当人望着长江久久不肯离去,于是有“望江”一说。
虽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中国无处不神话故事,它丰富了我们彭泽人的思想内心之情。神话故事其实也是民间最美的遗产,我们爱自己的家乡,让这些美丽的故事,流传给我们子孙后代源远流长,代表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马当~~来历
因为马当和浪溪共一个传说故事,内容已经包含了马当的民间传说…就不必重复续写。
马当镇是江南古镇,始于西汉,开发于西晋。唐时初具雏形,宋元逐渐形成边际贸易集镇,明末清初为解放前的鼎盛时期。马当镇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长江黄金水道,省干线湖牛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以水产,石灰石为最。镇域林业面积8.2亩,活立木积蓄量达20万立方米。农作物以棉花为主,粮油次之,年产皮棉18万担,稻谷650万斤,全镇有工矿企业13家,主要经济支柱为农村产品加工和建材工业。改革开放以来,马当镇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镇办企业6家,个体经济120户,全镇总人口335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800人,农业人口18137人,流动人口3620人。全镇总林业面积为8.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2.70%。
海形~~来历
“海形的由来”
海形的由来,顾名思义:海形海形,就是“海的形状”。有人会说,海形不大,仅只有四个自然乡村,境内是崇山峻岭,怎么取名叫海形呢?其实,你还真别问。传说早在1500年前,大浩山上发生一件惊世骇俗的传闻。如果不是大浩山上的那些年轻和尚,海形到现在恐怕已经是一片汪洋大海,茫茫无际。我们早就没有家了,早就没有我们的人类子孙。
事情得回到1500年前的大浩山上说起,在某年某月的一个宁静的月夜里,大浩山的上空繁星点亮,和风安详。这时,从远方的夜空中飞来了一条神龙,这条龙似乎是有备而来,低头飞行,心事重重。当他降落在山上的大殿门前,立马就变成了一位白胡须精神抖索的老者,只见到这位老者右手拿着白毛仙帚,左手则轻抚着自己白白的长胡须。信然敲开了辉宏宝殿的主大门。迎接他的是几位小和尚。这些小和尚看起来个个稚气未脱,都还不满十八岁,似乎也不懂的太多事故。于是,这位老者自称是得仙之人,从天上而来。说有重要的秘密大事和小和尚商量。他把小和尚召唤至跟前,对他们很小声的一阵耳语。意思是说,从今天起,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的那个夜晚,到了那个夜晚整整十二点的时候,警告小和尚不管遇到什么突发情况,就算是天塌下来了也不允许撞击寺庙的大钟。这群小和尚听后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于是就问老者为什么不能敲钟。这位老者说是上天派他来通知此事的。这位老者表情严肃,似乎还有些不放心,经过再三的警告、叮嘱…,小和尚也就默默的点头同意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后一个夜晚,整个上半夜大浩山还是一片和谐安详,星光灿烂,月亮明净,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松涛。小和尚们也早早入睡,准备好明晨还要诵经念佛。可是,到了晚上凌晨整整十二点的时候,外面突然狂风大作,地动山摇。大风发狂地撞击着寺庙的房子,寺庙的房子被吹得摇摇晃晃。霎那间,飞沙走石,尘土飞扬。天空中急促地还打着震耳欲聋的雷声,“轰——轰——轰——”小和尚们听到外面的树木啪啪倒下的声音。把这群小和尚们的胆儿都吓得失魂落魄。他们担心这屋顶会被狂风刮走。于是,他们在情急之下,想起了那位老者说的话,知道大事不好了,终于违背了老者的叮嘱。一起跑到寺庙的大钟旁,齐心合力的拿起撞钟的大棒,拼命的撞钟。大钟的声音震彻山谷,响彻云霄。顷刻之间,也不刮风了,也不闪电了,大浩山上顷刻之间又风平浪静,一切恢复最初的宁静。
第二天清晨,庙里的和尚打开庙门,大家看到眼前是一片废墟,整个山头被夷为平地,大概有十几亩地。好几个人抱的树木全部赫然倒下,院子里一片狼藉全是断肢落叶。他们一个个看的是膛目结舌。
一夜之间,大浩山经历了一场如此浩大的劫难。为什么会这样?传说是龙王想把海形一代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扩大自己水域的生活圈,让自己周游世界畅通自如,没有障碍。
一直到现在,大浩山的顶部还有很大的一块平地,如果大家不信,可以去大浩山去看看。传说那块平地就是那个晚上龙王用尾巴拼命扫出来的,如果当时不加以阻止,龙王卑鄙的欲望就得逞了,整个大浩山就夷为平地,变成了汪洋大海。可庆幸的是龙王没有扫到两分钟,和尚就撞钟了,因为钟的声音是龙王最怕的邪物,也是上天专门克制龙王干坏事的宝器。当小和尚们敲响大钟,龙王就吓的灰溜溜的跑了,跑回了茫茫的东海之中,从此以后,龙王再也不敢来大浩山了,再也不敢对大浩山有什么非分之想了,安安静静地呆在他的东海龙宫里……
龙王希望把海形变成大海的美梦破灭了,所以就有了我们这些海形人的后代。正因为龙王想把海形变成大海,所以,当时老百姓就管这个地方叫着“海形”,海形的由来就是这样的…
也
有人说,海形的森林覆盖面积就像茫茫大海一样,望不到边际。海形是一个森林的海洋,所以就叫着海形。也有人说还形的地理形状像螃蟹一样,当地人称螃蟹叫海子,所以叫海形,当查查海形的地理面积定位示意图,也不觉得像螃蟹,似乎也不是很贴切。
|
|